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一) (含解析)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2 (苏教版2019)

专题质量检测(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宿迁高二检测)近年来我国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事业成果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富含氖元素,20Ne和21Ne互为同位素
B.“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外壳使用酚醛树脂作为烧蚀材料,酚醛树脂属于纯净物
C.“问天实验舱”太阳能翼使用柔性砷化镓作电池材料Ga含有31个中子
D.“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钛合金材料制造耐压球壳,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2.(2024·苏州高二检测)有一种分子(分子式为C3H2),该分子过去只是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现在一个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这种稳定的分子。该分子也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含碳的分子如何在太空中形成,刚接触到这个分子时,有人认为是a、b两种结构中的某一种(如图所示),如果取其样品继续研究,你认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b
①a、b分子属于同分异构体
②若用C3HD(D即2H)示踪,燃烧后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O、D2O和HDO,可推测应为b
③a、b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及加聚反应
④a、b中的所有原子都应处于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徐州高二检测)材料的发展与化学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青铜熔点低于纯铜
B.中华彩瓷第一窑唐代铜官窑的彩瓷是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C.“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
D.我国率先合成的全碳纳米材料石墨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石墨炔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4.(2024·南京高二检测)“人造太阳”可照亮地球。“人造太阳”是通过氘(D)氚(T)核聚变反应而实现的。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有新的出路,也为全世界持续多年的能源危机找到一个终极解决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与氚互为同素异形体 B.D2、T2、DT的摩尔质量相同
C.T转化为D发生化学变化 D.D2、T2、DT均属于单质
5.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可用于抑制艾滋病毒。关于放射性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12C的同素异形体 B.与12C互为同位素
C.与14N所含中子数相同 D.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6.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①为道尔顿实心球模型;②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③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模型;⑤为玻尔轨道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⑤④②
7.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8.依据物质结构与反应原理分析,下列演绎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可推知BeCl2也为分子晶体
B.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可推知钴、镍也可能会钝化
C.CH3COO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HOOC—COOH(H2C2O4,草酸)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镁,也可由FeCl3·6H2O制备FeCl3
9.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如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0.12 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10.(2024·宿迁高二检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学习化学需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有利于我们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
C.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1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结构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
B.物质的结构包括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空间结构等
C.物质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或研究的程度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变化
D.物质的结构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认识,从宏观上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12.(2024·泰州高二检测)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①铊(Tl)位于周期表第6周期且与铝同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②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③锂溶于水生成碱的碱性比NaOH强;④锶与镁同族,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⑤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13.(2024·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酸性:HClO4>H2SO4
C.非金属性:N>P
D.原子半径:r(C)<r(Si)<r(A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3分)Ⅰ.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    ,电荷数为    ,α反粒子符号可表示成    。
Ⅱ.(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填序号)。
(3)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是    (填字母)。
A.火药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D.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15.(15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   (填“高”或“低”),用电子式表示D的形成过程                。
(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4)取1.6 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 224 mL H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      g。
16.(16分)(2024·镇江高二检测)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请用该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H2、CO2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    (填序号)。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生成气体的溶解性 ③反应条件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气体的密度
(2)探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做了如图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是他所做的实验及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       ;
②       ;
③       。
(3)在获得氨气的主要性质后,小明决定自己来制取氨气,他先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他准备分别用以下两种化学反应来制备氨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完成氨气的实验制备方案。
①2NH4Cl(s)+Ca(OH)2(s)CaCl2+2NH3↑+2H2O
②CaO(s)+NH3·H2O(浓)NH3↑+Ca(OH)2
若选择反应①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需要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下同)作为NH3发生装置,若用D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由    端进入。若选择反应②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需要用图中装置    作为NH3发生装置。
17.(17分)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序号 元素 结构及性质
① A A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②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③ C C单质分子中含化学键数最多,单质稳定,但其原子较活泼
