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大良牛乳是顺德非遗牛奶制品。下列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过滤盐水
B.加热牛奶
C.摊开牛乳
D.挤出白醋
2.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火星制氧的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空气污染物
B.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增加
D.生成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类观:单质只由同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C.能量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转化观:水通电分解和双氧水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途广泛
B.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可用来生产氮肥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因而用来做保护气
D.空气污染指数中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以及臭氧等
5.水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洒出用湿抹布盖灭
B.禁止携带酒精、汽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发生火灾打开门窗通风
D.浓硫酸沾到皮肤,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碳酸氢钠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大理石 B.加热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过滤杂质
8.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O3、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10
D.Fe2O3和Fe3O4均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且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9.二硫化硒洗发水可用于治疗头皮屑,二硫化硒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化合物
10.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后,在100℃以上的月球表面挖土采集样品,当采集过程中温度过高时,自备降温装置中的冰会升华。样品采集后经研究发现,月壤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钍元素。钍元素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是2 B.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钍元素的中子数是90 D.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2.0g
11.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含义错误的是
A.2Cu——2 个铜原子
B.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C.Ca2+——2个正电荷
D.——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12.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 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13.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航天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到舱外的物质是
B.反应器1中消耗和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9:8
D.该系统的反应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取样,分别加少量水溶解后,测温度
B 除去 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 证明某固体中含有碳酸盐 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15.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二、填空题(16题每空1分,17,18题每空2分,共18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1)氯化钠中的阴离子:   ;
(2)镁离子:   ;
(3)三个氮原子:   ;
(4)氧气   。
1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材料二: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②2SO2+O2+2H2O2H2SO4
(1)材料二中反应①的为   (填化学式);
(2)材料二中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结合材料一、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①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中 作还原剂
C.反应②中 作还原剂 D.反应②中 发生氧化反应
(4)为了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低硫煤、节约用煤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 D.努力开发新能源
18.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野炊生火时,需将树枝架空,并用燃着的干枯草去引燃树枝。野炊结束后,还要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
①干枯草的着火点比树枝   (填“低”或“高”)。
②树枝架空燃烧的目的是   。
③用沙土盖灭火堆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清洗厕所时不能接触到大理石地砖,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用洗洁精厨房灶台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刷完铁锅后,及时擦干并上点油以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
三、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9.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请根据金属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   。
(3)钛和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过程Ⅱ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其中Co、Ni均为+2价、0为-2价)可用作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
①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如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分解速率随中的x变化曲线。由图中信息可知:、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
20.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奖励无法比拟的。请同学们根据题中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
(1)I、制备气体
写出仪器b的作用   。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A、E进行组合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Ⅱ、性质验证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预测如下:
①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②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C中澄清石灰水吸收,D中蜡烛不会熄灭。
【现象分析】当打开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
B中干燥纸花变红,此现象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原因是   。
(4)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D中蜡烛熄灭,此现象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原因是   。D中现象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6)【查阅资料】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
【探究步骤】用集气瓶分别收集等体积的干燥二氧化碳、湿润二氧化碳和干燥空气三种气体样本,经太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曲线a和b,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通过对比曲线b和c,证明水蒸气是温室气体。则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在A-E中选),加完药品后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   ,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小董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F装置来收集0.57L氧气(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则理论上需要高锰酸钾   克(精确到0.1克)。
(4)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序号),实验中可以用图D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   (填“>”、“<”或“=”)空气的密度。
(5)娇娇要检查如下图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④中加水至没过导管,将瓶③浸泡在盛有水和冰块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若④中   ,则该装置不漏气。
22. 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1)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 ③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   ,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2)任务二:效果检验
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   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   (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   。
(4)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
i.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ii.溶液与Fe、Zn均能反应生成。
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3.验小组欲测定一份部分被氧化的镁粉中镁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及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3)所取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B
2.B
3.C
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故错误;
B. 单质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
C.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 水通电分解和双氧水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分解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C。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改变,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4.D
5.C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且分布不均,故A错误;
