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A D B B B B D A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D C B C B C B C D
26.<;<
27.6 2 不变
28.空气柱 左
29. 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60° 。
30. 实验一:左 不变 小于
实验二:(1)ρ;(2)62;(3)A;(4)1.1;(5)偏大。
31.解:4分(1)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ρ1.6g/cm3。
5分(2)图中碳纤维自行车车架的体积 V'1000cm3。
5分(3)若用锰钢材料制作图中的自行车车架,车架的体积不变,车架的质量将增大6300g,
则锰钢车架的质量m″=m'+Δm=1600g+6300g=7900g,
锰钢材料的密度ρ'7.9g/cm3。安平县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所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 m短跑成绩约为10s B.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为0.1s
C.吃饭用的筷子的长度约25c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B.乙车做减速运动
C.经过4s,丙车运动在最前面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3.下列有关参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桥流水不流”——以“水”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B.“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C.“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地面”为参照物,“孤帆”是静止的
D.“巍巍青山两岸走”——以“江岸”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当物体离透镜8cm时,在光屏上将( )
A.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得到像,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5.测量是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和读数正确的是( )
A.1mm、2.8cm B.0.1cm、2.80cm
C.0.1cm、7.8cm D.1mm、7.80cm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时,如果所用的砝码缺了一小块,测得的结果偏小
B.正确测得一本书的长度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C.用拉伸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结果会偏大
D.测量长度时,应该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刻度尺
7.根据如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熔点/℃(标准大气压)
固态酒精 ﹣117 铅 328
固态水银 ﹣39 铜 1083
冰 0 铁 1535
A.﹣110℃的酒精是固态 B.可以将铜块放到铁制容器中熔化
C.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会凝固结冰 D.在﹣40℃的地区,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8.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9.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10.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10m/s,那么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8米/秒 B.6.4米/秒 C.7.5米/秒 D.9米/秒
11.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入射光线是AO B.反射角大小是30°
C.PQ是界面 D.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12.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13.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此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若往烧杯中注满水,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和原来相比会变为( )
A. B. C. D.
14.冬天时同学们常在教室玻璃上哈出“雾气”,并在上面画出各种图案,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雾气”出现在玻璃的外侧
15.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体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kg/m3 B.2kg/m3 C.0.5kg/m3 D.2.5kg/m3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教师上课会佩戴“小蜜蜂”扩音器,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两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不一定会聚于焦点
监测特定次声波可预报地震
D.称量小铁块质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17.如图所示,水平操作台上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B,高度hA=hB,现因工艺需要,工人需要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若两圆柱体质量mA:mB=2:1,底面积SA:SB=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A、B密度之比ρA:ρB=2:1 B.剩余部分的体积之比VA′:VB'=1:2
C.A切去部分的质量可能小于B切去部分的质量 D.A剩余部分的高度一定小于B剩余部分的高度
18.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8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8cm B.f=4cm C.f=6cm D.f=9cm
19.李丽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20.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 C.D.
21.声音传感器可以将声的波形显示出来,敲击某音叉显示出来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敲击后声音越来越小,波形由图甲逐渐变为图丙 B.换用其他乐器发声可能得到波形图乙
C.相同力度敲击其他音叉可得波形图丁 D.图甲表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音
22.学习光的折射时,为理解“渔民叉鱼”现象,现自制一套装置。如图不透明圆管是一根方向固定且不易形变的直管,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小鱼模型固定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整直管方向,直到从直管看到水中的“鱼”,这是鱼的实像
B.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鱼叉)沿直管叉向看到的“鱼”,可以插到鱼
C.改用激光笔从A点沿着直管对着看到的“鱼”照射,光可以照到鱼身上
D.若从装置上方向水中望去,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下方
23.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针对A、B两球有以下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球材料的密度是5g/cm3 B.A是实心球
C.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5.5cm3 D.质量是300g的A金属的体积是60cm3
24.若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固定透镜,将一个光源放在合适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模拟正常人眼球观察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水透镜向外抽水
C.若将远视眼镜靠近甲图透镜左侧放置,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改为平行光源,将平行玻璃砖放在丙图所示位置,则会聚点将仍在焦点F处
25.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 B.A能沸腾,B不能沸腾
C.A能沸腾,B也能沸腾 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的液体,现分别放入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ρ铜>ρ铁)后,两烧杯中的液面高度相同,天平测得烧杯的总质量也相等,那么烧杯中液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m甲 m乙;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均选填“>”“<”或“=”)
27.冬冬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她的距离为 m;当她向着平面镜移动时速度为1m/s,她的像向着她以 m/s的速度移动;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在镜中将 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8.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敲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29.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反射角和反射角都为 ,这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中: 这一知识。若再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顺时针转动平面镜20°的角度,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两个实验探究内容,每空2分,共16分)
30.实验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甲图所示,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调(选填“左”或“右”);在丙图中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图所示的A位置,人眼观察到放大的像,现将光屏放在图中虚线的位置,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选填“不变”或“消失”或“变暗”)
(2)如乙图所示,在实验1中,小红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实验原理: 。
(2)实验中,小李进行了四项操作,请把其中的空白项补充完整: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9.8g。
B.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
C.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
D.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 g,如图丙;
(3)通过检查发现以上操作中有一项是多余的,该操作是 (只写序号)。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3;
(5)若操作第(2)中C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4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结果不给分)
31.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8.9kg左右的轻量自行车(如图所示),这种轻量自行车登坡顺利而爽快,不会像一些铝合金车架,登坡时感到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小明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0cm3。求:
4分(1)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5分(2)若图中碳纤维自行车架的质量只有1.6×103g,求车架的体积。
5分(3)若用锰钢材料制作图中的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将增大6300g,求锰钢材料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