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
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
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kg,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 )

A.1N B.2N C.4N D.5N
3.科学训练可以提升运动成绩,某短跑运动员科学训练前后百米全程测试中,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大
B.时间内,训练前、后运动员跑过的距离相等
C.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小
D.时刻后,运动员训练前做减速运动,训练后做加速运动
4.质量为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内壁为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为半圆的最低点,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恰好与竖直墙面接触,内有一质量为的小滑块。用推力推动小滑块由A点向点缓慢移动,力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此过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先增大后减小
B.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墙面对凹槽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5.如图所示,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质量为m的擦窗工具,在竖直平面内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图中未画出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为g,则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  )
A.大小等于 B.大小等于
C.方向竖直向上 D.方向水平向左
6.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 )

A.从20.0s到30.0s B.从30.0s到40.0s
C.从40.0s到50.0s D.从50.0s到60.0s
7.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t1~t2时间内,v减小,FNC.t2~t3时间内,v增大,FN mg
二、多选题(本题共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的0分。)
8.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9.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并排行驶,则(  )

A.在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10.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4分。
11.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的斜面(已知sin=0.34,cos=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 T=0.20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i(i=1,2,3,4,5),如下表所示。
s1 s2 s3 s4 s5
5.87cm 7.58cm 9.31cm 11.02cm 12.74cm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12.某同学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图甲,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记录拉力方向时用铅笔贴着细线画直线表示
B.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
C.测量时,橡皮筋应与两细线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2)在(1)实验中,、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平行四边形作出的与的合力;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在另一小组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合力为F,F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这两分力大小不变,则任意改变这两个分力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最大值为 。
13.质量是3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F1=6N的水平拉力拉该物体时,恰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已知g=10N/kg,求:
(1)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对物体施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2=30N,如图乙,当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多大。
14.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追摩托车,求:
(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摩托车。
15.某物流公司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货物从高处传送到低处。传送带与水平地面夹角,顺时针转动的速率为。将质量为的物体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顶端A,物体到达底端B后能无碰撞地滑上质量为的木板左端。已知物体与传送带、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的距离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求:
(1)物体刚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滑上木板左端时的速度大小;
(2)若地面光滑,要使物体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木板长度L至少应是多少;
(3)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且物体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求木板的最小长度与的关系式。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B【详解】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则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故C错误;
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故选B。
2.C【详解】对两物块整体做受力分析有F = 2ma
再对于后面的物块有FTmax= ma;FTmax= 2N联立解得F = 4N故选C。
3.D【详解】A.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比训练前的小,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可知时间内,训练前运动员跑过的距离比训练后的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可知时间内,训练后运动员的位移比训练前的位移大,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知训练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大,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直接判断知,时刻后,运动员训练前速度减小,做减速运动;时刻后,运动员训练后速度增加,做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D。
4.C【详解】AB .对滑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滑块从A缓慢移动B点时,越来越大,则推力F越来越大,支持力N越来越小,所以AB错误;
C.对凹槽与滑块整体分析,有墙面对凹槽的压力为
则越来越大时,墙面对凹槽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正确;
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为
则越来越大时,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越来越小,所以D错误;故选C。
5.B【详解】对擦窗工具进行正视图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上拉力与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水平分量等大反向,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擦窗工具所摩擦力竖直分量等大反向,所以擦窗工具所受摩擦力方向如图中所示,大小为故选B。
6.A【详解】因电梯上升,由速度图像可知,电梯加速上升的时间段为20.0s到30.0s。故选A。
7.D【详解】A.由于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速度增加,即乘客的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则FNB.在t1~t2时间内速度不变,即乘客的匀速下降,则FN=mgB错误;
CD.在t2~t3时间内速度减小,即乘客的减速下降,处于超重,则FN>mgC错误,D正确。故选D。
8.BD
【详解】如图所示,以物块N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向左拉力F作用下,缓慢向左移动直至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的过程中,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拉力T逐渐增大;
对M受力分析可知,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则摩擦力f也逐渐增大;若起初M受到的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则随着绳子拉力T的增加,摩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加.故本题选BD.
9.BD【详解】B.由题中图像得
两车在时并排行驶,此时
所以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故B正确。
AC.时;此时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故A、C错误;
D.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故D正确。故选BD。
10.AB【详解】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11. 0.43 0.32
【详解】[1]根据逐差法有
[2]对小铜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12.(1)BD(2)C(3)7N【详解】(1)A.记录拉力方向时,在细线上离O点适当远处找一点,该点与O点的连线就是拉力的方向。故A错误;
B.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可以存在摩擦,不影响测量。故B错误;
C.测量时,橡皮筋不一定与两细线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C错误;
D.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保证力的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BD。
(2)AD.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一定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D错误;
BC.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F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C正确;B错误。故选C。
(3)根据图像得,解得,合力的最大值为
13.(1)0.2;(2)12 N
【详解】(1)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f1=F1=6N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N=mg=30N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对物体施加一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2=3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N1= mg+ F2=60N
当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14.(1)12.5m;(2)5s【详解】(1)当摩托车速度与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设所用时间为t,由
at=v 得 此时间内汽车行驶距离x1=at2=×4×2.52m=12.5m
此时间内摩托车行驶距离x2=vt=10×2.5m=25m
两者最大距离为 x=x2-x1=12.5m
(2)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摩托车,令所用时间为t1
由位移关系有解得
15.(1),v=6m/s;(2)L=4.8 m;(3)见解析
【详解】(1)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前,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物体与传送带共速时运动的位移为x1,则对物体解得x1=0.20m此后物体继续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
设物体到达B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物体滑上木板左端时的速度大小v=6m/s
(2)若地面光滑时,对物体和板有 ;解得L=4.8 m
(3)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①当,即时,木板静止,木块速度为0时,恰好不会从木板上掉下长度为Lmin,有
解得Lmin=7.2m
②当木板与地面间有摩擦而动摩擦因数小于,木板将会发生滑动,物体滑上木板后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此时加速度大小为
木板向右匀加速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恰好不掉下来
物体位移木板位移
此时木板长度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九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拔高训练(答案)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下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6比身高同步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