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自然界的水(基础训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1.根据下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水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煮沸;②吸附;③过滤;④沉降(加明矾)等步骤对黄河水进行净化,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3.下列净水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4.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5.下列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
A.浑浊的黄河水 B.混有沙子的小米 C.酒精与水 D.食盐与蔗糖
6.空间站中每滴水都弥足珍贵,空间站核心舱里的废水处理系统把航天员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经特殊处理后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银离子消毒,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B.途径①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②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C.催化改变了反应条件,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
D.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每滴水都弥足珍贵
7.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B.在空气中燃烧一定会爆炸
C.氢气是一种单质
D.氢气是人类目前正广泛使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8.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b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0.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11.“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12.小华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装置是下图中的_________。
13.“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经过近50年的艰巨论证,终于在2002年12月27日全面动工,这次跨世纪创举,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1)“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遵循三个重要原则:
其一:先节水,后调水。如图所示,各种标志中属于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填字母)。
其二:先治污水,后通水。请你任举一个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
其三:先环保,后用水。
(3)“南水北调”说明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要注意防止水体遭到污染,请你说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 。
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源后,观察到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试管1内气体可用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2内气体可该气体是用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该气体是___________。
(2)上述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化合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15.对比古今净水工艺,回答问题:
(1)“漉水囊”可滤出水中浮游生物,此过程对应的“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永嘉出土的明末水处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净水工艺的“净水系统”,现代净水过程中常用_______代替木炭。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你写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少。
2.答案:D
解析:净化黄河水的步骤为;沉降(加明矾以加快悬浮物的沉降)、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煮沸(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3.答案:D
解析:硬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软化水就要除去这些离子,沉淀只是沉淀大的颗粒,不能除去离子;过滤也只能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离子;由于离子都是可溶的,吸附并不能将其除去;蒸馏能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
4.答案:C
解析:细沙照数小,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包括蒸馏;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还是混合物。
5.答案:A
解析:浑浊的黄河水属于固液混合物,可通过过滤分离沙子、小米均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酒精是液体,且易溶于水,故酒精和水不能用过滤分离:食盐和蔗糖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
6.答案:C
解析:银离子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途径①主要通过过滤实现,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②是水分解为氨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催化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每滴水都弥足珍贵。
7.答案:C
解析:常温常压下,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易燃烧,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点燃会发生爆炸;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单质;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但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还不是主要能源物质。
8.答案:C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a与负极相连,b与正极相连,所以a管和b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2:1;b管收集到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只有水分子;该实验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水分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答案:D
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10.答案:B
解析:沉淀、过滤只能除去矿泉水中的难溶性杂质,矿泉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矿物质,仍为混合物;水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但不能溶解所有物质,如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蒸馏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
11.答案:D
解析: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臭氧属于单质。
12.答案:过滤;乙;甲
解析:根据过程图可知操作①是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故为过滤;操作②是将有色有味的液体C变为液体D,应该为吸附,故选乙;而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物,故选甲。
13.答案:(1)不均匀的
(2)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或农药化肥的
不合理施用等)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或工业废水处理达标以后再排放或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14.答案:(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泡多;1: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氧气;燃着的木条;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氢气
(2)水氢气+氧气;氢气+氧气水
(3)氢、氧两种元素
15.答案:(1)过滤
(2)活性炭
(3)用淘米水浇花
解析:(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漉水囊”可滤出水中浮游生物,此过程对应的“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