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化学与能源 拔高训练(答案) 2025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化学与能源 (拔高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是( )
A B C D
2.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烹饪时,油锅着火,立即向锅中注水扑救
C.发现家中煤气泄露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D.图书档案等重要物品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3.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4.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5.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1);(2)。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2)属于化合反应;②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如下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7.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8.“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
9.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储存困难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10.煤的气化原理之一是使固态煤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两种气体物质,这两种气体物质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煤气属于混合物
B.X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反应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11.燃烧既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某小组在学习物质燃烧条件时进行了探究。老师提供了如下物品:①酒精灯,②铜片,③火柴头,④火柴梗,⑤沙土,⑥三脚架。
【查阅资料】火柴头的着火点是260~280℃,火柴梗的着火点为350~400 ℃。
【实验探究】
探究的内容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一: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 可燃物才能燃烧
探究二: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注意:火柴头和火柴梗的位置相对于火焰中心_______(填“对称”或“不对称”) _______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
探究三: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①_______ ②_______ _______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
12.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_______(填“灰氢”2H“蓝氢”或“绿氢”)。
(3)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一种生成物为__________;写出一种用于制备“绿氢”的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
1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
(2)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1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①反应I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的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
③我国学者开发出促进反应Ⅲ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图2是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_______(填化学式)、氧和过程的中间产物氢进一步转化为甲醇和水。
(3)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被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是 。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H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34个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1个或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与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填最小整数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D选项是正确的。
2.答案:C
解析:A.室内物品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会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火势会更旺,故A错误;B.烹饪时油锅着火,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且水的沸点较低,会使油滴飞溅,使火势蔓延,故B错误;C.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先关闭气阀防止煤气继续泄漏,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煤气浓度降低,故C正确;D.图书档案等重要物品起火,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会损坏图书档案,应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B。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燃烧。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说明是水蒸气隔绝了氧气,使火柴不能燃烧,将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火柴便开始燃烧。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空气反应器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被消耗,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产生的气体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变为液态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则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和“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一样多。
9.答案:B
解析:氢气目前未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
10.答案:D
解析:水煤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为CO,具有可燃性;该反应使固态煤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1.答案:探究一:火柴头燃烧,沙土不燃烧
探究二:对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三:①火柴头;②用沙土覆盖的火柴头;①处火柴头燃烧,②处火柴头不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2.答案:(1)化学变化
(2)蓝氢
(3)氧气太阳能(合理均可)
解析:
13.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
(2)①分解反应;②1:2;③CO
(3)①防止甲烷泄漏;②2:1
解析:(2)①反应I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和,属于分解反应。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2。
(3)①由题干可知,可燃冰是被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液氮的作用下水分子能够牢牢包裹甲烷分子,防止甲烷泄漏。②设6个笼内容纳的分子的个数为x,则分子的个数为6-x,H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所以x:(34+6-x)=1:9,解得x=4,6-x=2,所以与分子个数比是2: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2025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第八章第五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洞悉课后习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