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阶段性达标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4页。考试用时 60分钟,共 50分。
2.答第 I卷时,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如需改动,必
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3.答第 II卷时,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若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胶带纸、修正带。否则,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 Ca-40;Cl-35.5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食品干燥剂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经打磨后光亮的铁丝放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观察到白烟
D.把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盐酸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3. 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锌离子的符号为 Zn2-
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38g
C.锌原子的电子数为 30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4.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
可以是( )
①固体硝酸铵和水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 葡萄皮上的“白霜”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之一为齐墩果酸,化学式为
C30H48O3,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是葡萄的“天然卫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齐墩果酸由 30个碳原子、4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齐墩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齐墩果酸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D.可以用水洗净葡萄表面的“白霜”
6.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
A. C→CO2→CO
B. Mg→MgO→MgSO4
C. Fe→FeCl3→Fe(OH)3
D. NaOH→Na2CO3→NaCl
7.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 A、B、C三种物质各 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
质量变化如下:
物质 A B C D
{#{QQABRQCUogCoQAIAAAhCQQlSCAGQkBAACaoOhAAQMAAAgRFABAA=}#}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 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B. 参加反应的 A的质量为 5g
C.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C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8.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NO3、Na2CO3、BaSO4 B.Na2SO4、KOH、NaCl
C.H2SO4、Ca(OH)2、MgO D.CH3COOH、Ba(OH)2、Na2CO3
9.下列对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方法或者操作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B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稀硫酸、稀盐酸两种溶液 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
D 鉴别 CO2与 N2 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
10.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
像
实
向一定量 pH=3的
验 向生锈的铁钉中滴 向MnO2固体中滴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
盐酸溶液中不断加
设 加适量稀盐酸 加过氧化氢溶液 气瓶中燃烧
水稀释
计
A.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 34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 1分,共 17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已知亚硝酸的化学式为 HNO2,则亚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5)钡离子 ;
(6)O3中数字“3”的含义 。
12. 如下图是 5种粒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QQABRQCUogCoQAIAAAhCQQlSCAGQkBAACaoOhAAQMAAAgRFABAA=}#}
(1)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微粒 A和微粒 E分别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原子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在元素周期表中,溴位
于第 周期,请写出溴离子的符号 ;
(3)已知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HClO,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溴单质(Br2)与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相关解释、推理或结论错误的是
A.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也能吸收 CO气体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4.《功勋》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故事。
(1)于敏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氢弹原料中的氘是一种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 1的原子,
如图示意图能表示氘原子的是 (填字母,下同);
(2)2020年袁隆平团队成功种植了“海水稻”,海水稻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 7.2倍,有益
于人体健康。这里的硒是指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
(3)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中国核潜艇作出巨大贡献。潜艇供氧的反应原理为
2Na2O2+2CO2=2X+O2,则 X的化学式为 ;
(4)孙家栋参与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卫星升空需要用火箭运载,火箭发
射时,肼(N2H4)与四氧化二氮气体发生反应(反应条件已略去)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生成丙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 ;2024年 10月 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航天员的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 性。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 1分,共 11分)
15.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为实现 CO2的“零排放”而不断努力,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开展了探究。
{#{QQABRQCUogCoQAIAAAhCQQlSCAGQkBAACaoOhAAQMAAAgRFABAA=}#}
(1)如图 1所示的装置中,仪器 X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时,要组装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
置,用于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在图 1中选择合适装置并连接,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
序是 (填接口字母序号);
(3)利用如图 2实验所示装置研究 CO2的性质。
①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其中蕴含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浑浊的原因 ;
16.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 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的过程,并用 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 2和图 3。
(1)仪器 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图 3中 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 2中 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和 NaOH
B. 取图 2中 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 2中 c→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通过图 3中 f→g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的热量变化。
(4)通过图 3可知,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如果改用固体氢氧
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
或“不合理”)。理由是 。
四、分析与计算(共 6 分)
17.(2分)维生素 C含片是保健食品,化学式为 C6H8O6,请回答:
(1)计算维生素 C的化学式量 ;
{#{QQABRQCUogCoQAIAAAhCQQlSCAGQkBAACaoOhAAQMAAAgRFABAA=}#}
(2)维生素 C中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18.(4 分)某兴趣小组拟选用鸡蛋壳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捣碎后准