B.水的蒸发是水变为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硬水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指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C正确;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分析;
B.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硬水的含义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6.C
A、燃着的酒精洒出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目的。A正确;
B、为防止发生火灾,禁止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正确;
C、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因为一旦打开门窗,新鲜空气大量涌入,火势会迅速发展。C不正确;
D、由于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和酸性,为防止浓硫酸腐蚀皮肤,所以浓硫酸沾到皮肤,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碳酸氢钠溶液。D正确。
故选择C。
根据常见的安全健康知识分析,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一般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7.D
8.C
9.D
二硫化硒为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由硫元素和硒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D。
根据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10.A
11.C
A、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Cu表示2 个铜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汞中氧元素显-2价,汞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中2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来解答。
12.A
A、纸篓着火时用水浇,可以使温度降到纸篓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B、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
C、液化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灯检查,故做法错误;
D、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
故选A.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日常经验和燃烧的物质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13.C
A. 由图示可知,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器1中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消耗的水与生成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器2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器2中生成水与甲烷的质量比为(18×2):16=9:4,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14.D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可以加水溶解后测温度。A答案正确;
B、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铜,可以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答案正确;
C、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答案正确;
D、证明某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盐,除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外,还需要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A、根据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分析;
B、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还需要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分析。
15.D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锌完全反应,硝酸铜没有反应或反应后过量;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可能含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1)Cl-
(2)Mg2+
(3)3N
(4)O2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镁离子表示为Mg2+。
(3)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故三个氮原子为3N。
(4)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填O2。
(1)根据氯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分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原子。
(4)根据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镁离子表示为Mg2+。
(3)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故三个氮原子为3N。
(4)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填O2。
17.(1)NO
(2)化合反应
(3)A;C
(4)A;B;C;D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种类质量不变,在材料二的1的方程式中,反应中的氮原子3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7个,已知生成物中的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6个,那么含有1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 NO .
(2)材料二中反应②是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A:反应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5价,有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中的硫元素由+4价变成+6价,氧由0价变成-2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反应①中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故二氧化氮中的氮元素由+4价变成硝酸中的氮元素为+5价,属于还原剂,那么作氧化剂,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故反应②中 中的硫酸元素由+4价,变成硫酸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二氧化硫是还原剂,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反应②中 中的氧元素由0价,变成硫酸中的元素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气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发生氧化反应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4) 为了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使用低硫煤、节约用煤可以减少产生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故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减少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符合题意;
C: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节约能源,故符合题意;
D:努力开发新能源来减少有限资源的使用,防止空气污染,该措施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D.
(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2)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3)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来解答;
(4)根据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植树造林,汽车尾气转换来解答。
18.(1)低;使树枝与氧气充分接触;隔绝氧气
(2)
(3)乳化;隔绝空气和水
19.(1)延展
(2)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3);置换反应
(4)+3;
20.(1)便于添加液体
(2)
(3)从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带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
(4)
(5)C中澄清石灰水不足,没有将二氧化碳吸收完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6)干燥空气、干燥二氧化碳、湿润二氧化碳
(1)仪器b为长颈漏斗,其作用为:便于添加液体;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从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带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D中蜡烛熄灭原因是C中澄清石灰水不足,没有将二氧化碳吸收完全,蜡烛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通过对比曲线a和b,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通过对比曲线b和c,证明水蒸气是温室气体。则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干燥空气、干燥二氧化碳、湿润二氧化碳。
(1)根据长颈漏斗的用途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6)根据通过对比曲线a和b,证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通过对比曲线b和c,证明水蒸气是温室气体分析。
21.(1)铁架台;锥形瓶
(2)AC或AE;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分解
(3)7.9
(4)A;<
(5)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2.(1);硫酸铜;有气泡产生
(2)软塑料瓶变瘪;反应物消失
(3)防止食物腐败
(4)
(5)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
(1)根据结论中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再根据结论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结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应为被铁置换出来的铜,故加入硫酸铜溶液(其它合理答案均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软塑料瓶中放一整袋脱氧剂,脱氧剂中铁单质与软塑料瓶中氧气、水蒸气反应产生铁锈,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现象,这是从反应物消失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防止食物腐败;
(4)脱氧剂样品中只有氧化铁为氧化物,故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
(1)考察相关化学常识以及方程式的书写;
(2)根据塑料瓶辨别是由于气压减小进行分析;
(3)考察脱氧剂的应用;
(4)考察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5)考察对于实验的分析与改进。
23.(1)0.5
(2)设样品中镁的质量为x。
x=6g;
所以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75%。
(3)所取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8g-6g=2g。
答:所取样品中氧化镁的质量为2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烟台栖霞市(五四制)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信息联考卷(二)(2月)语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