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题型专项训练)-【素养提升】八年级物理单元提升卷(教师版+学生版)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四.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
五.连通器
六.大气压强
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压力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如图所示,、两物体在水平压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则竖直墙面受到的压力为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
图中物体可以将右边受到的力大小不变地传给墙面,墙壁受到的压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无关,故正确、错误。
故选:。
2.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从而减小压强。这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是  
A.减小受力面积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大小 D.减小压力大小
【答案】
【解答】解: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3.如图,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桌面受到压强为,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盖的压力为,桌面受到压强为,则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饮料瓶装满水,则倒立后水的高度将不变,由得:倒立后对底部压强不变;
由得:,,因瓶为细口,故大于瓶中液体的体积,小于液体的体积,故,则有。
瓶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力,即,
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
根据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故选:。
4.如图所示,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若大拇指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食指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
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这两力也相等,即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即;
由图可知,食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可知,食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
故选:。
5.如图所示,用的水平力将重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则物体对墙壁压强为  3000 ,所受竖直墙壁的给它的摩擦力为   。
【答案】3000;9。
【解答】解:(1)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
所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力等于水平力,即,
物体对墙壁的压强:

(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
因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即。
故答案为:3000;9。
压强
6.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进行模拟研究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任意两种对比都可以
【答案】
【解答】解: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大致相同,滑雪板比人的鞋子的受力面积大的多,故在雪地里行走时,人对雪地的压强大,所以下陷的程度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甲与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甲与丙,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乙、丙两个实验,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故正确;错误。
故选:。
7.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B.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解答】解:
、实验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两个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正确;
、由图可知,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错误、正确;
、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故正确。
故选:。
8.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瓶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三次实验。得出   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的结论。
(4)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若在、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请你分析并比较:  ,  (选填“”、“ ”或“” 。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2);(3)受力面积;压力大小;(4);。
【解答】解:(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可以选用两次实验;
(3)图中、、三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中压力最大,作用效果最明显,故可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4)不能通过、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受压面材料不同。
(5)若在、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根据,因深度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根据,,故。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3)受力面积;压力大小;(4);。
9.小康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砝码和海绵等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 大小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在丙图木块上放  个砝码。由此得出结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康利用上述器材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拉力大小为   ;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重复①的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由此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③以不同的速度多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   。
【答案】(1)压力;(2)一;小;(3)①2.4;②大;③无关。
【解答】解:(1)比较图中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应在丙图木块上放一个砝码,由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测力计分度值为,其示数为;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重复①的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小了,由此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故答案为:(1)压力;(2)一;小;(3)①2.4;②大;③无关。
1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中,实验小组是通过观察  海绵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图甲、乙是探究   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图   是探究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小桌产生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丁小桌产生的压强。
(5)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使用的探究方法是   和   。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压力越大;(3)乙、丙;小;(4)等于;(5)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图甲和图乙,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可以得出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要想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应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故应该比较图乙、丙实验,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该同学在实验时图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根据,因压力大小和接受力面积相同,故小桌产生的压强等于;
(5)本实验采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压力越大;(3)乙、丙;小;(4)等于;(5)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过程。这几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答案】
【解答】解:对比三个图,都是水,液体密度不变,深度相同,改变的是探头的方向,故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压强的关系,故正确,错误。
故选:。
12.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  (填“”“ ”或“” ;若使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填“增大”或“减小” 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该实验装置中的形管   (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答案】;增大;不是。
【解答】解:读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甲中的压强更大,根据可以判断甲液体的密度更大;
若使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增大乙中的压强,根据可知,应增大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安装好的压强计上的形管上端不开口,下端连通,不是连通器。
故答案为:;增大;不是。
13.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小明在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  几乎不变化 (选填“变化明显”或“几乎不变化” ,则微小压强计气密性不好。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则可知   图容器中液体为盐水。(选填“”或“”