确称量 15.0 g,全部投入足量稀盐酸中,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
(说明: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设其它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
应)
(1)鸡蛋壳中的 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1分)
(2)计算蛋壳中 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3分)
{#{QQABRQCUogCoQAIAAAhCQQlSCAGQkBAACaoOhAAQMAAAgRFABAA=}#}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1-4,每题1分;5-10每题2分)
1-5 DDCDB 6-10 CDDCB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7分)
+6
11.(1)Ca(NO2)2 (2)N (3)H2SO4 (4)Ca(OH)2 (5)Ba2+
(6)每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2.(1)AC (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四;Br-
(3)Br2+H2O=HBr+HBrO
13. ABC
14.(1)A (2)元素 (3)Na2CO3 (4) 7:6 ; 吸附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15.(1)长颈漏斗 (2)afge (3)①湿润的石蕊棉团变红;CO2+H2O=H2CO3
②CO2+Ca(OH)2 =CaCO3↓+H2O
(1)HCl (2)12 (3)CD(4)放热;不合理;稀盐酸的溶剂是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热
四、分析与计算(17题2分;18题4分)
(1)176(2)3:4:3
(1)4.4 (2)66.7%泗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考试用时60分钟,共50分。
2.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否则,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 Ca-40;Cl-35.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食品干燥剂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经打磨后光亮的铁丝放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观察到白烟
D.把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盐酸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3. 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锌离子的符号为Zn2-
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C.锌原子的电子数为30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4.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固体硝酸铵和水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 葡萄皮上的“白霜”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之一为齐墩果酸,化学式为C30H48O3,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是葡萄的“天然卫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齐墩果酸由30个碳原子、4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B.齐墩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齐墩果酸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D.可以用水洗净葡萄表面的“白霜”
6.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
A. C→CO2→CO
B. Mg→MgO→MgSO4
C. Fe→FeCl3→Fe(OH)3
D. NaOH→Na2CO3→NaCl
7.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B. 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5g
C.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C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8.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NO3、Na2CO3、BaSO4 B.Na2SO4、KOH、NaCl
C.H2SO4、Ca(OH)2、MgO D.CH3COOH、Ba(OH)2、Na2CO3
9.下列对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方法或者操作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B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稀硫酸、稀盐酸两种溶液 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
D 鉴别CO2与N2 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
10.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像
实验 设计 向生锈的铁钉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向MnO2固体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足量红磷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
A.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4分)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7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已知亚硝酸的化学式为HNO2,则亚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5)钡离子 ;
(6)O3中数字“3”的含义 。
12. 如下图是5种粒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微粒A和微粒E分别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在元素周期表中,溴位于第 周期,请写出溴离子的符号 ;
已知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溴单质(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相关解释、推理或结论错误的是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也能吸收CO气体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4.《功勋》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精彩故事。
(1)于敏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氢弹原料中的氘是一种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的原子,如图示意图能表示氘原子的是 (填字母,下同);
(2)2020年袁隆平团队成功种植了“海水稻”,海水稻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有益于人体健康。这里的硒是指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
(3)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中国核潜艇作出巨大贡献。潜艇供氧的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 ;
(4)孙家栋参与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卫星升空需要用火箭运载,火箭发射时,肼(N2H4)与四氧化二氮气体发生反应(反应条件已略去)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生成丙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的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 性。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15.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为实现CO2的“零排放”而不断努力,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同学们对二氧化碳开展了探究。
(1)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时,要组装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在图1中选择合适装置并连接,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填接口字母序号);
(3)利用如图2实验所示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①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其中蕴含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浑浊的原因 ;
16.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通过图3中f→g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的热量变化。
(4)通过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如果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四、分析与计算(共 6 分)
17.(2分)维生素C含片是保健食品,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计算维生素C的化学式量 ;
(2)维生素C中 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
18.(4分)某兴趣小组拟选用鸡蛋壳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捣碎后准确称量15.0 g,全部投入足量稀盐酸中,电子秤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
(说明: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设其它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1)鸡蛋壳中的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1分)
(2)计算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