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1.(四川攀枝花模拟)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SO2+2NaOH===Na2SO3+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Zn+CuSO4===Cu+ZnSO4
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2.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C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3.(山东聊城冠县一模)如图所示,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开始时左、右两边溶液都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红色,右边溶液呈无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开始滴加时,左边的酚酞由于接触到氢氧化钠溶液而由无色变为红色,右边的酚酞接触到稀盐酸,仍为无色,A错误、B正确。充分反应后,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溶质有NaOH、NaCl,溶液呈碱性,U形管中溶液呈红色;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有NaCl,溶液呈中性,U形管中溶液呈无色;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则溶质有NaCl、HCl,溶液呈酸性,U形管中溶液呈无色。因此,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不一定呈红色,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不一定呈无色,D错误。
4.在滴有酚酞试液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显红色。
(1)此时溶液的pH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5.(四川乐山夹江县二模)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离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Cl+NaOH===NaCl+H2O__。
(2)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H++OH-===H2O(或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__。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也可表示为H++OH-===H2O。
6.(四川泸州江阳区一模)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2SO4+2NaOH===Na2SO4+2H2O__。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红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Na2SO4、NaOH__(填化学式)。
(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A处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3)B处溶液pH大于7,溶液的溶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
7.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 盐酸的 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 溶液的 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10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__红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__无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NaCl和HCl__。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NaCl__(填化学式)。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9.(山东淄博淄川区二模)下列措施中,不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是( C )
A.石油炼制时用工业硫酸清洗含烧碱的废液
B.农业上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生活中服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浓碱洒到桌子上先用醋酸清洗,再用水洗
碳酸氢钠属于盐,生活中服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盐,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10.如图为“胃酸完全抑制剂”的标签。
[药品名称]胃酸完全抑制剂 [主要成分]每片内含碳酸钙800 mg,氢氧化镁116 mg。 [适应症]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每日2次。
(1)“胃酸完全抑制剂”主要成分中属于碱的物质是__Mg(OH)2__(填化学式)。
(2)服用“胃酸完全抑制剂”后在胃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OH)2+2HCl===MgCl2+2H2O__、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由标签内容分析可知,Mg(OH)2属于碱;“胃酸完全抑制剂”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都会与胃酸的主要成分HCl发生反应。
11.(山东泰安期末)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都需加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A错误;中和反应不一定无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现象是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B错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等,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C错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水属于氧化物,则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酸、碱、盐、氧化物),D正确。
12.(四川攀枝花模拟)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 g 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 g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 g递增到b g,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仍在增加;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A正确;加入b g NaOH溶液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加入c g 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阴离子为Cl-、OH-,C错误;NaOH溶液由a g递增到b g,稀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D正确。
13.(山东青岛城阳区期末)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进行中和反应的相关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设计实验用明显的现象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1)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向滴有__酚酞试液__(填试剂名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__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2)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了。你是否同意该方案,并说明理由__否,是因为盐酸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
【活动二】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仪,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pH)和温度(T)随所加试剂的变化过程,记录变化曲线如图2。
(3)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可知,中和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由pH变化曲线可知,烧杯中原有溶液是__氢氧化钠溶液__;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__,由此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__。
(5)为探究B、C两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不同,可选用的试剂是__碳酸钠溶液__。
(1)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反应发生了。(2)不同意该方案,是因为盐酸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可知,过程中温度升高,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4)由pH变化曲线可知,反应前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烧杯中原有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由此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5)为探究B(溶质是氯化钠)、C(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两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不同,可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
14.(四川绵阳安州区二模)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OH)2+2HNO3===Ca(NO3)2+2H2O__。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AC__(填字母)。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3)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红__色。
(4)如图2,当33 s<t≤40 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__NaCl、HCl__(填化学式)。
(5)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__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__。
【任务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兴趣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如图3,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皮塞。
  
  
图3
(6)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A、B、C中的固体不变色,D中的固体由蓝色变红色__。
(7)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__作对比实验,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的影响__。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皮塞的目的是__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__。
(1)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NO3===Ca(NO3)2+2H2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是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中和反应,A正确;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C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D错误。(3)A点溶液的pH>7,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4)由图可知,33 s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当33 s<t≤40 s时,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NaCl、HCl。(5)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6)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为A、B、C中的固体不变色,D中的固体由蓝色变红色,由A、B、C三个实验可知,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固体中不含水,而D中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水,使硅胶变色。(7)设置A、B、C三个实验是为了作对比实验,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的影响。(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皮塞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1.(四川攀枝花模拟)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SO2+2NaOH===Na2SO3+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Zn+CuSO4===Cu+ZnSO4
2.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3.(山东聊城冠县一模)如图所示,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右两边溶液都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红色,右边溶液呈无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4.在滴有酚酞试液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显红色。
(1)此时溶液的pH__ 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5.(四川乐山夹江县二模)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离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 __。
6.(四川泸州江阳区一模)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 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 __(填化学式)。
7.向盛有10 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 盐酸的 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 溶液的 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 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 mL时,溶液显__ 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 mL时,溶液显__ 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 __。
8.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 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 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 __(填化学式)。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9.(山东淄博淄川区二模)下列措施中,不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是( )
A.石油炼制时用工业硫酸清洗含烧碱的废液
B.农业上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生活中服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浓碱洒到桌子上先用醋酸清洗,再用水洗
10.如图为“胃酸完全抑制剂”的标签。
[药品名称]胃酸完全抑制剂 [主要成分]每片内含碳酸钙800 mg,氢氧化镁116 mg。 [适应症]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每日2次。
(1)“胃酸完全抑制剂”主要成分中属于碱的物质是__ __(填化学式)。
(2)服用“胃酸完全抑制剂”后在胃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 __。
11.(山东泰安期末)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都需加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类别
12.(四川攀枝花模拟)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 g 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 g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 g递增到b g,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13.(山东青岛城阳区期末)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进行中和反应的相关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设计实验用明显的现象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1)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向滴有__ __(填试剂名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 __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2)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了。你是否同意该方案,并说明理由__ __。
【活动二】探究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仪,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pH)和温度( )随所加试剂的变化过程,记录变化曲线如图2。
(3)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可知,中和反应是__ 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由pH变化曲线可知,烧杯中原有溶液是__ __;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 __,由此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 __。
(5)为探究B、C两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不同,可选用的试剂是__ __。
14.(四川绵阳安州区二模)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__ __(填字母)。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3)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 __色。
(4)如图2,当33 s<t≤40 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__ __(填化学式)。
(5)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__ __。
【任务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兴趣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如图3,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皮塞。
  
  
图3
(6)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 __。
(7)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__ __。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皮塞的目的是__ 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濮阳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及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