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下)第一次学情调查
九年级化学试卷
(注: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完成。)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2 Al-27 Ca-40 Fe-56 Zn-65 Ag-108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液态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B. 石墨用于制造高铁受电弓滑板
C. 金刚石薄膜用作透镜涂层 D. 氧化钙用于自热米饭的发热包
2. 刚结束的哈尔滨亚冬会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场馆最大限度使用自然光 B. 推广无纸化办公
C. 鼓励乘坐私家车前往观赛 D. 制冰时采用更环保制冷剂
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蔗糖 C. 植物油 D. 碘
4.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水、稀有气体 B. 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水银
C. 海水、碳酸钠、氧气 D. 石灰石、高锰酸钾、冰
5. 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常用作制取高纯度硅的原材料,工业制取高纯度硅主要反应为SiO2+2CSi+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由分子构成 B. X的化学式为CO
C. 反应中碳表现出还原性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 酚酞(C20H14O4)是初中化学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常用 95%的酒精溶液配制酚酞试液。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酚酞可溶于酒精
B. 酚酞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D. 酚酞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7. 《本草纲目》卷六艾火纲目记载:“阳燧(时珍曰)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艾”提供了可燃物 B. “火镜”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该过程不需要氧气参与 D. 风吹灭艾火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8.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 B. 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C.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主要成分 D. 闵恩泽提出了稀土分离的全新理论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的
B.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 升高温度不一定能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和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相同温度,析出质量更大
10. 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3周期
C. 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电子层数减少
D. Fe变成后,质子数变成23,相对质量变成52.85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点燃酒精灯 D. 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12.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利用该反应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3. 某同学将锌粉和铜粉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B. 向滤渣中加稀盐酸可能有气泡
C. 滤液中一定不含Ag+
D.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Cu2+
1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B 鉴别和 加水溶解,观测溶液温度变化
C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过量锌粉,过滤
D 除去中的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有关实验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A. 向一杯不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等浓度稀硫酸
C. 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锌粉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
16. 成语是我国文化瑰宝,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冰清玉洁: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百炼成钢:通过燃烧降低生铁的含碳量。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水滴石穿: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构成碳酸钙的阴离子为_______。
(4)烈火真金:高温下金也不与氧气反应。保持金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
17.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举出生活中的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
(2)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步骤如图所示。
图中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中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降过滤 D.蒸馏
(3)要对硬水进行软化,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我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改进工艺、减少工业生产用水
B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调配水资源空间不均衡
C. 将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加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18.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常温下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蔗糖和水 B. 镁条和空气 C. 铁和硫酸铜溶液
(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精确称量发现:两个实验反应后质量均与反应前数值不相等。
①两个反应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请解释甲中称取反应后质量与反应前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
③请解释乙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交点P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35℃时,将3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将该溶液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10℃的甲、乙、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5℃,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10℃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C. 将一份35℃的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一定会析出4g晶体
D. 降温可以使某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细菌冶金的国家。某工厂用细菌冶金技术处理载金硫化矿粉(其中细小的金颗粒被等物质包裹),以冶炼金并获取硫酸亚铁,流程如下。
已知:[1]高温时细菌可能会失活;
[2] 能和Fe反应生成;
[3]含硫矿粉在焙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
(1)北宋时期我国就有多处矿场利用细菌氧化形成的硫酸铜溶液炼铜,也被称为“湿法炼铜”,即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对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细菌氧化”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M的化学式为______。
(3)操作②中加入足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合反应为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4)“焙烧氧化”也可冶炼金。相比“焙烧氧化”,“细菌氧化”的优势有_______。
A. 无需控温 B. 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C. 设备无需耐高温 D. 不产生废液废渣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1. 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A可作为高锰酸钾制备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氧气的体积,应从______(填“b”或“c”)端导入气体;并在另一端连接______(填仪器名称)。
(3)B、C、D、E四套装置中,不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某跨学科实践小组利用塑料瓶等用品设计制作如图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中,塑料羽毛球起到有孔塑料隔板的作用,那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2. 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Ⅰ.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Ⅱ.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如图1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一周后铁钉表面现象 有一层铁锈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
(2)生活中铁制品易生锈,为什么铝更活泼但铝制品不易生锈?_________。
通过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发现铁锈蚀快慢与饱和NaCl溶液有关,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2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一段时间后,再用注射器将5mL稀盐酸注入三颈烧瓶中。整个过程采集的数据如图3。
(3)根据图3,对比AB段和 _______段,说明NaCl溶液可加快铁生锈的速率。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原因是 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三:测定铁粉(部分生锈)中单质铁的含量
(4)连接如图4装置。取部分生锈的铁粉(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0.6g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0.2L(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已知该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根据以上数据,请计算该固体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
【反思评价】
(5)学习小组有同学提出: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气体体积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变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铁与盐酸反应放热
C. 生成的气体会部分滞留在锥形瓶中
D. 没有扣掉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3. 为测定某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大理石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大理石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52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烧杯_____是恰好完全反应的。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24-2025学年度(下)第一次学情调查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注: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完成。)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2 Al-27 Ca-40 Fe-56 Zn-65 Ag-108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
【16题答案】
【答案】(1)
(2)
(3)
(4)
【17题答案】
【答案】(1)用洗菜的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2) ①. 物理变化 ②. A (3)煮沸 (4)ABC
【18题答案】
【答案】(1)BC (2) ①. 遵守 ②. 气球膨胀受到向上浮力 ③. 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
【19题答案】
【答案】(1)在10℃时,甲乙丙溶解度相等且为20g
(2)降温结晶 (3) ①. 20g ②. 60g (4)CD
【20题答案】
【答案】(1)
(2)
(3) ①. 将硫酸和硫酸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 ②. (4)BC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1题答案】
【答案】(1)
(2) ①. c ②. 量筒
(3)B (4)关闭K1,向左侧塑料瓶加水,待液面高于右侧,停止加水,能形成稳定液面,则气密性良好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O2 ②. H2O
(2)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合理即可)
(3) ①. BC ②. Fe+2HCl═FeCl2+H2↑
(4)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9g/L×0.2L=0.018g,设该固体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x,
x=84%; (5)BD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3题答案】
【答案】(1)40% (2)④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7 Outdoor fun 必背句子翻译(含答案)2024-2025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下一篇: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学情评估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