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启用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K-39 Te-12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天宫课堂”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是
A. 水油分离实验 B. 物体质量测量实验
C. 太空抛物实验 D. 球形火焰实验
2.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3. 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张青莲 C. 拉瓦锡 D. 道尔顿
4. 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原因主要是空气中含有
A. N2 B. He C. O2 D. CO2
5.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倾倒液体
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描述与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A. 两个亚铁离子:2Fe3+ B. 2个氮原子:2N2
C. 氧化铝:AlO D. 氖气:Ne
8.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活性炭用于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液氧可以作为火箭的推进剂 液氧可以燃烧
A. A B. B C. C D. D
9. 汕尾盛产的紫菜是一种硒含量丰富的食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B.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C. 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 硒属于金属元素
10. 过氧化钙(CaO2)作为供氧剂,能增加水中溶解氧,改善水质,常用于鱼池急救、越冬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0 C. -1 D. -2
11. 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冰”是一种混合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 结成“热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12. 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 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9%
13.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氧气易溶于水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A. A B. B C. C D. D
14. 中国“天宫”空间站中的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参与反应的a和b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 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 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11:9
15. 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燃烧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验证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探究分子运动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二维材料是一类新兴材料(如图),我国科研人员在二维过渡材料碲化物及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石墨烯因其奇特的超导、导电、磁性、催化活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催化、储能、光学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潜力。
(1)二维材料石墨烯是一种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二维材料石墨烯与金刚石均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导电性差异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
(3)古代书法家使用墨汁书写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在常温下________。单质碳还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碲(TeO2)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16g TeO2中碲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17.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是中国航天发展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一:空间站核心舱内的生活污水可通过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少部分离子通过)处理。
材料二:目前,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采用了液氢(沸点为-252.8℃)、液氧(沸点为-183℃)作为推进剂。火箭推进器内采用氢氧燃烧的方法进行。
材料三:运载火箭是一种重要的航天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携带物体飞越空间。火箭推进剂主要有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甲烷、液氧,肼类等。
(1)反渗透膜的净水方式与实验室中的________操作原理相似,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玻璃棒等。
(2)写出火箭推进器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该反应的燃料被称为最清洁的燃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某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火箭推进剂中有甲烷、液氧,其中甲烷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填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之一)
18. 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图1装置完成了制备气体的探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收集装置可用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可用图2装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吸收热量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了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探究之旅。
(1)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在厨房中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用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并用CO2传感器测量两瓶气体中CO2的含量,可观察到________(填“炒菜前”或“炒菜后”)灶台旁气体中CO2的含量更多,因此,燃气的燃烧是家庭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2)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
i.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吸收CO2
用两个相同软塑料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设计依据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过程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00mL蒸馏水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________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 塑料瓶变瘪程度大,澄清石灰水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比较水和海水吸收CO2的能力大小
【提出问题】CO2被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情况如何?
【作出猜想】猜想1:水吸收的CO2更多;猜想2:食盐水(模拟海水)吸收的CO2更多。
【进行实验】分别将收集有100mL CO2的量筒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中,如图所示,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见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烧杯A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烧杯B量筒中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得出结论】
(3)由上表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________(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
(4)任务三:制订低碳行动方案
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出行:优先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驾车时要合理规划行车路线
b.饮食:提倡光盘行动,优先采购本地食材
c.购物:为了方便,使用超市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
d.生活:做到节水减排,做好垃圾分类
20.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某班学生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为主题开展如下研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项目一:环境中的化学
保护我们的空气,需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aCO b.CO2 c.SO2 d.NO2
(2)项目二:生活中的化学
“爆竹一声辞旧岁”,欢乐的鞭炮声为节日增添了喜悦的气氛。鞭炮的构造如图所示。
i.配料中的黑火药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木炭粉、硫粉和硝酸钾。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的主要反应为。当黑火药中各成分的配比发生变化时,爆炸的效果也会不同。若将3g木炭粉、2g硫粉、5g硝酸钾混合配制黑火药,则在该反应中S和________(填化学式)明显过量。
ii.配料中的金属粉
为探究加入金属粉的作用,小林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挤压装有铁粉的洗耳球,观察到灿烂烟花。由此可知,鞭炮中加入铁粉可以增添燃放效果。写出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制作烟花时,通常会加入镁粉,这是因为镁粉在燃烧时会发出________。
(3)项目三:化工生产中的化学
图3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硝酸铵(NH4NO3)工艺流程。
i.步骤①是工业上常用的分离空气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ii.步骤③中参加反应的NH3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1. 氮气及含氮化合物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下图涉及氮的相关变化。
(1)上述变化中显示镁能在氮气中燃烧,据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是________(写一点)。
(2)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现将30g一氧化氮与氧气充分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氮的质量为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计算过程)
(4)汽油中不含氮,但燃油车的尾气中含有NO,其形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单质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①. 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
(4)12.8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漏斗
(2) ①. ②. 化合 ③.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
(3)N2 (4)可燃物
【18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B ②. E或F ③.
(3) ①. F ②.
(4)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b
【19题答案】
【答案】(1)炒菜后 (2) ①. 100mL澄清石灰水 ②. 变浑浊 ③. 2 ④.
(3)猜想1 (4)abd
【20题答案】
【答案】(1)acd (2) ①. C ②. ③.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 ④. 耀眼白光
(3) ①. 物理 ②.
【21题答案】
【答案】(1)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2)Mg3N2 (3)解:设理论上生成的二氧化氮的质量为x
x=46g
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氮的质量为46g
(4)空气中的氮气参与了反应(合理即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开学收心练习15篇)2024-2025高一英语第二学期之阅读理解(七选五)(含解析)

下一篇: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高一下学期2月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