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卷(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化学开学考试卷
一、单选题 (共36题;共72分)
1.下图是我国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可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烟气中氧气、氮气体积比约为1:4
B.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完全燃烧
C.转动灯罩隔绝空气,可使灯火熄灭
D.水能吸收烟尘,还能吸收一氧化碳
2.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还要注意合理地搭配。课本“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下列是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食物:①炒青菜②蛋花汤③米饭④炒肉⑤鱼⑥刀削面⑦苹果。依据你所学知识的信息,帮我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 )
A.①⑦ B.⑤⑦ C.④⑤ D.③⑥
3.LED灯中使用了钇铝石榴石作为发光半导体材料。如图是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最外层有39个电子
C.元素符号为Y D.一个原子的质量为88.91g
4.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C.二氧化碳使正常降水呈酸性
D.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塞紧橡皮塞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液体
7.磷酸奥司他韦具有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其化学式为C16H31N2O8P。下列有关磷酸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B.磷酸奥司他韦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31:2
C.磷酸奥司他韦由58个原子构成
D.磷酸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B.铜丝用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可燃物燃烧的催化剂
B.铜的导电性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业
C.根据土壤酸碱性和植物生长的需要,可以向土壤中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医疗上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10.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碳酸钙、 、石灰石 B.碳酸氢钠、 、小苏打
C.氢氧化钠、 、纯碱 D.氢氧化钙、 、熟石灰
11.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B.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2不变色,纸花1、3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可得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1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
B.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13.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B.反应前后都存在N2分子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14.“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B.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1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用化学.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坏血病
B.霉变的大米多次淘洗后可以食用
C.人体内缺乏碘元素可引起贫血
D.向食品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既美观又保鲜
17.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点火发射成功,偏二甲肼是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之一,有关偏二甲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是有机物
B.偏二甲肼中含有12个原子
C.偏二甲肼中碳氮原子个数比是
D.偏二甲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8.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变大的过程中示数变小,所以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
B.气球先膨胀后变瘪,说明装置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
C.加入药品前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D.实验前称量装置质量后,只需将装置放入热水中即可引燃红磷
1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加熟石灰研磨检验铵态氮肥: 复分解反应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分解反应
C.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化合反应.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中和反应
2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P点表示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D.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2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能源:可燃冰、电能 B.合金:生铁、镁
C.氧化物:生石灰、氧化铁 D.混合物:石灰石、酒精
2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2 加足量铁粉、过滤
B 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通过澄清石灰水
C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无色酚酞,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 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 滴入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4.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香料。工业上可用物质A转化为乙醇(C2H6O),乙醇与丙烯酸(C3H4O2)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丙烯酸乙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乙醇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D.物质A在氧气完全燃烧有水生成,说明A中一定含有H、O元素
2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aO中混杂的 加稀盐酸。
B 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 加稀硫酸
C 除去CuO中含有的少量碳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6.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2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通电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向等质量的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28.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熟石灰区分硝酸铵和硝酸钾
D.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29.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发生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如下:①;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可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
D.CoCl2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3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能与氧化钙发生化合反应
B.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或气味
C.从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31.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32.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3.六边形结构作为大自然青睐的结构之一,频繁出现在岩石、雪花、细胞、蜂巢等结构中。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X、Z都属于盐类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一定是水 B.X与Z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X与Z都是碳酸盐 D.X与Z两种物质均可以转化成Y
3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词、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实现氧化钙到碳酸钙的转化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CO2用于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6.2024年4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二号01星发射升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卫星的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它们都属于合成材料
B.卫星燃料有液氢、煤油等,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C.太阳能电池板是卫星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负责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D.卫星上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优良性能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
3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或其意义填空。
(1)磷元素   ;
(2)氖气   ;
(3)铵根离子   ;
(4)3个二氧化氮分子   ;
(5)中数字“2”的意义   。
38.周末,小林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时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小林闻到冰箱内有异味,放入活性炭包除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小林为家中的水培植物添加了含硝酸钾的营养液,硝酸钾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小林洗衬衣时,为确定洗涤方式,仔细观察了衣服的标签,面料成分是65%棉、35%涤纶,面料成分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4)小林准备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午餐有红烧排骨、油焖大虾、馒头、小米粥,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午餐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   。
3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该变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选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2)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选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氧气
