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复习测试卷 (含解析)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复习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塑料老化 B.海水晒盐 C.纺棉成布 D.盐酸挥发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碳 B.钙 C.碘 D.铝
4.《礼记》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西蓝花 B.牛肉 C.馒头 D.白粥
5.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的服装中含有能蓄热保暖的腈纶,它属于
A.金属材料 B.天然纤维 C.合成纤维 D.复合材料

6.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美化生活环境
C.开发新能源,缓解化石燃料紧缺局面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浪费
7.下列做法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青少年多吃补钙剂,防止缺钙 B.甲醛浸泡海产品,防止其变质
C.用霉变的大豆生产食用大豆油 D.制作面包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8.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
B.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C.合金:生铁、黄铜、氧化铁
D.复合材料:钢、不锈钢,玻璃钢
9.误食亚硝酸钠可能会引起中毒。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10.石榴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单质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失去生理活性
D.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1~12题。
11.当归是一种能辅助治疗贫血的常见中草药,适量补充以下元素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A.钙 B.锌 C.铁 D.氢
12.“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气分子
C.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3.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来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成熟的木瓜释放出来的乙烯作为植物激素,能够催热柿子。此外,乙烯(C2H4)可以作为合成聚乙烯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聚乙烯是最常见的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乙烯属于化合物,可推测其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聚乙烯塑料袋具有热固性,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
D.对乙烯加压降温可使其呈液态,说明气体分子间隔大,容易被压缩
14.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农业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用活性炭包——吸附汽车内的异味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健康
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等②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降解塑料等 ①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②碳酸氢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15.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D.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与CO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低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16.(8分)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柴”: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木材→煤→天然气)等阶段。
燃料 主要成分 释放的能量(kJ/kg)
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1.20×104
煤 碳、氢、硫、氮等元素 2.09×104
天然气 甲烷 5.56×104
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它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
(2)“米”: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富含的营养素是 。
(3)“油”: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4)“盐”: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碘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5)“酱”:“铁强化酱油”是以强化营养为目的,按照标准在酱油中加入一定露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制成的。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6)“醋”:食醋可以除水垢(主要成分),原理是醋酸可以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醋酸钙【】而除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茶”:沏一壶碧螺春,色泽碧绿,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 。
17.(7分)“科技塑造亚运,亚运展现未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窗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运会各场馆的所有电力供应均为“绿电”,“绿电”的主要来源为新能源,下列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____。
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
(2)亚运会火炬“薪火”金属部分采用了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由三只机器人组成,每个吉祥物的制作都要经过裁剪、刺绣、填充等多道工序,填充物使用弹性超好的聚丙烯纤维,它与纯棉纤维相比其优点是耐磨结实,鉴别这两种纤维的方法是 。
(4)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首次使用“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CH3OH)是由焦炉气中的氢气与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亚运会开幕式使用了“数字烟花”,将电子特效和声音合成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使用“数字烟花”的优点是 。(任写一条)
18.(10分)【科普阅读】
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健康不利的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性质稳定,保存期长,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如烘焙、糖果等行业。
常见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面包、沙拉酱、炸薯条、西式糕点等。 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及视力均下降。因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应超过脂肪总量的 3%。
植物本身包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但植物油脂在高温或长时间烹调过程中,植物中的一些有机物会转化为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上图所示,家庭烹调中大多使用植物油,若烹调温度高于 180 ℃(即多数植物油的烟点),或时间超过 2 小时,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急剧增多。当油温过高且加热时间又长,使得反式脂肪酸含量迅速上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的原因是 。
(2)下列食品中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汉堡 B.奶油蛋糕 C.苹果汁
(3)由图1可知,时间一定时,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为 。
(4)某食品营养成分如图2所示,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际标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导致智力下降
B.植物中不含反式脂肪酸,因此用植物油加工的食品也不含反式脂肪酸,可放心食用
C.植物油在室温(25℃)时存放 4 小时内,反式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D.使用植物油烹饪时,应控制油温不能过高,加热时间不能过长
19.(10分)用火力发电的废弃物制取化肥,其流程如下图。
【提示】①氢氧化钙在580℃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②碳酸钙的分解温度为898℃。
(1)煤炭与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由图2分析,“氧化焙烧”的最佳温度约是 ,此温度下焙烧涉及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a.2CaSO3+O22CaSO4;b. 。
(3)钾长石加入前需粉碎处理,目的是 。
(4)所得化肥能够增强植物抗病虫和 能力,其溶液pH为9.6,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5)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3(PO4)2和KNO3都属于复合肥
b.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但应合理使用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铜和纯碱配制波尔多液
