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

潜江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C B B A A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13.(3分)液化(1分); 沸点(1分) 调为小火(1分);
14.(2分)大于两倍焦距(1分);变大(1分);
15.(2分)>(1分);A(1分);
16.(2分)液化(1分);放出(1分);
17.(2分)48(1分);50(1分);
18.(3分)水(1分);短(1分);长(1分);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9.(3分)如答图1。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画箭头的得零分;
虚线画成实线的该项得零分;垂足符号不画扣1分。
20.(3分)如答图2。
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虚线)找到S'点的对称点S ………………………(1分)
连接S和O,画出入射光线,打箭头 ………………………………………………(1分)
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打箭头…………………………………………………………(1分)
光线不画箭头的该项得零分;虚线画成实线的该项得零分;没画垂直符号的该项扣1分;O点不需要标注,其他酌情给分。
(
答图
1
答图
2
)
四、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21.(共6分)(1)27(1分);(2)10(1分);
(3)2.7×103(1分); (4)偏大(1分);(5) (2分)
22.(共8分)(1)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1分);
(2)96(1分);不会(1分);可以用夹子将烧杯取下(或戴上隔热手套取下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6(1分); (4)升高(1分);不变(1分);变大(1分);
23.(共7分)(1)高度(1分);(2)10.0(1分);
(3)60.4(1分);投影仪(1分)
(4)近视眼(1分);凹透镜(1分); (5)C(1分);
24.(共7分)(1)实(1分);放大镜(1分);
(2)A(1分);2(1分)
(3)30(1分);大(1分);倒立的(1分);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5.(9分)
解:(1)由题可知:全程的路程S=42.195km=42195m;时间t=8491s
由公式 得 : …………………………………………………………………(1分)
……………………………………………(2分)
(2)小吴和喻桐的速度差………………………………(1分)
小吴追上喻桐需要的时间 …………………………(2分)
(3)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4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用时500s,
则队伍通过大桥前的路程 ……………… (1分)
则马拉松队伍的长度为 …………(2分)
26.(7分)
解:(1)立方体土坯的体积 ……………(2分)
由 可得,……………………………………………………………(1分)
土坯的密度为: …………………(2分)
(2)由 可得泥人的体积:
…………………… (2分)
(说明:第25和26题只提供了一种解题方法,其它解法合理酌情给分)潜江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2.每道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的答案请考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学习物理,离不开对日常现象的观察。以下日常现象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水必须在 100℃才会沸腾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C.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500g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
2.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减小噪声的措施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在靠近住宅区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 B.在靠近小区的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
C.将住宅窗户的玻璃换成中空玻璃 D.戴上防噪耳罩休息
3.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不同来辨别的
B.“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4.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年三十有吃饺子的习俗。煮饺子时,将包好的饺子放在开水中后,饺子刚开始是沉在水底的,过了一会儿,饺子鼓起来后就漂在水面上了,则饺子在开水中鼓起来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6.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一样的是
A.池水变“浅”了 B.灯光下的手影 C.海市蜃楼 D.水中的“倒影”
7.平静的紫月湖湖面上映出了正在空中飞翔的一只小鸟,此时湖边散步的小红说“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小红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A.鱼和鸟都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
C.鱼和鸟都是实像 D.鸟是实像,鱼是虚像
8.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院等特殊地方常用紫外线来消毒杀菌 B.用紫外线照射人体总是有益的
C.红外线可以传递光能,而紫外线不能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鉴别纸币真伪
9.如图,一束光射入杯中(入射点为O),在杯底形成光斑A点,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向下移动
(
第9题图
A
O
) (
第10题图
晶状体


晶状体


近点
远点
)
10.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是正常眼睛的调节示意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眼球的原理和照相机相同,物体无论多远或多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C.某同学不科学用眼,从而形成近视眼,配眼镜矫正时,应该看远处的物体
D.预防近视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有规律的作息外,增强户外运动,不挑食也是很有必要的
(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50分钟 56分钟 50分钟
40千米 35千米 38千米
48分钟
40千米
导航
)11.小明和爸爸假期驾车到潜江龙虾城旅游,手机导航的部分截图如图所示,导航分别为他们设计了三种路线方案,若全程不考虑拥堵且汽车每百千米油耗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方案中,最耗时的是方案一
B.三种方案中,速度最大的是方案三
C.为了省油,他们应该选用方案二
D.采用方案三到达潜江龙虾城的平均速度是46.5km/h
12.中国无人机,遥遥领先全球。如图所示是机身印有中国国旗的无人机上升过程的情形,机身搭载摄像机,用于拍摄功能(ρ铜=7.9g/cm3,ρ碳纤维=1.8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国旗”为参照物,无人机是运动的
B.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所拍摄地面建筑物所成的像变大
C.无人机材料应选用密度大、熔点高,耐高温的材料
D.无人机上有一质量为316g的钢制零件,用等体积碳纤维零件替代,则可使该机质量减小244 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13.(3分)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充满物理趣味的“实验室”。家里的石油气是采用常温加压的办法将石油气   储存在钢罐中(填物态化名称);将面制食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原因是油的   比水的高;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   (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不仅可以使肉味醇香还节省燃料。
14.(2分)如图所示,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至少要   ,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照近处的物体时,拉长两筒间的间距,此时薄膜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15.(2分)测量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时,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中描出对应的点A、B,则A的密度   (选填“>”“<”或“=”)B的密度。若两者的质量与体积都相等,则   (选填“A”或“B”)一定是空心的。
(
第1
6
题图
) (
第1
5
题图
) (
第1
7
题图
) (
第1
4
题图
)
16.(2分)江汉平原人杰地灵,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蒸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论技艺,以湖北天(天门)潜(潜江)沔(仙桃)三地为最。如图所示,蒸菜蒸热了,揭开蒸笼后,发现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蒸蒸菜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水蒸气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
17.(2分)如图为出租车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部分信息。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如果仍按照当前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km的甲地到乙地需要   min。
18.(3分)雨后夜晚背着月光走路时,地上较暗的是   (选填“水”或“地面”)。如图,从路灯下走过时,影子是先变   后变   (选填“长”或“短”)。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9.(3分)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OA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3分)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反射光线恰好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请画出:(1)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2)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

