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第一讲声现象(有答案)

2025年中考物理考点精讲精练
第一讲 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会继续在介质中向远方传播。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用于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声速反映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 v固 、v液 、v气 的大小关系为 v固 >v液 >v气.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互相加强。利用回声可以测距,如图,声源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s=v声t=v声t总/2
【例题1】(2024年河南中考题)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
【解析】手持长柄,敲击乐器时,乐器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接触水面,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碎纸屑跳动)。
【答案】振动;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
1.(2024年湖北中考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2.(2024年新疆中考题)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编钟 B.二胡 C.钢琴 D.长笛
3.(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年四川泸州中考题)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
【考点1针对训练题答案】1. A 2. D 3. 电磁波 声波 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 4.3000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人耳与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音色指声音的品质,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通常是不同的,人们根据音色区分发声的物体。
如图所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形象直观反映声音的特性。波形稠密的声音的音调高,波形稀疏的声音的音调低;波形振幅大的声音的响度大,波形振幅小的声音的响度小;波形的形状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题2】(2024年陕西中考题)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气腔内空气柱振动越快,空气柱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由于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变,所以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气腔内空气柱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答案】C
1.(2024年江苏徐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2.(2024年湖南中考题)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2024年山东青岛中考题)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A.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
C.发声体材料不同
D.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4.(2022年黑龙江鸡西中考题)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考点2针对训练题答案】1. B 2. B 3. C 4.ABD ABC
考点3 声的利用
次声波、声音和超声波统称为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作次声波,频率20Hz~20000Hz的声叫作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作超声波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
声携带信息,声具有能量。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判断声传递信息的关键是人们能根据所接收到的声对事物作出判断;判断声传递能量的关键是声能使其他物体发生变化。
【例题3】(2024年山东德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量是响度的俗称,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减小声音的音量,即减小声音的大小,实质是降低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AI获得了指令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而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1.(2024年哈尔滨中考题)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2024年牡丹江中考题)军队中号声就是命令,关于号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声是由司号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士兵通过声音的响度分辨出号声
C.司号员利用号声传递信息 D.号声属于超声波
3.(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 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4.(2024年江西中考题)在50 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
【考点3针对训练题答案】1. B 2. C 3. B 4. 信息 振动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物理学中,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划分噪声强弱的等级,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噪声影响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听力,甚至引发疾病。控制噪声的方法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例题4】(2024年天津中考题)如图是我国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的情景。他们工作时要配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解析】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耳罩以保护听力,这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因为舰载机起飞时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很大,可以达到140dB,容易对工作人员听力造成损伤。
【答案】C
1.(2024年广西中考题)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2024年山东济南中考题)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3.(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题)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速公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4.(2024年海南中考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4针对训练题答案】1. A 2. D 3. A 4. A
考点5 声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题5】(2024年山东日照中考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是由于小明的声带振动得快
B.音乐老师能够分辨钢琴和长笛发出的C调,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C.蝙蝠夜间能够精准确认目标,是利用次声波的反射确定目标位置
D.厂房外面安装玻璃隔音板降低噪声,是由于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越洪亮。声带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也会因为材料、结构不同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因此音乐老师可以通过比较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是什么乐器发出的。
蝙蝠在夜间导航和捕食时发出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蝙蝠飞行时发出的超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蝙蝠通过接收回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玻璃本身是可以传播声音的,但是隔音板的设计通常是为了减少声音的传播。隔音板通过吸收、反射或散射声波来降低噪声的强度,而不是因为玻璃本身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B
1.(2024年四川自贡中考题)202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们用中国大鼓、排鼓等乐器打响开场表演《鼓舞龙腾》,铿锵有力的鼓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噪音
B.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D.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2024年四川广安中考题)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2024年山东聊城中考题)下列和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4.(2024年山东滨州中考题)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考点5针对训练题答案】1. B 2. A 3.C 4. A
考点6 声现象的相关探究实验
声现象的探究实验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影响声音音调、响度的因素、比较材料的隔音效果等。
【例题6】(2024年上海中考题)如下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兴趣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0cm.
【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越长时,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当铁棒的长度越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为10cm时,振动的频率为500Hz,当铁棒的长度小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大于500Hz,音调高于re;当铁棒的长度大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小于500Hz,音调低于re;所以,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该乐器的长度应大于10cm.
【答案】L越长音调越低(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频率小时音调低) (2)大于
1.(2020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_____。
2.(2024年山东威海中考题)如图所示,敲击音叉A,音叉B将乒乓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之间的空气可以传递能量
B.A、B之间的空气与音叉发生了相互作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A,音叉A发出声音的音色会变化
D.若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内做此实验,乒乓球依然可以弹起来
3.(2023年四川雅安中考题)如图是几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悬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动紧压在桌边的刻度尺,观测者听见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观测者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
D.图丁: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扩音器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4.(2024年云南中考题)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接下来的操作是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考点6针对训练题答案】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减弱(或逐渐变小) 真空 (3)传声 2. C 3. D 4.(2)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将声级计放在盒子外面相同距离处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3如果闹钟置于毛毡布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大,置于泡沫板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小,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原文无音频)

下一篇:第8章 三角形 滚动训练(四) (含答案) 2024-2025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