20.(10分)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与回收利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对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危害、处理方法、焚烧后气体的成分、防止污染的途径等内容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调查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走访调查】
(1)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进入社区进行调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使用塑料制品,原因是 。
【小组交流】
(2)同学们交流后认为,塑料属于 材料,不易降解,废弃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二:了解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咨询专家】同学们就“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咨询了垃圾处理厂的技术专家,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可回收塑料被加工成颗粒,然后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然而,塑料薄膜、薄塑料袋等却不可回收利用,通常它们会被填埋或焚烧掉。
【分析讨论】
(3)日常生活中可被回收的塑料制品是 (举一种)。
活动三:探究塑料垃圾焚烧后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特别是用于包装物品的塑料袋中常含氯元素,焚烧后会产生氯化氢气体。
【实验验证】
(4)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氯化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含氯塑料置于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将焚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 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
②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③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硝酸和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5)实验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有同学认为,塑料属于有机物,所以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
活动四:探寻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
【交流探讨】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认为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寻找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等。
【成果展示】
(7)同学们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对塑料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和防治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将学习成果制成海报,张贴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海报的内容设计。
21.(10分)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SO2污染环境,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发生反应:,生成的CaSO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如果将燃煤烟气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塑料老化 B.海水晒盐 C.纺棉成布 D.盐酸挥发
【答案】A
【解析】A、塑料老化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长链分子断裂成短链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纺棉成布,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盐酸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产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碳 B.钙 C.碘 D.铝
【答案】B
【解析】人体中元素含量占前五的是:氧、碳、氢、氮、钙,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钙元素,故选B。
4.《礼记》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西蓝花 B.牛肉 C.馒头 D.白粥
【答案】A
【解析】A、西蓝花属于蔬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B、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馒头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白粥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的服装中含有能蓄热保暖的腈纶,它属于
A.金属材料 B.天然纤维 C.合成纤维 D.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涤纶、锦纶(尼龙)和腈纶等都属于合成纤维,故选C。
6.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美化生活环境
C.开发新能源,缓解化石燃料紧缺局面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浪费
【答案】B
【解析】A、药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病毒、细菌,可保障人的健康,该选项符合理念;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该选项不符合理念;
C、开发新能源、缓解化石燃料紧缺局面,可以减少污染,该选项符合理念;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浪费,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该选项符合理念;
故选:B。
7.下列做法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青少年多吃补钙剂,防止缺钙 B.甲醛浸泡海产品,防止其变质
C.用霉变的大豆生产食用大豆油 D.制作面包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答案】D
【解析】A、钙元素含量过多也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B、甲醛会导致蛋白质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C、霉变的食材中含有霉菌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D、少量小苏打能与面团发酵生成的酸反应生成气体,使面团松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
B.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C.合金:生铁、黄铜、氧化铁
D.复合材料:钢、不锈钢,玻璃钢
【答案】A
【解析】A、石油、煤、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属于碱,故错误;
C、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故错误;
D、钢与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故选A。
9.误食亚硝酸钠可能会引起中毒。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硝酸钠(NaNO2)中,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1)+x+(-2)×2=0,则x=+3。
故选C。
10.石榴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单质
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失去生理活性
D.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答案】A
【解析】A、石榴中钙、磷、钾是指元素,不是指单质,选项错误;
B、维生素C 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选项正确;
C、 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浓硝酸、高温等会失去生理活性,选项正确;
D、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直接供能物质,油脂是主要的备用供能物质,选项正确。
故选A。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1~12题。
11.当归是一种能辅助治疗贫血的常见中草药,适量补充以下元素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A.钙 B.锌 C.铁 D.氢
【答案】C
【解析】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故选C。
12.“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酮素属于氧化物 B.黄酮素中含有1个氧气分子
C.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1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气分子,故B错误;
C、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6×2)=5:16,故C错误;
D、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故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13.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来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成熟的木瓜释放出来的乙烯作为植物激素,能够催热柿子。此外,乙烯(C2H4)可以作为合成聚乙烯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聚乙烯是最常见的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乙烯属于化合物,可推测其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聚乙烯塑料袋具有热固性,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
D.对乙烯加压降温可使其呈液态,说明气体分子间隔大,容易被压缩
【答案】C
