寂静的独语
一一纪念肖邦逝世l 50周年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悠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
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
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
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一一独奏钢琴。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
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
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一一成了倾诉个人
心境的最佳手段。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
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
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和绝没有具体景物描
绘意图的“小型,,作品。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
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
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
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旋涡中挣扎。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
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
与肖邦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比。
肖邦因此踽踽独行。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不仅在成名之
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另一方面,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
看上去更像是炫技大师为自已实际演出而写出的一些应景小品。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
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天才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
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已的天赋,他
注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问经常去观赏歌剧。众所周知,他最
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
华美咏叹和醉人的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
心婉唱,如泣如诉、丝丝入扣。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
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
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恰是巴赫对位
精神的肖邦变种,正源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
体验。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肖邦只是肖邦,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12.肖邦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答:
13.文中第三段写舒曼和李斯特,第五段写贝利尼和巴赫,两段同样是写“其他音乐家”,在表现手法和协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5分)
答:
14.你如何评价肖邦的成就?(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