2
1
题图
) (

20
题图
) (

19
题图
)
四、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21.(6分)小明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A的质量,当把物体放到天平左盘时,右盘中的砝码和
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天平平衡,则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_ g;
(2)将该物体放到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则物体体积为    cm3;
(3)该物体密度为    kg/m3;
(4)小明同学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右盘中有一个砝码缺了一角,该情况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5)某同学在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他想测量其密度,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用一个矿泉水瓶装水,使水面与瓶口平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②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③用碗装一些绿豆,测出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m3;
④把碗中的绿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与瓶口平齐,测出此时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m4;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导出绿豆密度的表达式为 ;
(
时间/min
10
0
9
0


22
题图
0
3
10
90
98
温度/



)22.(8分)小胡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设计实验时,为了节约能源又可以节省时间,试验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写一种即可);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沸腾________(选填“会”
“不会”)立即停止;整理实验器材时,为了注意避免烫伤,撤去烧杯的方法是
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下表是小胡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其中有一组数据出现记录是错误的,他是_____min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6 98 98 98 ...
(4)小胡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水在沸腾前,温度________;水沸腾后,温度________(均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沸腾后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
第2
3
题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m
)23.(7分)如图所示,是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一个高度为3.0cm的发光二极管物体,一块白色硬纸板光屏。
(1)实验时,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   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
像情况。
(2)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
焦距为   。
物距/cm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像距/cm \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15.7
像的高度/cm \ \ \ \ 15.1 7.6 5.0 3.7 3.0 2.5 2.1 1.9 1.7
像的正倒/cm 正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3)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实像,像距为     cm,   (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4)如图所示,保持发光物体、透镜、光屏位置不动,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
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
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在发光物体和透镜之间添加一个   (选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恢复清晰。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上方了,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
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A.向下调光屏 B.向上调凸透镜 C.向上调发光物体
24.(7分)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活动任务一: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1)望远镜有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甲所示)。靠近被
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选填“实”“虚”)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

) (

) (

) (

)
(

24
题图
)
活动任务二:设计简易望远镜
(2)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为了成像质量好一些,其放大倍率
不宜过大,取放大倍率2~3倍即可。现有A、B、C三个规格不同的凸透镜,其规格如
下:
A.焦距20 cm;直径5 cm B.焦距10 cm;直径4 cm C.焦距5 cm; 直径3 cm
小组同学选择B规格透镜作为目镜,为了制作出乙图所示的望远镜,参考丙图,则
物镜应选择________(选填“A”“B”或 “C”)透镜,这样物镜可以会聚更多的
光,使所成像更加明亮。则此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________倍。
活动任务三:制作及调试望远镜
(3)用此望远镜,观察最远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约为________ cm,观察较近物体
时,物镜和目镜的镜筒长度距离要________(选填“大”“小”“不变”)一些,看
到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的”“倒立的”)。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5.(9分)楚韵虾香 奔跑潜江!如图是2024潜江返湾湖马拉松比赛现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余名跑者,用脚步丈量返湾湖,穿越水杉林,奔跑于彩虹栈道,共同分享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盛会,感受潜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生态之美、活力之美。此次马拉松赛道总长42.195公里,经过激烈地角逐,来自湖北省内的选手喻桐以2小时21分31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冠军。
(1)冠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保留一位小数)
(2)比赛过程中,喻桐在小吴前方200m,若小吴的速度为6m/s,则小吴追上喻桐需要多少秒?
(3)假设马拉松队伍在通过某桥时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桥长1515m,整个队伍完全通过桥长的时间为500s,则马拉松队伍的长度为多少米?
26.(7分)捏泥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技艺,用黄胶泥加水和成泥巴,反复捶打揉捏,其所用的土培质量分布均匀,艺人根据形状,将泥揉捏成不同形状,在不同的部位扎眼通孔,随着碎泥屑的跌落,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就做成了。现用一块边长为20cm、质量为20kg的正方体土坯捏泥人。最后雕琢成型的泥人质量为6kg,则泥人的体积是多少?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2025第二学期人教版英语七下期中测试(含答案及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下一篇: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基础练习(答案)-2024-2025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