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高中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 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高一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的温度低于水,所以水的能量高,冰转化为水是吸
热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是氧化
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千锤万凿出深山”意思是,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开采出来,涉及物理变化,而“烈火焚烧
若等闲”描述石灰石经过高温分解,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榆荚只能随柳絮,是物理变化,不涉
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2D【解析】①金属单质与酸或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为氯化亚铁,①符合题
意;②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直接生成盐,如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直接生成氯化钠,②符合题意;③碱与酸、酸
性氧化物、某些盐等可反应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直接生成碳酸钠,③符合题意;④非金属单质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④符合题意;⑤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
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⑤符合题意;⑥酸能与碱、某些盐、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如盐
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⑥符合题意;综上可知,全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直接生成盐:D符合。
3B【解析】不纯的氢气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对氢气验纯,确认纯净后再点燃,A正确;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
过氧化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且钠与水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所以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B错
误;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降低其浓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溶液冲洗,C正确;实
验室不同废液含有的物质能够发生反应,产生危险,为安全起见,对于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废液,应分别收
集,少量分次处理后再排放,D正确。
4.D【解析】氢氧化铜是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应该写成Cu(OH)2+2H+一Cu2++2H2O,A错误;
C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Ca2++HCO,+OH一CaCO3¥+HzO,B错误;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物不是Fe+,应是Fe+,离子方
程式应为Fe十Cu2+一Fe2++Cu,C错误;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合物,应
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D正确。
B【解祈34gNH,的物质的量为7302m01,则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molX3XN=6N,A错误;1
1mol·Lˉ1Na2SO: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cV=1mol/L×1L=1mol,而一个Na2SO4中含有2个钠离
V
子,则1mo1硫酸钠中含2mol钠离子,B正确;依据n一计算时,由于气体所处状况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
量,C错误;溶剂体积为1L,但是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D错误。
6B【解析】铝箔受热时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所以铝箔受热的现象是熔而不滴,A错误;使用胶头滴管伸入
NaOH溶液底部中滴加FSO,溶液,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在底部生成Fe(OH),沉淀,为白色絮状沉淀,B正
确;原溶液中有可能含有Fe2+,其与Cl2反应成Fe+,使KSCN溶液变红,C错误;观察K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
色钴玻璃,D错误。
7.A【解析】单质硫易溶于CS,实验室常用CS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A正确:少量的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
水中,反应产生CaSO,沉淀,使溶液变浑浊,但当二氧化硫过量时,过量的二氧化硫与CaSOa及水反应产生可溶
化学答案第1页(共6页)高一月考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推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字母;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S-32C1-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文献中的描述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缭乱走空园”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生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非金属单质⑤酸性氧化物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3.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或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先对氢气验纯,确认纯净后再点燃
B.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灭火
C.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溶液冲洗
D对于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废液,应分别收集,少量分次处理后再排放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中加人稀硫酸:OH十H+一H2O
B.C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CO,溶液:
Ca2*+2HCO,+20H--CaCOs+CO+2H:O
C,铁粉加人硫酸铜溶液中:Fe十Cu+一Fe3++Cu
D,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OH),十OH一[A1(OH),]
第1页(共8页)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gNH,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约为2N
B.1L1mol·L1 Naz SO,溶液中含有2 mol Na
C.22.4LCO2中含有1 mol CO2分子
D.40 g 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6.下列实验操作得到的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结论
A
用酒精灯加热铝箔
铝箔迅速融化成液滴滴落
B
使用胶头滴管伸入NaOH溶液底部中滴加FeSO,溶液
底部可看到白色絮状沉淀
向某溶液中先通C1,,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
D
焰色试验时直接观察火焰颜色
未观察到紫色火焰,说明不含K
7.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硫易溶于CS2,实验室常用CS2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
B.过量的二氧化硫通人澄清石灰水中最终变浑浊
C.pH试纸可测浓硫酸的pH值
D常温下将铜片插人浓硫酸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硫酸可使铜钝化
8利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MgCl 6HO
处理
NaHCO,
无水
饱和溶液
CaCl
A.除去CO,气体中的HCI杂质
B.直接加热六水合氯化镁制取无水氯化镁
NH
70%H2S0
2
溶液


5
含CO,的饱
Na SO3

和食盐水
C.制备SO,
D.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
第2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北京陈经纶中学初二3月月考物理(无答案)

下一篇: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初中联盟体2024-2025七年级下数学3月测试卷(含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