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空气和氧气(基础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海水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用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参与光合作用
B.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
C.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
D.稀有气体可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
C.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火星大气属于纯净物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性颗粒物
5.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定都保持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D.过氧化氢溶液中若不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
7.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活塞起始时位于刻度10处),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注:白磷在40℃时可燃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8的位置上
B.沸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有害物质
C.白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D.白磷燃烧时,可看到容器内产生大量白烟
8.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
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装药品;
⑤集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 )
A.②④③①⑤⑥⑦ 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⑦⑥
10.下列常见的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酒精燃烧 C.醋的酿造 D.农家肥的腐熟
11.下列对氧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极易溶于水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1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氧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不同,先分离出的气体是_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请参与实验,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该实验不仅可以说明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还可以说明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3)用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答两点)
(4)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
14.如图所示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的作用是 。
(3)上图毛玻璃片不脱落时,大气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压强。
15.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问题。
(1)实验装置:装置中仪器a是_______。
(2)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步骤;①检查_______;②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4)实验完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_______,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参与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C、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故选项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A、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B、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当做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出现红热现象,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B
解析: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一定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中若不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A、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向右移动。白磷熄灭后,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再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到原来的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最后装置内空气共1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消耗掉2mL氧气,气体剩余8mL,最终停止了刻度“8”处,故选项正确;B、沸水的作用是给白磷提供热量,达到白磷的燃烧温度,故选项错误;C、白磷要足量使氧气充分消耗,故选项正确;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选项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③①⑤⑦⑥。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苹果腐烂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B、酒精的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B符合题意;C、醋的酿造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D、农家肥的腐熟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该选项描述正确;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A。
12.答案:(1)物理
(2)沸点;氮气/
13.答案:(1)
(2)难溶于水
(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4)加快集气瓶冷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合理即可)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测定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还可间接推测出氮气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3)用图中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4)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加快集气瓶冷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14.答案:(1)
(2)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3)大于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
(2)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水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
(3)毛玻璃片不脱落的原因是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由于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水吸收,瓶内的气体减少,导致瓶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毛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易脱落 。
15.答案:(1)集气瓶
(2)
(3)装置气密性
(4)将导管移出水面
解析:(1)根据图像,仪器a是集气瓶。
(2)该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气体时,需保证装置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因此连接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4)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