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片燃烧 B.铜器生锈
C.海水晒盐 D.炸药爆炸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垃圾桶 B.加热试管前先进行预热
C.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纯度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CO2
3.攀枝花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差
B.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
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D.SO2的排放,会引起酸雨
4.有关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还原性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5.下列各项中,属于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O2浓度 B.SO2浓度 C.N2浓度 D.CO2浓度
6.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B.霉变花生,洗干净后食用
C.为了防癌,大量服用含硒药物 D.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有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②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有白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9.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质子数是2 B.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电子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由图可知,锂原子带3个单位负电荷
10.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 18 个族
②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收集到的气体积比约为1: 2
③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④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⑥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2,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燃着的蜡烛熄灭时产生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成蓝色
12.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对应下图曲线①和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①分析可知:800s时,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
B.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较多的是澄清石灰水
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2个反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D.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
13.图为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的结构模型图(小球表示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烯由C60分子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B.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较软,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D.金刚石、石墨与足球烯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冷却到室温
B.图乙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
C.图丙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D.图丁镁条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中燃烧
15.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C和D。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A.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C
D.反应生成的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
16.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表中a的值为2.8 ②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③X可能含有氢元素 ④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本题6分)2024年是奥运年,我校校友邓雅文在巴黎奥运会中勇夺自由式小轮车冠军,成为该项目我国首位夺金的运动员。邓雅文在奥运会中的拼搏精神很好地诠释了我校“崇实励学,致知力行”的校训校风。
(1)在化学探究中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与态度,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崇实:当个人的实验结论与书上的权威结论不一致时,应相信权威
B.励学:遇到未学过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应该积极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C.致知:实验结束后,应该对本次实验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D.力行: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相符时,应该重新建立猜想,再次实验探究
(2)邓雅文骑行的小轮车车身是由一种高强度铝合金制作而成。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能减轻车身重量,还能帮助邓雅文完成各项高难度技术动作,这体现了铝合金的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下同);铝合金还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这体现了铝合金的 。
(3)你知道吗,奥运与化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科学家发现一种分子的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一奥林匹克烯(C19H12)。
①奥林匹克烯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是 ;
②奥林匹克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③480g奥林匹克烯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
18.(本题6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中含有乙醇(C2H6O),交通警察执法时让开车者对着便携式酒精检查仪吹气,便携式酒精检查仪内部发生反应的原理为:2K2Cr2O7(橙色) + 3C2H6O+8H2SO4 = 2Cr2(SO4)3(蓝绿色)+3C2H4O2+2K2SO4+11X,据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司机饮了酒,交警观察到仪器内部药品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便携式酒精检查仪中的铬(Cr)元素在检查前后的质量 (填“增加”、“减少”、“不变”)。
(3)该反应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为 。
(4)Cr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 (填由多少价变到多少价)。
(5)乙醇也是一种燃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本题7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仰望夜空的圆月,唤起我们无尽的遐想。2020年11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开启了我国航天探索的新征程。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嫦娥探测器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此次任务。如果月球土壤和地壳的成分一致,那么你猜测取得的月壤样品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月球探测器大量用到铝合金、钛合金都是属于 材料;
(3)发射探测器用的是我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将氢气和氧气压缩成液态,体积变小,是因为 (用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写出点火时发动机中液氢和液氧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国早期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偏二甲肼这种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 +4X +2CO2,此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20.(本题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0 9F 10Ne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 l18Ar
①碲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碲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表中 (填元素符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碲元素与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2)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分析该微观示意图得出的下列关于反应前后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的种类改变 b.分子的数目不变
c.原子的种类改变 d.原子的数目不变
21.(本题7分)对知识的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总结了O2、CO2、H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之一:
②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ZnSO4 + H2↑
③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1)通过比较这三个化学方程式发现:
①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请指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答一条即可);
②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2)比较实验室制取CO2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比较实验室制取CO2和制取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 反应条件相同
C 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 反应速率相同
(3)你鉴别这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22.(本题9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量其体积,应该将H装置的c与装置G的 (填字母)端相连。
(3)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应该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如果用稀盐酸制取氢气,可以用C装置除去氢气中的 杂质气体,除去杂质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
(4)某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将其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检验其有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不褪去。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是 (填字母)。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D.盐酸具有稳定性
23.(本题6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节约用水
(1)请任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Ⅱ.水的净化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2)从沉淀池中出来的水经过沙滤池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进行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吸附池”中常用 (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4)我国逐渐用新型消毒剂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ClO2的名称是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4.(本题6分)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较大,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甲同学观察到:A中 ,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于是“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之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二】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4)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5)丙同学的实验中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
【反思】(6)为了防止减少酸雨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写一点即可) 。
25.(本题6分)“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经过多年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
(1)“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X的化学式是 。
(2)要生产53tNa2CO3,至少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不考虑原料中Na元素的损失)
试卷第4页,共5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B A A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B B B
17.(1)A
(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 240 95% 456
18. 仪器显示蓝绿色或仪器显示的颜色由橙色变为蓝绿色 不变 H2O 由+6价变为+3价
19.(1)氧元素
(2)金属
(3) 分子间隔变小
(4) 3 H2O
20.(1) 非金属 127.6 O、S Al2Te3
(2) ad
21.
①需要加热,②和③不需要加热;②中生成物只有2种,①和③有3种生成物;①中反应物只有一种,②和③中反应物均为2种;③中生成的气体为化合物,①和②中生成的气体是单质等等 反应都生成气体;反应中都有氧元素参加反应等等 C A、B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能燃烧得更旺的是O2,熄灭的是CO2,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H2
22.(1)长颈漏斗
(2)a
(3) BDF HCl/氯化氢
(4) BC
23.(1)洗菜的水浇花
(2) 过滤 漏斗
(3)活性炭
(4) 二氧化氯 +4/+4价
24. H2SO4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充分吸收SO2 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不褪色,D中溶液变浑浊 对煤和石油进行脱媒处理或清洁能源
25.(1)NH3
(2)设至少需要NaCl的质量为x。
由NH3+CO2+NaCl+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则有:
t;
答:至少需要NaCl的质量为58.5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