(3)为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丙中补充____(填“A”或“B”)。
A. B.
(4)由图示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三、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40.化学兴趣小组制取蒸馏水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水样是软水还是硬水,通常加入的试剂是   。
(2)过滤时主要除去水中   (选填“可溶性”、“难溶性”、“异味”或“色素”)杂质。
(3)为达到最好的吸附效果,加入的吸附剂是   (填名称)。
(4)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工业上利用硝酸铁、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高铁酸钠及另外两种钠盐和常见的液体氧化物,请写出上述方程式   。
(5)蒸馏水是   (选填序号)。
a.纯净物 b.软水 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7分)
41.小刚在某杂志中看到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便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
①制作豆腐时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 ;
②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③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猜想假设】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实验探究】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分钟,取1~2mL 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   溶液     有草酸钙生成
(2)在步骤(1)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 沉淀部分溶解, 且产生气泡 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2)中, 被溶解的沉淀是   ;产生的气体是CO2
【反思交流】
家庭中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   。
五、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42.我国芯片发展近年突飞猛进,其中高纯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制取高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制得,计算参加反应的甲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1.C
2.A
3.C
A. 由“金”字旁可知,钇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钇的元素符号为:Y,符合题意;
D.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不是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4.C
5.D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6.C
7.A
A、磷酸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A选项说法正确;
B、磷酸奥司他韦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酸奥司他韦是由磷酸奥司他韦分子构成的,1个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5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磷酸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则磷酸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解答此题要了解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问题。
8.D
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氢气用作清洁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9.A
A、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可燃物燃烧的氧化剂,不是催化剂 ,符合题意;
B、 铜的导电性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业 ,不符合题意;
C、 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呈碱性,根据土壤酸碱性和植物生长的需要,可以向土壤中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医疗上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氧气的氧化性分析;
B、根据铜的导电性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分析。
10.B
A、碳酸钙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不是俗称,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俗称是小苏打,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或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根据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俗名进行解答。
11.A
12.B
13.B
14.D
A. 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 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环境,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15.D
元素周期表中一方的信息: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该原子共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方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16.A
A、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败血症,缺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霉变的大米多次淘洗后不可以食用 ,原因是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引发肝癌,故白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性贫血,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食品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虽然使食品既美观又保鲜,但是食品添加剂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会伤害人体健康,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根据维生素C在人体中防止坏血病来解答
B、根据霉变的食物中有黄曲霉素会引发肝癌来解答;
C、根据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性贫血来解答;
D、根据食品添加剂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会伤害人体健康来解答。
17.B
A、 偏二甲肼含碳元素,是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偏二甲肼由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符合题意;
C、 偏二甲肼中碳氮原子个数比是 ,不符合题意;
D、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24:8:28,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确定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8.B
19.B
20.D
21.C
A、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而电能是可再生能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和合金,镁是金属单质,故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和氧化铁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该分类正确,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酒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属于不可,三大化石燃料和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地热能、电能等是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B、根据常见的合金,金属来解答;
C、根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
D、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来解答。
22.D
A. 铁粉不与氯化亚铁反应,铁粉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混合物加足量铁粉、过滤,除去的是主要物质(CuCl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B. 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主要物质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C. 软水与硬水都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鉴别硬水与软水,应选择肥皂水,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错误;
D.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向NaOH溶液样品中滴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Ca(OH)2,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正确。
故答案为:D。
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3.B
24.C
25.A
A、加稀盐酸,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符合题意;
B、加硫酸,真黄金无明显变化,假黄金中因有锌表面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 在氧气流中加热 ,碳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再将滤液蒸发结晶 ,分离出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根据除杂时不能改变原物质分析;
B、根据金不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C、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分析。
26.A
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这是作为淀粉检验的一种方法,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淀粉,推理正确,所以选A;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所以B不正确;
有的金属与盐酸反应能放出气体(氢气),碳酸盐与酸反应也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不正确,也可能是碳酸盐,所以C不正确;
灯泡能够发光和放热,但不是燃烧,所以D不正确。
故选A
27.B
28.B
A. 二氧化锰与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生成更多的气泡,用二氧化锰可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稀盐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性、中性溶液均不变色,所以用无色酚酞溶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氢氧化钙与硝酸钾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即用熟石灰可以区分硝酸铵和硝酸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黄金中的金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与稀盐酸接触后无明显现象,黄铜中的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所以用稀盐酸可以区分黄金和黄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区分物质的方法:1. 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 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29.C
A. 根据可知,钴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说明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能与酸性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而氯化氢气体显酸性,所以氢氧化钴不能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说明CoCl2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和氯化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可知,钴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能与酸性溶液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推断出CoCl2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和氯化钙分析。
30.C
31.C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 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反应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改变,因此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32.C
A.大理石成分为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钛合金和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制造人造骨,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C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发生反应,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大理石、合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找出与其相对应的用途进行判断。
33.B
34.D
35.D
36.A
37.(1)P
(2)Ne
(3)
(4)3NO2
(5)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磷元素用元素符号P表示。
(2)氖气由氖原子构成,所以氖气用元素符号Ne表示。
(3)1个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铵根离子用表示。
(4)1个二氧化氮分子用NO2表示,3个二氧化氮分子即3NO2。
(5)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原则分析。
(2)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3)1个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4)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5)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1)磷元素用元素符号P表示。故填:P 。
(2)氖气由氖原子构成,所以氖气用元素符号Ne表示。故填:Ne。
(3)1个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铵根离子用表示。故填:。
(4)1个二氧化氮分子用NO2表示,3个二氧化氮分子即3NO2。故填:3NO2。
(5)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u2+中的“2”表示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一个铜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8.(1)吸附
(2)复合肥
(3)涤纶
(4)维生素
39.(1)B
(2)A
(3)B
(4)分子分解为原子
(1)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
(2)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A。
(3)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故答案为:B。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1)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40.(1)肥皂水
(2)难溶性
(3)活性炭
(4)
(5)abc
(1)硬水和软水的鉴别通常是用肥皂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2)过滤操作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通常在净水中来吸附色素和异味。
(4)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工业上利用硝酸铁、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高铁酸钠及另外两种钠盐(氯化钠和硝酸钠)和常见的液体氧化物水,该反应的方程式:。
(5)蒸馏水是纯净物,属于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abc.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来解答;
(2)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解答;
(4)根据硝酸铁、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硝酸钠和水来解答;
(5)根据蒸馏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软水来解答。
41.硫酸钙;产生白色沉淀;醋酸钙;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钙;除去菠菜中含有的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1)① 制作豆腐时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分钟,取1~2mL 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硫酸钙溶液,硫酸钙溶液与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② 因为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所以在步骤(1)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则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醋酸钙。
③ 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则步骤(2)中,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产生的气体是CO2。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家庭中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除去菠菜中含有的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1)① 根据制作豆腐时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分析。
② 根据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分钟,取1~2mL 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硫酸钙溶液,硫酸钙溶液与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分析。
42.460g
解:设参加反应的甲酸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甲酸的质量为460g。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甲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年中考物理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浙江专用):01 声现象(含解析)

下一篇: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2022-2023下学期3月份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