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2025年1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两部分,共8页,30道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具有优异延展性的超级钢 B. 硅酸铝耐火毯 C. 储氢材料 D. 钴镍耐高温材料
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溶液 B. 胶体 C. 云 D. 稀豆浆
3. 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 F B. Si C. N D. S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Cl溶液 B. Cu C. 蔗糖 D.
5. 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碱 B. 属于酸 C. 属于氧化物 D. 属于盐
6. 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下列不可能是该粒子的是
A. B. C. D.
7.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8. 下列物质只含离子键的是
A. B. C. D.
9.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 食醋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C. 氢氧化铝可用作医用胃酸中和剂 D. 氧化钠用作供氧剂
10. 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1. 镭是一种具有较低毒性的治疗放射性药品。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88 B. 质量数为232 C. 中子数为144 D.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12. 稀释溶液时,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A. 的物质的量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C. 的数目 D. 的摩尔质量
13. 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具有漂白作用 B. 常温常压下密度大于空气
C. 无色无味的气体 D. 与水反应的产物均稳定
14. 野外焊接铁轨常采用铝热反应。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作还原剂的是
A. B. C. Fe D. Al
15. 铯(Cs)是制造原子钟的关键材料,下列关于C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
B. Cs与水反应可以使含酚酞的水溶液变红
C.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
D. 实验室可将Cs储存在煤油中
16.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A.制备胶体 B.倾倒溶液
C.分离淀粉胶体和食盐水 D.灼烧沾有KCl溶液的铂丝检验钾元素
A. A B. B C. C D. D
17.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原子半径: B. 热稳定性:
C. 还原性: D. 酸性: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但不能使原子相结合
B. 氯化钠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C. 有电解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即为离子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
1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稀与溶液反应:
B. 与反应制备
C.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发生反应:
D. 与的反应:
某探究小组设计实验检验某碳酸钙D3片中碳酸钙含量(药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设计实验操作如下:
①配制溶液
②向装有研磨后药片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④用中和过量稀盐酸,记录消耗溶液的体积
请完成下面小题。
20. 配制溶液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
B. 步骤2中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
C. 步骤3中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 步骤4中摇匀后若容量瓶内液面下降,需加水至刻度线
21.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的质量是
B. 含数约为
C.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D. 溶液中含有
22. 小组同学4次测定消耗的体积取平均值为,则该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23. 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溶液
B 稀盐酸
C 溶液 溶液、稀盐酸
D 碱石灰
A. A B. B C. C D. D
24. 某同学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试管口可高于试管底部
B. 肥皂液出现气泡,不能证明反应产生
C. 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肥皂液中的导管
D.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25. 实验室模拟工业以贝壳(主要成分是)为原料制备漂白粉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贝壳高温煅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加水溶解”后还需要实验操作是过滤
C. “通入”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D. 操作采取低温蒸干的原因可能是不稳定,易分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0分。
2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氨作为化工领域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氮肥、炸药、药品等产品的生产中。其工业化合成之路虽历经重重挑战,却彰显了科学家的智慧与坚韧。
18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在常压下只有在低于时才能生成微量的氨,然而并没有哪种已知的催化剂能在这些条件下加速此反应。如果温度超过,氨分子会发生分解产生和而使氨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当时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由单质合成氨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发现和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反应转化为氨,提出在高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业化。这一发现实现了工业史上第一个加压催化过程。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并催生了法。该法包括原料气(和)的制备提纯及合成氨反应两个步骤。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法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粮食生产。自合成氨问世以来,全球人口增长4.5倍,而粮食产量增长7.7倍。此外,氨作为一种零碳富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便捷运输性,具有广阔的储能和储氢应用前景。氨的工业化合成不仅推动了化工和农业的发展,也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
请依据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3)如果温度超过,氨分子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氮氮键 ②氮氢键 ③氢氢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氨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氨可作为储能材料
c.法只需要一步即可实现空气中N2的转化
d.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27. 2024年12月5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大量使用了超轻镁铝合金材料。
(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下图表示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①图中表示元素铝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镁与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金属性Mg强于Al
①请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Mg和Al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____,原子半径Mg大于Al,失电子能力Mg强于Al。
②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Mg强于Al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密度:
b.碱性:
c.Mg比Al更容易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d.相同物质的量Mg和A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体积比为
(4)火箭大量使用超轻镁铝合金是因为相较于纯镁或纯铝,超轻镁铝合金具有___________优势。
28. 在工业生产中可作为原料气。
(1)实验室用和盐酸制,实验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加持装置已省略)
①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洗气装置中需添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侯德榜以为原料气发明了联合制碱技术,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于水生成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如。
ii.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
①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析出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步骤Ⅱ中煅烧制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和___________。
29. 某实验小组进行卤素单质性质的探究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已省略),设计实验如下:
(1)写出装置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不能比较的氧化性强弱,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请选用以下试剂补充试管实验: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了的氧化性强于。可选择的试剂:氯水、溴水、碘水、溶液、溶液、溶液。
(5)请从“位置—结构—性质”的角度解释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
30. 兴趣实验小组探究金属单质与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i.溶液显酸性。
ii.和都能被磁铁吸引。
【理论分析】
(1)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在盛有溶液的烧杯中,投入过量的铜片。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
Ⅱ 在盛有溶液的烧杯中,投入过量的镁条。 镁条表面有大量气体产生,此时检测到溶液中存在。20s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开始有黑色固体生成,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产生红褐色沉淀。
(2)实验Ⅰ中所得溶液,存在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小组同学取实验Ⅰ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后继续滴加少量氯水,可检验实验Ⅰ中所得溶液中有___________生成,检测到溶液中存在该粒子,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对Ⅱ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究
①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检测到溶液中含有”的原因:___________。
③经下列实验探究黑色固体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将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iii.向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
a.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b.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金属活动性会影响金属单质与溶液反应的产物。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22题答案】
【答案】20. D 21. C 22. B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2) ①. ②. ae
(3)② (4)bd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三 ②. ⅡA
(2) ①. n ②. MgO ③. 离子
(3) ①. 核电荷数Mg小于Al ②. bc
(4)强度高、良好的耐腐蚀性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③. 饱和溶液
(2) ①. ②. 溶解度较低 ③. ④. NaCl
【29题答案】
【答案】(1)(浓)
(2)A装置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
(4) ①. 过量的氧化KI ②. 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溴水,振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斩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30题答案】
【答案】(1)
(2)
(3) ①. ②. 滴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滴入氯水后溶液变红
(4) ①. 氢气 ②. ③. Fe ④. 若存在,稀盐酸与反应产生的可与Fe继续反应生成,导致在iii中检测不到,与没有得到的iii中现象相同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专题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题型归类(含答案)2024-2025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