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2026届高二(下)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 32 Cl: 35.5 Cr: 52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合成氨反应中采用高温
B.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混有的HCl
C. 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变浅
D. 在催化氧化成的反应中,常通入过量的空气
2. 汽车尾气净化器中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B. 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 采用高温条件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D. 该反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3. 可以判断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 增大压强 B. 加入催化剂
C. 反应物转化率的改变 D. 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
4.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时,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硫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① ②固体 ③固体 ④溶液 ⑤固体 ⑥NaCl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④⑤⑥
5.下列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但不能利用熵判据解释的是( )
A.NaHCO3(s) + HCl(aq) = NaCl(aq) + CO2(g) + H2O(l)
B.Zn(s) + H2SO4(aq) = ZnSO4(aq) + H2(g)
C.4Fe(OH)2(s) + O2(g) + 2H2O(l) = 4Fe(OH)3(s)
D.2KClO3(s) = 2KCl(s) + 3O2(g)
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 使的溶液中:
D. 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
7. 下列装置正确且进行实验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测定盐酸的浓度 D.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
8.下列事实对应的电极反应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硫化氢在水中电离:H2S + H2OH3O+ + HS
B.酚酞滴入醋酸钠溶液中变为浅红色:CH3COO-+H2O CH3COOH+ OH-
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成红褐色铁锈,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 - 3e = Fe3+
D.除锅炉水垢先用Na2CO3溶液处理CaSO4(s)+CO32-(aq)CaCO3(s)+SO42-(aq)
9.化合物XYZ4ME4可作肥料,所含的5种元素位于主族,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Y的基态原子p轨道半充满,Y和M同族且原子半径M更大.X与M同周期,X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ns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XC.元素电负性:Z10.关于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的粗铜应与电源正极相连,精炼过程中两极质量的改变量相等
B.装置②待镀铁制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镀过程中CuSO4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C.装置③的钢闸门应与电源负极相连,属于“牺牲阳极法”
D.装置④中靠近铜丝处出现红色,靠近裸露在外的铁钉处出现蓝色
11.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的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2mol
B. 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的盐酸溶液中的2倍
C. 加水稀释氨水,数目增多,数目减少,因此增大
D. 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所需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12.已知反应:mX(g)+nY( )pQ(s)+2mZ(g),达平衡时c(X)=0.3 mol/L,其他条件不变,若将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0.5倍,c(X)=0.5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B.化学计量数n>m
C.Y可能是固体或液体 D.Z的体积分数减小
13. 已知。如图所示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③、④、⑤均有利于提高原料平衡的转化率
B. 步骤①中“净化”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C. 步骤②中“加压”既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又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 步骤③中使用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
14.25°C,向20 mL 0.1 mol·L-1的H3PO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温度保持不变),滴定曲线如图1,含磷物种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关系如图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按A、B、C、D、E顺序先增大后减小,其中D点最大
B.B点溶液中存在关系:2c(H+)+c(H3PO2) =2c(OH-)+c(H2PO2—)
C.图2中的a点对应为图1中的B点,根据a点可知H3PO2电离常数Ka=10-5
D.D点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2PO2—)>c(OH-)>c(H+)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
15.(14分)、、、、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电离能()数据:;;;……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与Z同周期,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M 所属周期中,M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1)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区(填“”或“”),元素W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左边相邻元素元素的原因是: ,
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同周期相邻元素(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W、X、Y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W、和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W、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M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含有M的钾盐溶液呈橙色,能自发生成黄色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15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可用作有机催化剂.工业上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含SiO2及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测得Cu浸取率随H2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由图可知浸取Cu的H2O2的最佳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
②由图中的a点分析,浸取时Fe2(SO4)3也起到氧化辉铜矿的作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除铁”步骤调pH可加入适宜试剂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HCl B.CuO C.Ca(OH)2 D.Cu2(OH)2CO3
②常温下,“过滤”后的滤液中(Cu2+)=0.55mol/L,则“除铁”步骤调pH应小于__________(常温下,Ksp[Cu(OH)2]=,lg2=0.3)).