(3)本次实验中涉及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和   。
【答案】(1)几乎不变化;(2);(3)转换法。
【解答】解:(1)从图(b)可以看出,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说明软管漏气,此时需将软管拔下,重新安装。
(2)如图(c)和(d)所示,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中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大,可知压强较大,根据可知中液体密度较大,为盐水。
(3)实验中通过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大小,这体现了转换法。
故答案为:(1)几乎不变化;(2);(3)转换法。
14.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小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  左 (选填“左”、“右” 侧凸出。小华向容器的左侧继续加水,直到橡皮膜恰好相平,此时容器左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容器右侧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学以致用:如图(b)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和,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液体和液体(液体不溢出),此时两形管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和△,比较△和△的大小关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左,小于;(2)小于;小于;原来探头在液体和中的压强相等,增大相同深度后,甲的密度小,增大的压强小。
【解答】解:(1)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由于盐水的密度较大,故在同深度,盐水产生的压强大,橡皮膜将向压强小的一侧,即向左侧凸出;当橡皮膜恰好相平时,说明此时左右两侧压强相同,由于橡皮膜到两侧容器底部的深度相同,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橡皮膜下部左右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依然是盐水的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橡皮膜上部压强和下部压强之和,则左右两侧水和盐水对底部的压强依然是左侧水产生的压强小于右侧盐水产生的压强。
(2)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此时液体的压强相等时,由图知左侧探头所在的液体深度大,由知,液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即;若接着倒入深度相同的液体和液体,则两探头所处的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由于增加的深度相同,由知,,则增加的压强△△,探头处的液体压强△△△,由于原来探头在液体和中的压强相等,则有,即两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故答案为:(1)左,小于;(2)小于;小于;原来探头在液体和中的压强相等,增大相同深度后,甲的密度小,增大的压强小。
15.如图甲,小刚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调节的方法是  ② ,使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图甲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下面列举的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物体所受的合力作用效果替代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通过鼓面上纸屑跳动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动的幅度
(3)下面操作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   ;
①烧杯中换密度更小的液体
②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形管换成更细的
(4)图乙、、、四个位置中,观察到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最明显的是   位置;
(5)小刚自制了如图丙的实验装置,侧下部蒙有一层张紧的橡皮膜。向侧加水,再向中加入密度未知的液体,直到橡皮膜水平。分别测出水深,橡皮膜到底部距离,未知液体深度。则未知液体密度   (用测得量的符号和表示)。
【答案】(1)②;(2)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②;(3)②;(4);(5)。
【解答】解:
(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②;
(2)压强计是通过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①.物体所受的合力作用效果替代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采用是等效替代法,故不符合题意;
②.通过鼓面上纸屑跳动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动的幅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符合题意。
故选:②;
(3)①、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小压强越小,所以在“烧杯中换密度更小的液体”,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②、“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可知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符合题意;
③、“将形管换成更细的”,没有改变压强差,所以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4)由知,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图乙所示液体内部、、、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所以现象最明显的是。
(3)橡皮膜水平时,受到水和未知液体的压强相等;此时橡皮膜距离水面和未知液体液面的深度分别为、,由有,
解得。
故答案为:(1)②;(2)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②;(3)②;(4);(5)。
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
1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底部的压强。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小陈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王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关于两人观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陈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答案】
【解答】解:由于物体均漂浮,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若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所受浮力相等,容器底增大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图知,的底面积大于的底面积,所以甲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由于原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故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故小王的观点错误。
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由于甲、乙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大小无法判断,无法得出液面上升的情况,故无法比较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故小陈的观点是正确的。
故选:。
1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密度为、的两种液体,、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静止在两液体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现将两个小球取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答案】
【解答】解:、两个实心小球的体积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大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取出小球后,乙液面的深度要大于甲液面的深度,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大于;
根据图示可知,液体对底的压强相等,面积相同,压力相等,重力相同;容器相同,所以左侧装置的总重力大于右侧装置的总重力,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左侧装置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右侧装置对地面的压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大于。
故选:。
18.如图所示,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把玻璃管缓慢地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容器内,并往管中倒入酒精,当管内液面与管外水面相平时,则橡皮膜可能是  (已知
A.扁平 B.上凹 C.下凸 D.下落
【答案】
【解答】解:因为,深度相同时,根据可知酒精对橡皮膜压强较小,则当管内液面与管外水面相平时,橡皮膜会上凹,故正确。
故选:。
19.如图所示,左右两容器间斜管上有阀门控制,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当打开后,则  
A.液体从左向右流动 B.液体不会流动
C.液体从右向左流动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答】解:因两端液面相平,两端无法形成压强差,故水不会发生流动。
故选:。
20.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两容器,装有深度相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由图可知,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且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由可知,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于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即;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可知,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小,即,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可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力;
由题意可知,、两容器的质量相等,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也相等,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可知,两容器的总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即,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故选:。
连通器
21.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注射器 B.船闸
C.热气球 D.拔火罐
【答案】
【解答】解:、注射器只有一部分,不是连通器,故不符合题意;
、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符合题意;