④ D 通常情况下,没有正化合价,A、B、C都能与D化合
⑤ E E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ⅣA族
(1)如果A与冷的浓硝酸作用发生钝化,工业上冶炼A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的氯化物的浓溶液分别滴入冷水、热水中,得到黄色和红褐色液体,区别两种液体哪种是胶体的方法是      
       。
(3)B与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E与D可以按原子个数比为2∶1、1∶1形成两种化合物X、Y,区别X、Y这两种物质的实验方法为                  ,E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N,所含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请写出M的电子式:      ,N的化学式:    。
(5)在上述五种元素中,选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甲,甲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甲的化学式为    。
专题质量检测(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宿迁高二检测)近年来我国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科技事业成果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富含氖元素,20Ne和21Ne互为同位素
B.“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外壳使用酚醛树脂作为烧蚀材料,酚醛树脂属于纯净物
C.“问天实验舱”太阳能翼使用柔性砷化镓作电池材料Ga含有31个中子
D.“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钛合金材料制造耐压球壳,钛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解析:A 20Ne和21Ne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故属于同位素,A正确;酚醛树脂属于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属于混合物,B错误Ga含有的中子数=70-31=39,C错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错误。
2.(2024·苏州高二检测)有一种分子(分子式为C3H2),该分子过去只是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现在一个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这种稳定的分子。该分子也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含碳的分子如何在太空中形成,刚接触到这个分子时,有人认为是a、b两种结构中的某一种(如图所示),如果取其样品继续研究,你认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b
①a、b分子属于同分异构体
②若用C3HD(D即2H)示踪,燃烧后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O、D2O和HDO,可推测应为b
③a、b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及加聚反应
④a、b中的所有原子都应处于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 a、b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正确;a、b分子中的H原子都是等效H原子,不能推测出结构,②错误;a、b分子含双键,均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③正确;a、b分子均为平面结构,④正确。
3.(2024·徐州高二检测)材料的发展与化学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青铜熔点低于纯铜
B.中华彩瓷第一窑唐代铜官窑的彩瓷是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C.“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
D.我国率先合成的全碳纳米材料石墨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石墨炔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B 青铜属于铜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分金属,青铜的熔点低于纯铜,A项正确;中华彩瓷第一窑唐代铜官窑的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生产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B项错误;乙烯(CH2CH2)、四氟乙烯(CF2CF2)中都含有碳碳双键,乙烯、四氟乙烯可通过加聚反应共聚制备高分子材料ETFE膜,C项正确;石墨炔和石墨烯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正确。
4.(2024·南京高二检测)“人造太阳”可照亮地球。“人造太阳”是通过氘(D)氚(T)核聚变反应而实现的。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有新的出路,也为全世界持续多年的能源危机找到一个终极解决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与氚互为同素异形体
B.D2、T2、DT的摩尔质量相同
C.T转化为D发生化学变化
D.D2、T2、DT均属于单质
解析:D 氘和氚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A错误;D2、T2、DT中D和T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同,B错误;T转化为D是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2、T2、DT都是氢的单质,D正确。
5.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可用于抑制艾滋病毒。关于放射性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12C的同素异形体
B.与12C互为同位素
C.与14N所含中子数相同
D.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B 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A错误;14C与12C互为同位素,B正确;14C与14N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则中子数不同,C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6.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①为道尔顿实心球模型;②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③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模型;⑤为玻尔轨道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⑤④②
解析:C 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轨道模型、近代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模型。
7.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解析:C 化学家提出的假设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凯库勒提出的苯分子结构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苯分子的性质及其不饱和度问题,但是随后通过实验发现关于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的说法是错误的。
8.依据物质结构与反应原理分析,下列演绎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可推知BeCl2也为分子晶体
B.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可推知钴、镍也可能会钝化
C.CH3COO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推知HOOC—COOH(H2C2O4,草酸)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镁,也可由FeCl3·6H2O制备FeCl3
解析:C Al与Be性质相似,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可推知BeCl2也为分子晶体,A正确;铁、钴、镍都是第4周期Ⅷ族元素,具有相似性,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则钴、镍也可能会钝化,B正确;CH3COOH没有还原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HOOC—COOH(草酸)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HCl能抑制MgCl2的水解,也能抑制FeCl3的水解,故题图装置可以制备无水氯化镁,也可由FeCl3·6H2O制备FeCl3,D正确。
9.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如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0.12 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解析:B 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A错误;由图示可知,石墨烯中碳原子间均通过共用电子对即共价键结合,B正确;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是化合物,而石墨烯是碳单质,C错误;0.12 g石墨烯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其个数为6.02×1021,D错误。
10.(2024·宿迁高二检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学习化学需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有利于我们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