(4)某实验小组为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纯度,取制得的碱式碳酸铜产品5.0g,加适量硫酸,再加1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配成250mL溶液.量取配成的25.00mL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在3~4之间,以及过量的碘化钾,摇匀,于暗处放置5分钟.用0.10mo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至临近滴定终点时再加入1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继续滴入Na2S2O3溶液至滴定终点.平行测定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已知:2Cu2++4I-=2CuI↓+I2, I2+2S2O32-=2I-+S4O62-
实验编号 滴定前Na2S2O3溶液的体积读数 滴定后Na2S2O3溶液的体积读数
1 0.10 20.09
2 1.20 21.21
3 2.50 20.48
①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Na2S2O3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实验小组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
17. (15分)(1)25℃时,部分物质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CH3COOH NH3·H2O H2CO3 H2SO3
电离平衡常数 1.75×10-5 1.8×10-5 K1=4.5×10-7 K2=4.7×10-11 K1=1×10-2 K2=6.0×10-8
①25℃时,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溶液显 性。
②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 (填“>”“=”或“<”)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c(NH4+)=a mol/L,则c(SO42-)= mol/L。
③相同温度下,等pH的①CH3COONa溶液、②Na2CO3溶液、③Na2SO3溶液,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直流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4.32g。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电源中X电极为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
② 写出A开始阶段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 通电5min时,B中共收集448 mL(标准状况下)
气体,要使B烧杯中溶液恢复到和电解前一样,则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
A.CuSO4 B.CuO C.Cu(OH)2 D.H2O
④ 若A中KCl足量,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是400 mL,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 。
18. (14分)据报道,CH4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条件下CO2的40倍。研究CH4和CO2的转化技术对环境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是,首先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然后再将CO和H2反应转化为CH3OH。
已知:①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1;
② CO(g) +1/2 O2(g) = CO2(g) ΔH1 = -283 kJ·mol 1;
③ H2(g) +1/2 O2(g) = H2O(l) ΔH2 = -285.8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CH4(g) + CO2(g) = 2CO(g) + 2H2(g),其反应热ΔH =_______,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大起始CO2的体积分数(增加CO2的用量),反应速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O2的转化率_______(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若已知以下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CO2(g) + CH4(g)2H2(g) + 2CO(g) K1
CO(g) + 2H2(g)CH3OH(g) K2
则CO2(g) + 2H2(g) + CH4(g)2CH3OH(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用K1、K2表示)。
(4)有人提出分开处理温室气体的思路如下:
①将CO2转化为CO(NH2)2,其原理为:2NH3(g) + CO2(g)CO(NH2)2(s) + H2O(g),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有_______(填标号);
A.断裂3 mol N—H键的同时断裂2 mol O—H键
B.NH3、CO2、H2O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②将CH4纯化后制作成燃料电池,则在碱性条件下,该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按照不同的计量数之比进行反应。其原理如下:
① CO2(g) + 3H2(g)CH3OH(g) + H2O(g) ΔH1 < 0
② CO2(g) + H2(g)CO(g) + H2O(g) ΔH2 > 0
向体积恒定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温度升高,则平衡时CH3OH的平衡浓度_______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发生改变”)。若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监测CH3OH与CO的浓度比,测得的数据先增大后减小,其先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6届高二(下)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 ADCBC 6-10. BDCAD 11-14. CBAC
二、非选择题
15.(14分)(1) s(1分) N失去的是2p3上的电子,O失去的是2p4上的电子,2p3半充满,较稳定,故N第一电离能更高(2分) 高于(2分) (2) O2->Na+>Mg2+ (2分)
(3) O>S>Si (2分) (4)H2O(2分)
(5) (1分)
Cr2O72— + H2O 2CrO42— +2H+(2分)
16.(15分)(1)
(2)① (1分) ②
(3)①BD ②4.3
(4)①当滴入最后半滴(或一滴)溶液时,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偏高 ③44.4%
17.(15分)
(1) ①1×10-12 (1分) 酸性(1分)
②< (1分) NH4++H2ONH3·H2O(g)+H+ mol/L
③ ①>③>②
(2)①负 (1分) ② 2Cl-+2H2OCl2↑+ H2↑+2OH- (2分)③C (2分)
④13 (1分)
18.(14分)
(1)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 = -890.3 kJ·mol 1(方程式1分,数据及单位1分)
(2)+247.3 kJ·mol 1(无单位扣1分) 增大(1分) 降低(1分)
(3)
(4)①C(1分) ②CH4 - 8e + 10OH-= CO32- + 7H2O
(5)逐渐减小(1分) 在相对较低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①的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较显著(或“在相对较低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反应①的选择性逐渐增大”)(或,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大于反应②,故生成的甲醇)更多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A healthy diet单元测试(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下一篇: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监测考试数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