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化学一轮过关提升精练(人教)】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中考化学一轮过关提升精练(人教)】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1.(2024·山西)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B )
A B C D
2.(2024·眉山)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3.(2024·广西)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
4.(2024·福建)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C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5.(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B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6.(2024·重庆)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7.(2024·乐山)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当温度为60 ℃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260 ℃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500 ℃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8.(2024·辽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9.(2024·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C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0.(2024·山西)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方法:①向图1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②向图2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③待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复进行①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现象:图1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4)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加快 。
【问题与思考】
(5)研究表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无 (填“有”或“无”)。
(6)常温下,图1试管内也产生了氧气,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太慢,产生的氧气太少 。
11.(2024·贵州)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图1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②乙的烛芯比甲的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合理即可) 。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所示。
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反应 。
()(共16张PPT)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化学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考点过关提升精练
学习主题一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1.(2024·山西)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B
2.(2024·眉山)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3.(2024·广西)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
C
C
4.(2024·福建)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C
5.(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第5题图
B
6.(2024·重庆)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第6题图
C
7.(2024·乐山)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
着火点是260℃,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60℃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260℃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500℃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D
8.(2024·辽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B
9.(2024·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C
10.(2024·山西)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方法:①向图1试管中加入5mL5%的
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
现象。②向图2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③待试管中没有
现象发生时,重复进行①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现象:图1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快
【问题与思考】
(5)研究表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填“有”或“无”)。
(6)常温下,图1试管内也产生了氧气,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太慢,产生的氧气太少
11.(2024·贵州)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
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②乙的烛芯比甲的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图1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合理即可)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
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
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
行简示图如图2所示。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图2
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反应
谢谢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中考化学一轮过关提升精练(人教)】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1.(2024·山西)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B )
A B C D
2.(2024·眉山)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3.(2024·广西)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
4.(2024·福建)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C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5.(2024·湖南)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B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6.(2024·重庆)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7.(2024·乐山)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当温度为60 ℃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260 ℃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500 ℃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8.(2024·辽宁)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9.(2024·临沂)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C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0.(2024·山西)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方法:①向图1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②向图2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③待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复进行①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现象:图1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4)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加快 。
【问题与思考】
(5)研究表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无 (填“有”或“无”)。
(6)常温下,图1试管内也产生了氧气,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太慢,产生的氧气太少 。
11.(2024·贵州)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科学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蜡烛燃烧
用燃着的火柴将图1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图1
①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②乙的烛芯比甲的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
③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合理即可) 。
(2)氢气燃烧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的发动机使用液氧液氢作为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运行简示图如图2所示。
图2
①火箭升空时,燃烧室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控发动机内阀门来调控动力。火箭运行过程中,为增大动力,应进行的操作是 控制阀门A和阀门B,使燃烧室内的液氢、液氧充分反应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I love my family Lesson 1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