、热气球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故不符合题意;
、拔火罐不符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特点,不是连通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22.如图所示,关于连通器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解答】解: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观察图示可知,只有液面相平,故正确,错误。
故选:。
23.2023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运营满11周年,通过船舶622380万艘次,总货运通过量8.23亿吨,大力推动了湖南水运物流的发展。下列与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拦河大坝
B.活塞式抽水机
C.液体压强计
D.锅炉水位计
【答案】
【解答】解: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工作,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大坝底部建得比上方宽,故不正确;
.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将水压进抽水机的,故不正确;
.液体压强计上端有一端不是开口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不正确;
.锅炉的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正确。
故选:。
24.下列物品与三峡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吸盘 B.茶壶 C.不倒翁 D.发条玩具车
【答案】
【解答】解: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
.吸盘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连通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故符合题意;
.不倒翁是利用重心越低越稳定的原理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发条玩具车是利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来工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25.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上游有一艘轮船想驶往闸室,此时船闸状态如图所示。则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①打开闸门
②打开阀门
③关闭阀门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解答】解:船闸属于连通器,轮船想从上游驶往闸室,要首先关闭阀门和闸门,打开阀门,使闸室与上游构成连通器,则上游的水进入闸室,当闸室与上游的水面相平时,打开闸门,轮船就能进入闸室。故顺序为③②①。
故选:。
大气压强
26.如图所示,小云用放在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变小时,甲图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大气压变大时,乙图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C.甲装置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D.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答案】
【解答】解:.甲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是真空,大气压的值等于玻璃管内液柱产生的压强,当大气压变小时,根据可知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故正确;
.大气压变大时,大气压高于容器内气体压强,乙图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故错误;
.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把玻璃管倾斜放置,只要玻璃管内没有空气进去,竖直高度足够,管内液面的竖直高度不会变,故错误;
.图乙装置中虽然能测出水柱的高度,但不知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所以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托里拆利实验能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故错误。
故选:。
27.如图所示,小明用玻璃杯盛满水,用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  
A.纸片太轻 B.杯中水太少
C.纸片粘住了杯子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答案】
【解答】解:“用纸片把盛满水的杯子盖严,使杯口朝下,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是因为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能支持纸片和杯内的水,故正确,错误。
故选:。
28.物理应用于生活。厨房中常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到吸盘挂钩,使用时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由于  大气压 的作用,挂钩将“吸”在瓷砖表面。洗脸池下端的排水管设计了如图形“反水弯”,当污水排出后会储存一些清水,起到隔绝下水道异味的作用。“反水弯”的设计遵循了   原理。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
【解答】解:(1)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时,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瓷砖上,从而使得挂钩“吸”在瓷砖表面;
(2)洗脸池排水管设计的型反水弯上部开口、下部连通,属于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异味窜入室内,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大气压;连通器。
29.如图甲所示,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  连通器 ;如图乙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气压计,若拿着此气压计从29楼下到1楼,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答案】连通器;降低。
【解答】解:茶壶的壶身和壶嘴的底部相连通,上端均开口,构成了连通器。
大气压随高度增大而减小,若拿着此气压计从29楼下到1楼,高度减小,外界大气压增大,会将玻璃管内的水柱压入瓶中,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降低。
故答案为:连通器;降低。
30.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大量的应用。图(a)中,“乳牛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  连通器 原理,使两容器中的水面静止时相平;根据   知识,可用图(b)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图(c)中,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能减小   。
【答案】连通器;密度;压强。
【解答】解: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得两容器中的水面相平;
(2)当其它气体和空气的密度不同时,根据密度知识可用图(b)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3)在图(c)中,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连通器;密度;压强。
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从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
【解答】解:由于模型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模型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模型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模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32.下列现象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知识解释的是  
A.硬纸板不掉下来
B.飞艇空中漫步
C.向烧瓶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D.大飞机起飞
【答案】
【解答】解:、硬纸板不掉下来、吸盘挂钧、用吸管吸饮料,都是利用了大气压,故不符合题意;
、飞艇在空中是受到空气的浮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向烧瓶浇冷水,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烧瓶内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减小,由于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此时水的沸点降低,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故不符合题意;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从而获得升力,故符合题意。
故选:。
33.新型汽车的研发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以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内的空气是运动的
C.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汽车模型的运动情况不确定
D.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在高速行驶
【答案】
【解答】解: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正确;
汽车模型相对于空气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正确;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选参照物不同汽车模型运动情况不同,故正确;
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错误。
故选:。
34.无叶风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  变大 ,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答案】变大;变小。
【解答】解:无叶风扇工作时,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35.如图甲所示,若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  合拢 (选填“分开”或“合拢” ,这是因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如图乙所示,静止的气球因向后喷气而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   。
【答案】合拢;小;相互的。
【解答】解: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图乙中,气球向后喷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气体给气球一个反作用力,使气球前行。
故答案为:合拢;小;相互的。
()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四.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
五.连通器
六.大气压强
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压力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如图所示,、两物体在水平压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则竖直墙面受到的压力为  
