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检测(三) 质量与密度、机械运动、力和运动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3益阳)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2.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B.航天员把岩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
C.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D.为了减轻自行车的质量,自行车车架均是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4.(2023西藏)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在做“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时的部分场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天平使用前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调
B.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固体的质量为27.4g
C.放入固体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固体的体积为40 cm
D.多次测量后绘制mV图像如图丁所示,该固体的密度为2.7 g/cm
5.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①⑥ D.①②③⑥
6.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 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 km
C.0~10 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4.8km/h D.10~13 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网球拍击中飞过来的网球,网球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拍击中网球,球拍先发生弹性形变
B.球拍能将网球弹开,说明球拍对网球的弹力大于网球对球拍的弹力
C.网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网球受到惯性作用
D.网球和球拍接触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8.(2023武汉四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应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B.实验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C.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左、右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一定不相等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9.2022年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是一个小男孩轻轻吹出一口气,蒲公英飞上了鸟巢的上空(如图).舞动的蒲公英花朵其实是一根根长长的竹竿,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竿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竹竿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竹竿的惯性变大
10.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
11.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条互拉,以决胜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增大摩擦
B.在僵持状态下,甲拉布条的力与乙拉布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获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12.(2023遂宁)“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如图所示,大货车由于超速行驶,虽然紧急刹车,仍然追尾前方等红灯的小轿车.事故造成小轿车后备箱受损严重,大货车的前保险杠也发生轻微形变.下列关于本次事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轿车比大货车受损严重,是由于碰撞时大货车对小轿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轿车对大货车的作用力
B.由于大货车速度过快,导致其惯性较大而很难停下
C.刹车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改变了大货车的运动状态
D.大货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
13.(2023 济宁)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km/h,合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驶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14.龙舟赛上,运动员手持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这是因为 ;使龙舟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比赛时,并排前进的龙舟不能离得太近,这是因为两龙舟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容易相撞.
15.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房屋是 的.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 (选填“西”或“东”)运动.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vAc vBc(选填“>”“<”或“=”).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
(3)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18.(2023四川)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 两次实验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改变拉动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运动速度/(m·s ) 0.3 0.4 0.5 0.6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2 1.2 1.2 1.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19.(2023 广西)某小组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把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用天平称量时,天平是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将花生油倒入空烧杯,测出其总质量m ,再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但花生油太多,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中.经小组讨论,只需增加一个步骤: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m ,即可求出花生油的密度为 .
20.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他们先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发现当两侧钩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某次实验中,当左侧悬挂质量稍大一点的钩码时,两个拉力大小不同,但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木块受到 的影响,此时木块受到的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小刚用图乙所示的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在左侧和右侧同时悬挂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改变其中一端钩码的质量,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 才能平衡.
(3)在小车两侧悬挂相同质量的钩码,再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扭转过程中小车的四个车轮始终不离开桌面,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先转动,最后恢复到初始状态保持静止,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4)小敏又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将乙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丙所示.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阶段性检测(三) 质量与密度、机械运动、力和运动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3益阳)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2.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B.航天员把岩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
C.大石块的质量大于小铁块的质量,所以石块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D.为了减轻自行车的质量,自行车车架均是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4.(2023 西藏)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在做“测量固体密度”实验时的部分场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天平使用前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调
B.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固体的质量为27.4g
C.放入固体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固体的体积为40 cm
D.多次测量后绘制m-V图像如图丁所示,该固体的密度为2.7 g/cm
5.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实验计划: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B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①⑥ D.①②③⑥
6.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 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 km
C.0~10 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4.8km/h D.10~13 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网球拍击中飞过来的网球,网球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
A.球拍击中网球,球拍先发生弹性形变
B.球拍能将网球弹开,说明球拍对网球的弹力大于网球对球拍的弹力
C.网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网球受到惯性作用
D.网球和球拍接触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
8.(2023 武汉四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小车应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B.实验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C.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左、右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一定不相等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9.2022年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是一个小男孩轻轻吹出一口气,蒲公英飞上了鸟巢的上空(如图).舞动的蒲公英花朵其实是一根根长长的竹竿,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竹竿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竹竿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竹竿的惯性变大
10.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B )
11.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条互拉,以决胜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儿圈绳子,目的是增大摩擦
B.在僵持状态下,甲拉布条的力与乙拉布条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获胜是因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12.(2023遂宁)“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如图所示,大货车由于超速行驶,虽然紧急刹车,仍然追尾前方等红灯的小轿车.事故造成小轿车后备箱受损严重,大货车的前保险杠也发生轻微形变.下列关于本次事故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小轿车比大货车受损严重,是由于碰撞时大货车对小轿车的作用力大于小轿车对大货车的作用力
B.由于大货车速度过快,导致其惯性较大而很难停下
C.刹车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改变了大货车的运动状态
D.大货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
13.(2023 济宁)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km/h,合 22.2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驶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
14.龙舟赛上,运动员手持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这是因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龙舟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水 ;比赛时,并排前进的龙舟不能离得太近,这是因为两龙舟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 ,容易相撞.
15.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房屋是 静止 的.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 船 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 东 (选填“西”或“东”)运动.
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 cm)的斜面顶端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5.0 cm,tEc= 1 s,vAc= 0.033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v/c < vnc(选填“>”“<”或“=”).
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 .
(3)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答: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18.(2023 四川)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 甲、丙 两次实验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改变拉动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运动速度/(m·s :) 0.3 0.4 0.5 0.6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2 1.2 1.2 1.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B做匀速直线运动.
19.(2023 广西)某小组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把 游码 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用天平称量时,天平是 等臂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将花生油倒入空烧杯,测出其总质量m ,再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但花生油太多,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中.经小组讨论,只需增加一个步骤:用天平测出 剩余花生油和烧杯 的质量m ,即可求出花生油的密度为
20.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他们先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发现当两侧钩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某次实验中,当左侧悬挂质量稍大一点的钩码时,两个拉力大小不同,但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木块受到 摩擦力 的影响,此时木块受到的 是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小刚用图乙所示的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在左侧和右侧同时悬挂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改变其中一端钩码的质量,发现小车无法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两个力必须 大小相等 才能平衡.
(3)在小车两侧悬挂相同质量的钩码,再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扭转过程中小车的四个车轮始终不离开桌面,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先转动,最后恢复到初始状态保持静止,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同一直线 才能平衡.
(4)小敏又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将乙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丙所示.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同一物体 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