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 力学
大单元1 机械运动、力、运动和力
第七讲 机械运动
1.(遵义道真县模拟)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蜡烛燃烧 B.电梯上升
C.飞机的飞行 D.正在下沉的潜艇
2.(新趋势·传统文化)(烟台中考)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轻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舱
3.(常州中考改编)有一种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C)
A.2 cm B.2.0 cm C.2.00 cm D.2.000 cm
4.(雅安中考)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 s所处的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球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记录的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运动时间短
D.从开始计时到0.3 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福建中考)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 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 cm,“92”表示( )
A.胸围92 cm B.肩膀宽92 cm
C.上臂周长92 cm D.脖子周长92 cm
6.(遵义模拟)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二站的比赛中,我国选手宁忠岩夺得男子1 000米冠军.坐在看台观看比赛的观众,以比赛中的宁忠岩为参照物是 (填“运动”或“静止”) 的.
7.(广安中考)某校去华蓥(yínɡ)山秋游,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 (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的.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 min.
8.(梧州中考)甲、乙两位同学沿着西堤公园的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第12 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m/s.
9.(毕节威宁县三模)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落木萧萧下”是以 (或树木)为参照物的,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 (填“势”或“动”,下同)能转化为 能.
10.(贵阳模拟)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 μm的含水颗粒,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菌,飞沫可漂浮在空气中,被吸入时就会传播疾病,这一过程称为飞沫传播.因此,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飞沫传播属于 (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11.(铜仁模拟)暑假期间,小明乘飞机从铜仁飞往贵阳.小明透过机窗看见白云在不断地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当飞机匀速降落时,飞机的机械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毕节一模)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1)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向 (填“东”或“西”)运动.
(2)t1~t3时间内甲处于 (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状态.
(3)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 (填“大”或“小”).
13.(新趋势·开放性试题)(山西中考)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
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14.(贵阳南明区一模)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问:
(1)运动员以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根据此情景再另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15.(遵义期中)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A、B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填字母)模块四 力学
大单元1 机械运动、力、运动和力
第七讲 机械运动
1.(遵义道真县模拟)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A.蜡烛燃烧 B.电梯上升
C.飞机的飞行 D.正在下沉的潜艇
2.(新趋势·传统文化)(烟台中考)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的“轻舟”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
A.轻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舱
3.(常州中考改编)有一种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C)
A.2 cm B.2.0 cm C.2.00 cm D.2.000 cm
4.(雅安中考)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 s所处的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球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记录的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运动时间短
D.从开始计时到0.3 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5.(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福建中考)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 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 cm,“92”表示(A)
A.胸围92 cm B.肩膀宽92 cm
C.上臂周长92 cm D.脖子周长92 cm
6.(遵义模拟)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第二站的比赛中,我国选手宁忠岩夺得男子1 000米冠军.坐在看台观看比赛的观众,以比赛中的宁忠岩为参照物是运动(填“运动”或“静止”) 的.
7.(广安中考)某校去华蓥(yínɡ)山秋游,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车(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的.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45min.
8.(梧州中考)甲、乙两位同学沿着西堤公园的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第12 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静止(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4m/s.
9.(毕节威宁县三模)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落木萧萧下”是以大地(或树木)为参照物的,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势(填“势”或“动”,下同)能转化为动能.
10.(贵阳模拟)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 μm的含水颗粒,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菌,飞沫可漂浮在空气中,被吸入时就会传播疾病,这一过程称为飞沫传播.因此,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飞沫传播属于机械运动(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11.(铜仁模拟)暑假期间,小明乘飞机从铜仁飞往贵阳.小明透过机窗看见白云在不断地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飞机;当飞机匀速降落时,飞机的机械能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毕节一模)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1)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向西(填“东”或“西”)运动.
(2)t1~t3时间内甲处于静止(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状态.
(3)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填“大”或“小”).
13.(新趋势·开放性试题)(山西中考)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
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以塔为参照物小丽与塔的位置在靠近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
14.(贵阳南明区一模)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问:
(1)运动员以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根据此情景再另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答:(1)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滑雪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滑雪板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问题1:滑雪板的面积为什么做得较大?
解释:压力不变,增大接触面积,可减小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问题2:运动员为什么能飞速向前?
解释:从斜坡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用力撑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从而使运动员飞速向前.问题3:运动员有时要用杆撑地的目的是什么?
解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杆给地一个力,同时地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合理即可)
15.(遵义期中)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变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若测得A、B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0.32m/s.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A.(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