【解析】A、聚乙烯是常见的塑料,聚乙烯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B、乙烯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乙烯由C、H元素组成,故乙烯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故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符合题意;
D、对乙烯加压降温可使其呈液态,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很大,比较容易被压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农业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用活性炭包——吸附汽车内的异味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健康
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等②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降解塑料等 ①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②碳酸氢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①煤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露,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排气扇,以免由于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说法错误;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汽车内的异味,说法正确,故A选项归纳错误;
B、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说法正确;②磷肥能使农作物籽粒饱满,提高其耐旱、耐寒的能力,氮肥能使植物枝繁叶茂,叶色浓绿,说法错误,故B选项归纳错误;
C、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有风力发电、多用高含硫煤做燃料等,说法正确;②使用高含硫煤作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说法错误,故C选项归纳错误;
D、①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可以喝鸡蛋清解毒,是因为鸡蛋清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和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少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说法正确;②碳酸氢钠显碱性,能够与胃酸发生反应,治疗胃酸过多,说法正确,故D选项归纳正确。
故选D。
15.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D.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与CO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低
【答案】C
【解析】A、 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说法正确;
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说法正确;
C、氢气的制取成本太高,储存比较困难,所以现阶段氢能还不能替代化石能源,说法错误。
D、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H2与CO分离,此过程中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低,说法正确。
故选C。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16.(8分)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柴”: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木材→煤→天然气)等阶段。
燃料 主要成分 释放的能量(kJ/kg)
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1.20×104
煤 碳、氢、硫、氮等元素 2.09×104
天然气 甲烷 5.56×104
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它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
(2)“米”: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富含的营养素是 。
(3)“油”: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4)“盐”: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碘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 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5)“酱”:“铁强化酱油”是以强化营养为目的,按照标准在酱油中加入一定露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制成的。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6)“醋”:食醋可以除水垢(主要成分),原理是醋酸可以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醋酸钙【】而除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茶”:沏一壶碧螺春,色泽碧绿,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 。
【答案】(1)热值高
(2)糖类
(3)溶剂的性质
(4)微量
(5)+3
(6)
(7)不断运动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比木材、煤多,热值高,污染小;
(2)大米中富含糖类;
(3)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4)碘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5)根据名称: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命名为铁时,铁元素显+3价,铁元素显+2价时命名为亚铁,故填+3;
(6)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7)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7.(7分)“科技塑造亚运,亚运展现未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窗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运会各场馆的所有电力供应均为“绿电”,“绿电”的主要来源为新能源,下列可作为“绿电”来源的是__________。
A.太阳能 B.风能 C.煤炭
(2)亚运会火炬“薪火”金属部分采用了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由三只机器人组成,每个吉祥物的制作都要经过裁剪、刺绣、填充等多道工序,填充物使用弹性超好的聚丙烯纤维,它与纯棉纤维相比其优点是耐磨结实,鉴别这两种纤维的方法是 。
(4)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首次使用“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CH3OH)是由焦炉气中的氢气与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亚运会开幕式使用了“数字烟花”,将电子特效和声音合成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使用“数字烟花”的优点是 。(任写一条)
【答案】(1)AB
(2)金属材料
(3)取样,灼烧闻气味
(4)
(5)环保、节约、安全性高等
【解析】(1)A 太阳能属于新能源,选项正确;
B 风能属于新能源,选项正确;
C 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选项错误,故填AB。
(2)铝合金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3)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人工合成的材料,鉴别这两种纤维可以通过取样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棉纤维燃烧通常是有烧纸的气味,燃烧后是灰烬,合成纤维通常燃烧后有黑烟和刺鼻气味,燃烧后会结成硬块,故填取样,灼烧闻气味。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3H2CH3OH+H2O。
(5)亚运会开幕式使用了“数字烟花”,将电子特效和声音合成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数字烟花不会像传统烟花那样释放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破坏;数字烟花成本低,相比实体烟花,数字烟花的制作和实施成本低;安全,数字烟花避免了开放火源的风险;数字烟花可重复使用等等,所以使用“数字烟花”的优点是环保、节约、安全性高等,故填环保、节约、安全性高等。
18.(10分)【科普阅读】
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健康不利的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性质稳定,保存期长,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如烘焙、糖果等行业。
常见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面包、沙拉酱、炸薯条、西式糕点等。 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及视力均下降。因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应超过脂肪总量的 3%。
植物本身包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但植物油脂在高温或长时间烹调过程中,植物中的一些有机物会转化为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上图所示,家庭烹调中大多使用植物油,若烹调温度高于 180 ℃(即多数植物油的烟点),或时间超过 2 小时,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急剧增多。当油温过高且加热时间又长,使得反式脂肪酸含量迅速上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的原因是 。
(2)下列食品中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汉堡 B.奶油蛋糕 C.苹果汁
(3)由图1可知,时间一定时,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为 。
(4)某食品营养成分如图2所示,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际标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导致智力下降
