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声现象 甘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考点突破(人教版)(原卷版+ 答案版)

模块一 声、光、热
第1讲 声现象
甘肃真题分点练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3·省卷7题)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2023·庆阳1题)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B)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3.(2023·省卷1题)公共场所标示的“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是指控制声音的(B)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
4.(2023·省卷7题)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5.(2024·省卷9题)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命题点3 声音的利用
6.(2024·金昌3题)下列关于声波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音色来反映噪声大小的
7.(2023·省卷13题)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振动 发声。
命题点4 声现象综合
8.(2024·省卷2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9.(2023·兰州1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B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10.(2024·兰州2题)笛子是一种常见的管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1.(2023·天水3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12.(2023·兰州2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B)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全国视野分层练
·基础练·
1.(2024·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B)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024·大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
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响度
3.(2024·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C)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4.(2024·河北)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5.(2024·齐齐哈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6.(2024·龙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听不到闹钟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C.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倒车雷达,声传递能量
7.(2024·辽宁)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低,琴声通过空气传至人耳。
8.(2024·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9.(2024·常州)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0.(2024·苏州)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空气放回罩内再拨打电话。
·提升练·
11.(2024·上海)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小申敲打小棍,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得知,是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下表所示是同一小棍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
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
L(cm) 5 10 15 20 25
f(Hz) 700 500 400 300 250
(1)判断同一小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L越长音调越低(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频率小即音调低)。
(2)小申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 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大于10 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模块一 声、光、热
第1讲 声现象
甘肃真题分点练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3·省卷7题)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2023·庆阳1题)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3.(2023·省卷1题)公共场所标示的“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是指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
4.(2023·省卷7题)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5.(2024·省卷9题)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
命题点3 声音的利用
6.(2024·金昌3题)下列关于声波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音色来反映噪声大小的
7.(2023·省卷13题)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 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 发声。
命题点4 声现象综合
8.(2024·省卷2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9.(2023·兰州1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B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10.(2024·兰州2题)笛子是一种常见的管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1.(2023·天水3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12.(2023·兰州2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全国视野分层练
·基础练·
1.(2024·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024·大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改变音调
D.一台好的音响设备要有较高的保真度,这是因为它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响度
3.(2024·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4.(2024·河北)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5.(2024·齐齐哈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6.(2024·龙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听不到闹钟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C.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倒车雷达,声传递能量
7.(2024·辽宁)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 ,琴声通过 传至人耳。
8.(2024·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9.(2024·常州)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10.(2024·苏州)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 。
·提升练·
11.(2024·上海)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小申敲打小棍,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得知,是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下表所示是同一小棍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
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
L(cm) 5 10 15 20 25
f(Hz) 700 500 400 300 250
(1)判断同一小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
(2)小申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 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10 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6比身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2.1图形分类同步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