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练 物态变化【2025中考物理1轮复习过关提升练 】(原卷版+解析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第4练 物态变化
1.(2024·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C )
A B C D
2.(2024·内江)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关于冰锥中冰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升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2024·连云港)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4.(2024·河北)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A )
A.冰锥的形成 B.冰花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霜的形成
5.(2024·随州曾都区模拟)如图是《天工开物》中的铸釜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即可浇铸成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B )
第5题图
A  B  C  D
6.(2024·盐城)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C )
第6题图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2024·苏州)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空气 及时排出。燃灯时, 水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温度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减小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8.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9.如图,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放出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0.(2024·江西)如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图甲中的物质状态变成图乙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作( B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11.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2.(2024·武汉江岸区模拟)满山银光耀眼,千岩琉璃,万树晶莹,是出现在武汉的“冰雪世界”。2024年2月4日,受冻雨影响,武汉市大部分树木都穿上了“冰盔甲”(如图)。下列实例中,与“冰盔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
A.河水结冰
B.保存食物的简易冰箱
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13.(2024·成都)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14.(2024·武汉武昌区模拟)如图,同学们做“观察水沸腾”的探究实验。
甲  乙
丙    丁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 铁杆a (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开始实验:
①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图,表示在观察水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现象,将它们按照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是 BCA (填字母)。
②小枫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另一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 b (填字母)图线。
(3)小枫继续利用图丁所示的器材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①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烧瓶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②实验发现在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类似于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让“雨”下得更大一些,则可在金属盘内加 冰块 (选填“热水”或“冰块”)。
15.(2023·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丙
(1)如图乙,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6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第4练 物态变化
1.(2024·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C )
A B C D
2.(2024·内江)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关于冰锥中冰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升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3.(2024·连云港)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4.(2024·河北)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A )
A.冰锥的形成 B.冰花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霜的形成
5.(2024·随州曾都区模拟)如图是《天工开物》中的铸釜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即可浇铸成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 B )
第5题图
A  B  C  D
6.(2024·盐城)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C )
第6题图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2024·苏州)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空气 及时排出。燃灯时, 水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温度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减小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8.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9.如图,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该物态变化过程要 放出 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0.(2024·江西)如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图甲中的物质状态变成图乙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作( B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11.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2.(2024·武汉江岸区模拟)满山银光耀眼,千岩琉璃,万树晶莹,是出现在武汉的“冰雪世界”。2024年2月4日,受冻雨影响,武汉市大部分树木都穿上了“冰盔甲”(如图)。下列实例中,与“冰盔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
A.河水结冰
B.保存食物的简易冰箱
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13.(2024·成都)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14.(2024·武汉武昌区模拟)如图,同学们做“观察水沸腾”的探究实验。
甲  乙
丙    丁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 铁杆a (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开始实验:
①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图,表示在观察水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现象,将它们按照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是 BCA (填字母)。
②小枫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另一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 b (填字母)图线。
(3)小枫继续利用图丁所示的器材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①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烧瓶口会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烧瓶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②实验发现在金属盘底部会出现水滴,类似于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让“雨”下得更大一些,则可在金属盘内加 冰块 (选填“热水”或“冰块”)。
15.(2023·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丙
(1)如图乙,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6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6 Hitting the road 过关训练(含答案)2024-2025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广东适用)

下一篇:2024-2025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