B.植物中不含反式脂肪酸,因此用植物油加工的食品也不含反式脂肪酸,可放心食用
C.植物油在室温(25℃)时存放 4 小时内,反式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D.使用植物油烹饪时,应控制油温不能过高,加热时间不能过长
【答案】(1)反式脂肪酸性质稳定,保存期长
(2)AB
(3)时间一定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
(4)符合
(5)ACD
【解析】(1)反式脂肪酸性质稳定,保存期长,故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
(2)常见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面包、沙拉酱、炸薯条、西式糕点等。 故汉堡和奶油蛋糕中富含反式脂肪酸。
故选AB;
(3)由图1可知,时间一定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
(4)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应超过脂肪总量的 3%,而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在脂肪总量中的含量为:,故符合国际标准;
(5)A、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及视力均下降,符合题意;
B、植物本身包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但植物油脂在高温或长时间烹调过程中,植物中的一些有机物会转化为反式脂肪酸,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植物油在室温(25℃)时存放 4 小时内,反式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符合题意;
D、家庭烹调中大多使用植物油,若烹调温度高于 180 ℃(即多数植物油的烟点),或时间超过 2 小时,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急剧增多,故使用植物油烹饪时,应控制油温不能过高,加热时间不能过长,符合题意。
故选ACD。
19.(10分)用火力发电的废弃物制取化肥,其流程如下图。
【提示】①氢氧化钙在580℃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②碳酸钙的分解温度为898℃。
(1)煤炭与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由图2分析,“氧化焙烧”的最佳温度约是 ,此温度下焙烧涉及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a.2CaSO3+O22CaSO4;b. 。
(3)钾长石加入前需粉碎处理,目的是 。
(4)所得化肥能够增强植物抗病虫和 能力,其溶液pH为9.6,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5)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3(PO4)2和KNO3都属于复合肥
b.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但应合理使用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铜和纯碱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1) 不可再生 CH4+2O2CO2+2H2O
(2) 850℃ Ca(OH)2CaO+H2O
(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 抗倒伏 不能
(5)bc
【解析】(1)煤炭与天然气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图2分析,“氧化焙烧”的最佳温度约是850℃;此温度下焙,烧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aO+H2O;
(3)钾长石加入前需粉碎处理,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所得化肥能够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其溶液pH为9.6,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在碱性环境下,铵根离子转化为氨气释放到空气中,肥效降低;
(5)a.Ca3(PO4)2和属于磷肥,KNO3都属于复合肥,故错误;
b.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但应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土壤造成危害,故正确;
c.熟石灰显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故错误;
故选bc。
20.(10分)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与回收利用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对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危害、处理方法、焚烧后气体的成分、防止污染的途径等内容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调查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走访调查】
(1)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进入社区进行调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使用塑料制品,原因是 。
【小组交流】
(2)同学们交流后认为,塑料属于 材料,不易降解,废弃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二:了解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咨询专家】同学们就“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咨询了垃圾处理厂的技术专家,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可回收塑料被加工成颗粒,然后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然而,塑料薄膜、薄塑料袋等却不可回收利用,通常它们会被填埋或焚烧掉。
【分析讨论】
(3)日常生活中可被回收的塑料制品是 (举一种)。
活动三:探究塑料垃圾焚烧后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特别是用于包装物品的塑料袋中常含氯元素,焚烧后会产生氯化氢气体。
【实验验证】
(4)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氯化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含氯塑料置于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将焚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 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
②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③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硝酸和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5)实验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有同学认为,塑料属于有机物,所以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
活动四:探寻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
【交流探讨】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认为防止塑料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寻找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等。
【成果展示】
(7)同学们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对塑料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和防治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将学习成果制成海报,张贴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海报的内容设计。
【答案】(1)塑料制品使用便利(合理即可)
(2)有机合成
(3)矿泉水瓶(合理即可)
(4)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硝酸银溶液
(5)
(6)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解析】(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使用塑料制品,原因是塑料制品便宜、使用便利等,故填塑料制品使用便利(合理即可);
(2)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易降解,废弃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故填:有机合成;
(3)日常生活中可被回收的塑料制品是矿泉水瓶、塑料脸盆、塑料凳子等,故填:矿泉水瓶(合理即可);
(4)步骤②:由实验结论可知,含氯塑料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步骤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另取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故填: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硝酸银溶液;
(5)实验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6)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塑料会污染环境,则应减少塑料的使用,则可采取布袋代替塑料袋,故填: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21.(10分)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SO2污染环境,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发生反应:,生成的CaSO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如果将燃煤烟气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将燃煤烟气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质量为。
解得:=400kg。
答:将燃煤烟气中的256kgSO2全部吸收,至少需要CaCO3的质量是400kg。
【解析】详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国考1号11(第11套)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1英语答案!

下一篇:nuit7-12单元模拟测试 (含答案)2024-2025仁爱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