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放出热量的变化过程,有一种不同与其他三种的是
A.白磷自燃 B.物质燃烧 C.生石灰吸水 D.电灯通电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氧气验满
C.连接仪器
D.添加稀盐酸
3.在反应 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归纳整理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化学与微粒观 .化学与健康
①金刚石、氧气都是由原子构成 ②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②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②用霉变的花生生产食用油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②在实验室吃零食,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A.A B.B C.C D.D
5.如图表示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转化②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C.整个转化过程中共有3种氧化物
D.甲、乙、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
6.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固体X可能是氧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C.硝酸钾溶解度①>② D.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①=③
7.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把HCl、Na2CO3、H2SO4、NaOH和KNO3的五种透明溶液鉴别开来,所加试剂①稀HNO3、②石蕊试液、③BaCl2溶液,其先后顺序可为:①②③或③①②
B.用水不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O3、CaO和CuSO4这四种固体物质
C.现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混合物84g,其中碳酸氢钠和碳酸镁以任意比例混合后与足量盐酸反应,一定产生4.4g二氧化碳
D.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6%
9.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下图是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稀盐酸的体积
A.加入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
B.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有2种溶质
C.反应中由铁粉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D.整个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
11.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液体甲滴入盛有固体乙的试管中,观察到饱和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A 稀盐酸 石灰石
B 稀盐酸 镁条
C 水 烧碱
D 水 硝酸铵
A.A B.B C.C D.D
12.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Cu
B.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
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
D.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乙的溶液中获得晶体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质量较大
14.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相符的是( )
A.向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向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C.向铁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向CaCO3中加入稀盐酸
15.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氯化钠溶液。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 NaCl 的质量/g 20 30 40 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B.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7%
C.溶液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D.向④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二、填空题,共55分。
16. 化学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1)高铁酸钾(K2FeO4)是绿色,环保型水处理剂,也是高能电池的电极材料。用化学用语回答。
①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位居第 (填数字)。
②3个钾原子: ;2个氧气分子: 。
③标出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有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7.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F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8. 如图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探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3)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选 装置组合(填序号)。
(5)在实验F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填序号)。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蓝色 C.红色→紫色→无色
19.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其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小组同学进行制备氧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其他同类物质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呢?
【实验探究】
(2)分别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C的试管中。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
实验2 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3 向试管C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分别取等质量0.03g二氧化锰、氯化铁、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请写出实验5的表达式 。
②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 (填“4”、“5”或“6”),结合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
20.工业上减少SO2向大气排放的反应原理:。现有一批生石灰560t,其中含杂质20%(已知杂质不与二氧化硫反应),这批生石灰中含CaO 吨,含钙 吨,这批生石灰能吸收SO2 吨。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3.B
A. 在反应中,反应物中碳是单质,生成物中锌是单质,则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错误;
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正确;
C.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12:(81×2)=2:27,故错误;
D.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答案为:B。
A、根据在反应中,反应物中碳是单质,生成物中锌是单质分析。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C、根据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乘积之比分析。
D、根据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分析。
4.B
A、①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答案错误;
B、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②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B答案正确;
C、①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
②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不能用来生产食用油。故C答案错误;
D、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②在实验室中严禁吃零食,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故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A、根据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析;
B、根据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分析;
C、根据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分析;
D、根据在实验室中严禁吃零食,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分析。
5.D
利用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A、转化①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转化②的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整个转化过程涉及的物质为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氢气、CH3OH、水,一氧化碳是和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单质;CH3OH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共有3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甲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丙为CH3OH,而CH3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CO、CH3OH、CO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物质的转换关系是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6.A
7.D
A、该溶液是氯化钾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不符合题意;
B、由标签信息可知,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6%,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A、根据溶液名称中只涉及一种物质的为该物质的水溶液分析;
B、根据标签上标注的是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
8.D
A、要鉴别物质,就要根据其化学性质入手,前一次鉴別不可以影响后续鉴别,否则可能会发生无法鉴别的问题。所以,对于本题,应当先鉴別酸碱性,假如不先鉴別酸碱性而加入其他物质则可能因为酸或碱已经发生反应而无法鉴別,所以洗项中两种方法都是错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②③①。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水鉴别別选项中的物质,由于NaCl溶于水且无特殊现象,BaCO3不溶于水,CaO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CuSO4溶于水溶液为蓝色,因此可以鉴别。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 NaHCO3和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84,因此设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X mol,碳酸镁的物质的量为Y mol,根据混合物质量84g,则有(Xmol+Ymol)×84g/mol=84g,得X+Y =1mol,所以含有的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碳原子守恒,与足量酸液反应得到1mol的二氧化碳,即质量为44g。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设生成碳酸钙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a,则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a
所以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A、先分析5种溶液的不同之处进行酸、碱、盐分类,再检验特殊离子;
B、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碳酸钡不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C、NaHCO3和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84,且与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均为1:1,所以84g混合物能生成44g二氧化碳;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设出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质量,由生成沉淀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表示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再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9.B
由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水分子过量,化学方程式为:。A.该反应反应前的物质是乙烯和水的混合物,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正确,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减少,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10.C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稀盐酸先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再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加入V1mL稀盐酸时,锌反应完全,剩余固体中不含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稀盐酸先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再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加入V2mL稀盐酸时,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和ZnCl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第二段是铁粉和稀盐酸反应,铁的质量为ng,56份的铁生成2份的氢气,则反应中由铁粉产生的氢气质量为,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假设mg全部是锌,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假设mg全部是铁,则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第一段是锌粉和稀盐酸反应,第二段是铁粉和稀盐酸反应。
11.D
12.D
13.B
14.B
A、 向MnO2中加入H2O2溶液 ,固体为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 向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锌与硫酸反应,铜不反应,固体质量随酸的加入因锌的反应而不断减小,至锌完全反应后剩余铜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 向铁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 向CaCO3中加入稀盐酸 ,固体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减少,最终固体全部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B、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D、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固体质量会减少至0分析。
15.C
16.(1)4;3K;2O2;
(2)氢气;;属于
17.(1)Cu
(2)Fe2O3+3CO2Fe+3CO2
(3)CO2+Ca(OH)2=CaCO3↓+H2O
(4)置换反应
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则A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B为氧化铁,D为铁,F为铜,X为铜盐溶液。
(1)F化学式为Cu。
(2) 反应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3) 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4)反应②为铁与铜盐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1)根据铜为紫红色固体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4)根据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分析。
18.(1)长颈漏斗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4)BD
(5)A
(1)根据图示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A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用的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进入导管;
故答案为: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使瓶内存留有空气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使收集到的气体混有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 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选择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即发生装置选择B,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以收集装置选择D;
故答案为:BD;
(5)紫色石蕊溶液呈紫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之后,二氧化碳和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由于碳酸不稳定,加热之后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石蕊溶液由红色又变成紫色,所以溶液颜色变化为 紫色→红色→紫色 ,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解答。
19.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复燃;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0.5g氧化铜;放热;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O2;4;其他条件相同时,三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1)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实验1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由结论为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可知,观察到的现象为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
实验2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由实验3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且得出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可知,实验3为向试管C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氧化铜,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3)①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5为过氧化氢在氯化铁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②由图像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生成等量氧气所需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结合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三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1)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2)根据实验1结论为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可知,观察到的现象为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分析;
根据实验2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根据控制变量法,变量是一种,由实验3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且得出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可知分析。
(3)① 根据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
过氧化氢在氯化铁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② 根据图像可知,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4,生成等量氧气所需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分析。
20.448;3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