A. B. C. D.
2.奥运会跆拳比赛中运动员必须穿跆拳道护具,其中护甲做得比较宽厚,从而减小压强。这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是  
A.减小受力面积 B.增大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大小 D.减小压力大小
3.如图,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桌面受到压强为,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盖的压力为,桌面受到压强为,则  
A.、 B.、 C.、 D.、
4.如图所示,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若大拇指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食指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用的水平力将重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则物体对墙壁压强为   ,所受竖直墙壁的给它的摩擦力为   。
压强
6.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进行模拟研究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任意两种对比都可以
7.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B.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8.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瓶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三次实验。得出   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的结论。
(4)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若在、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请你分析并比较:  ,  (选填“”、“ ”或“” 。
9.小康用一个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两个相同的砝码和海绵等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根据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有关。
(2)用甲、丙两图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在丙图木块上放  个砝码。由此得出结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康利用上述器材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拉力大小为   ;
②取下木块上的砝码,重复①的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由此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③以不同的速度多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   。
1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中,实验小组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图甲、乙是探究   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图   是探究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小桌产生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丁小桌产生的压强。
(5)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使用的探究方法是   和   。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过程。这几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12.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  (填“”“ ”或“” ;若使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填“增大”或“减小” 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该实验装置中的形管   (填“是”或“不是” 连通器。
13.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小明在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   (选填“变化明显”或“几乎不变化” ,则微小压强计气密性不好。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则可知   图容器中液体为盐水。(选填“”或“”
(3)本次实验中涉及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和   。
14.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小华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   (选填“左”、“右” 侧凸出。小华向容器的左侧继续加水,直到橡皮膜恰好相平,此时容器左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容器右侧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学以致用:如图(b)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和,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液体和液体(液体不溢出),此时两形管压强计中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和△,比较△和△的大小关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请说明理由   。
15.如图甲,小刚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使用压强计前,发现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调节的方法是   ,使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图甲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下面列举的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物体所受的合力作用效果替代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通过鼓面上纸屑跳动的高度来反映鼓面振动的幅度
(3)下面操作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   ;
①烧杯中换密度更小的液体
②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形管换成更细的
(4)图乙、、、四个位置中,观察到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最明显的是   位置;
(5)小刚自制了如图丙的实验装置,侧下部蒙有一层张紧的橡皮膜。向侧加水,再向中加入密度未知的液体,直到橡皮膜水平。分别测出水深,橡皮膜到底部距离,未知液体深度。则未知液体密度   (用测得量的符号和表示)。
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
1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底部的压强。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小陈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王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关于两人观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陈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1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分别盛有密度为、的两种液体,、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静止在两液体中,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现将两个小球取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18.如图所示,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把玻璃管缓慢地竖直放入盛有水的容器内,并往管中倒入酒精,当管内液面与管外水面相平时,则橡皮膜可能是  (已知
A.扁平 B.上凹 C.下凸 D.下落
19.如图所示,左右两容器间斜管上有阀门控制,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当打开后,则  
A.液体从左向右流动 B.液体不会流动
C.液体从右向左流动 D.无法判断
20.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两容器,装有深度相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连通器
21.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注射器 B.船闸
C.热气球 D.拔火罐
22.如图所示,关于连通器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
23.2023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运营满11周年,通过船舶622380万艘次,总货运通过量8.23亿吨,大力推动了湖南水运物流的发展。下列与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拦河大坝
B.活塞式抽水机
C.液体压强计
D.锅炉水位计
24.下列物品与三峡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吸盘 B.茶壶 C.不倒翁 D.发条玩具车
25.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上游有一艘轮船想驶往闸室,此时船闸状态如图所示。则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①打开闸门
②打开阀门
③关闭阀门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大气压强
26.如图所示,小云用放在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变小时,甲图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B.大气压变大时,乙图中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C.甲装置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D.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27.如图所示,小明用玻璃杯盛满水,用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  
A.纸片太轻 B.杯中水太少
C.纸片粘住了杯子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28.物理应用于生活。厨房中常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到吸盘挂钩,使用时将吸盘用力按压到瓷砖上,由于   的作用,挂钩将“吸”在瓷砖表面。洗脸池下端的排水管设计了如图形“反水弯”,当污水排出后会储存一些清水,起到隔绝下水道异味的作用。“反水弯”的设计遵循了   原理。
29.如图甲所示,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   ;如图乙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气压计,若拿着此气压计从29楼下到1楼,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30.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大量的应用。图(a)中,“乳牛自动喂水器”利用的是   原理,使两容器中的水面静止时相平;根据   知识,可用图(b)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图(c)中,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能减小   。
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从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32.下列现象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知识解释的是  
A.硬纸板不掉下来
B.飞艇空中漫步
C.向烧瓶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D.大飞机起飞
33.新型汽车的研发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以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内的空气是运动的
C.因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汽车模型的运动情况不确定
D.汽车模型相对于地面在高速行驶
34.无叶风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机将空气从底部吸入,通过特殊管道加速后从环形出风口高速喷出,使得出风口周围空气流速   ,压强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而与远处空气形成压强差,更多空气被持续推动,产生稳定气流。
35.如图甲所示,若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   (选填“分开”或“合拢” ,这是因为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如图乙所示,静止的气球因向后喷气而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简单答案)

下一篇: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同步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