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态变化(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精练(人教版)

模块三 热学
第四讲 物态变化
1.(新趋势·传统文化)(福建中考)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其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2.(新考法·动手制作)缺电地区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所示.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3.(贵州校级模拟)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离不开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 “白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造雪机喷出的“白雾”是固态
B.人工造雪过程中环境的温度低于0 ℃
C.“白雾”在变成“白雪”的过程中吸热
D.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4.(长沙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就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5.(重庆中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张家界中考)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酒精灯在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7.(核心素养·科学推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8.(广东中考节选)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 (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 ℃.
9.(贵州模拟)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峨眉山行纪》中记载“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峨眉山顶海拔高、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 .
10.(黔南州模拟)人工造雪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喷出,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 成为冰晶.
11.(原创题)想要制作贵阳豆米火锅,首先需将四季豆的老豆子煮到软烂,然后加以猪油烩制,最后在火锅中加入另一种贵州独有的美食“软臊”就算是制作完成了.请用物理知识说明:
(1)在吃火锅时,加油的锅比白水锅先沸腾的原因;
(2)在吃火锅时,火锅上方“白雾缭绕”的原因.
12.(扬州中考)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甲,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 ,这是利用气体的 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2)如图乙,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3)如图丙,将易拉罐底部开一圆孔倒出饮料,放入滴有酒精的小块脱脂棉花,轻轻晃动易拉罐,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按动按钮,观察到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13.(攀枝花中考)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40 ℃左右,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 .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 ℃,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 .
14.(临沂中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 (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 (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15.(黔东南州校级模拟)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在安装器材确定铁圈位置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但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却不同,如图C所示,其原因可能是 不同.
(4)水沸腾前和沸腾时均会产生大量气泡,沸腾前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填“大”或“小”),直至消失.
(5)如图D,给乙试管装水后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到装有水的甲容器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填字母)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模块三 热学
第四讲 物态变化
1.(新趋势·传统文化)(福建中考)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其描述的物态变化是(C)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2.(新考法·动手制作)缺电地区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所示.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B)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3.(贵州校级模拟)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离不开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 “白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造雪机喷出的“白雾”是固态
B.人工造雪过程中环境的温度低于0 ℃
C.“白雾”在变成“白雪”的过程中吸热
D.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4.(长沙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就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5.(重庆中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张家界中考)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D)
①酒精灯在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7.(核心素养·科学推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8.(广东中考节选)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不能(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36.50℃.
9.(贵州模拟)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峨眉山行纪》中记载“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峨眉山顶海拔高、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降低.
10.(黔南州模拟)人工造雪是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喷出,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
11.(原创题)想要制作贵阳豆米火锅,首先需将四季豆的老豆子煮到软烂,然后加以猪油烩制,最后在火锅中加入另一种贵州独有的美食“软臊”就算是制作完成了.请用物理知识说明:
(1)在吃火锅时,加油的锅比白水锅先沸腾的原因;
(2)在吃火锅时,火锅上方“白雾缭绕”的原因.
答:(1)高沸点、低密度的油浮在汤液表面.抑制了水的蒸发,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因此加油的锅升温较快,先达到沸点,先沸腾;
(2)汤液中汽化的高温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珠,从而使火锅上方“白雾缭绕”.
12.(扬州中考)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甲,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上升,这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2)如图乙,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
(3)如图丙,将易拉罐底部开一圆孔倒出饮料,放入滴有酒精的小块脱脂棉花,轻轻晃动易拉罐,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按动按钮,观察到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13.(攀枝花中考)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40 ℃左右,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46.0℃.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47℃,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14.(临沂中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烧杯(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94.0℃.
(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变大(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
(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应减少水的质量.
15.(黔东南州校级模拟)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在安装器材确定铁圈位置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填“A”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但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却不同,如图C所示,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4)水沸腾前和沸腾时均会产生大量气泡,沸腾前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填“大”或“小”),直至消失.
(5)如图D,给乙试管装水后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到装有水的甲容器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C.(填字母)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四讲 “伏安法”实验 (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精练(人教版)

下一篇: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梅苑双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卷(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