C.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解析:D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的科学,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A正确;学习化学需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两者相互结合有利于我们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B正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与物质的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故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C正确;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错误。
1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结构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
B.物质的结构包括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空间结构等
C.物质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或研究的程度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变化
D.物质的结构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认识,从宏观上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说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解析:B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结构,A错误;物质的结构不随人们的认识和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如果在外界的作用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物质就变成了其他物质,C错误;从微观上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D错误。
12.(2024·泰州高二检测)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①铊(Tl)位于周期表第6周期且与铝同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②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③锂溶于水生成碱的碱性比NaOH强;④锶与镁同族,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⑤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
解析:C 铊(Tl)位于第6周期且与铝同族,Tl的金属性比Al强,故Tl与NaOH溶液不反应,铊(Tl)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①错误;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从上到下有递变性,则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②正确;金属性:Li<Na,碱性:LiOH<NaOH,③错误;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知同主族Sr对应的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④正确;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不如H2S稳定的气体,⑤错误;综上分析可知,①③⑤错误。
13.(2024·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酸性:HClO4>H2SO4
C.非金属性:N>P
D.原子半径:r(C)<r(Si)<r(Al)
解析:A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则酸性:HClO4>H2S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不符合题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N>P,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同一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小,原子半径:r(C)<r(Si)<r(A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3分)Ⅰ.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α反粒子符号可表示成He2-。
Ⅱ.(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3)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是C(填字母)。
A.火药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D.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解析:所谓“反物质”,它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带负电荷。在茫茫宇宙中是否有“反物质”的存在,这是目前物理学家和天体学家关注的焦点。
15.(15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沸点比A与Si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高(填“高”或“低”),用电子式表示D的形成过程。
(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Ⅷ族。
(4)取1.6 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 224 mL H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最多能得到CaCO31.1g。
解析:(1)Ca是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为F元素,钙与氟形成CaF2,为离子化合物,F与Si形成的化合物为SiF4,为共价化合物,故沸点:CaF2高于SiF4。 表示D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3)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此为氢氧化亚铁到氢氧化铁的转变过程,所以M为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Ⅷ族。(4)224 mL(标准状况)H2为=0.01 mol,由Ca+2H2OCa(OH)2+H2↑知,Ca为0.01 mol,样品中CaO的质量分数为3.5%,故CaO的质量为1.6 g×3.5%=0.056 g,n(CaO)==0.001 mol,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根据钙元素守恒可知,n(CaCO3)=n(Ca)+n(CaO)=0.01 mol+0.001 mol=0.011 mol,碳酸钙的质量为0.011 mol×100 g·mol-1=1.1 g。
16.(16分)(2024·镇江高二检测)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请用该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H2、CO2三种气体的反应原理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的因素:①③(填序号)。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生成气体的溶解性 ③反应条件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气体的密度
(2)探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做了如图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是他所做的实验及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
③氨气能跟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
(3)在获得氨气的主要性质后,小明决定自己来制取氨气,他先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他准备分别用以下两种化学反应来制备氨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完成氨气的实验制备方案。
①2NH4Cl(s)+Ca(OH)2(s)CaCl2+2NH3↑+
2H2O
②CaO(s)+NH3·H2O(浓)NH3↑+Ca(OH)2
若选择反应①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需要用图中装置A(填字母,下同)作为NH3发生装置,若用D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由e端进入。若选择反应②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需要用图中装置B或C作为NH3发生装置。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还是液体以及反应条件,如加热等。(2)根据实验可知,气体是由上到下充满试管的,充满氨气的试管能形成喷泉且形成的溶液使酚酞显红色,从而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能跟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3)反应①需要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则选取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用装置D装置收集时,气体由e端进入;若选择反应②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则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即选取装置B或C。
17.(17分)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序号 元素 结构及性质
① A A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②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③ C C单质分子中含化学键数最多,单质稳定,但其原子较活泼
④ D 通常情况下,没有正化合价,A、B、C都能与D化合
⑤ E E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ⅣA族
(1)如果A与冷的浓硝酸作用发生钝化,工业上冶炼A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3CO2+2Fe。
(2)A的氯化物的浓溶液分别滴入冷水、热水中,得到黄色和红褐色液体,区别两种液体哪种是胶体的方法是让一束光分别透过两种液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胶体,无此现象的为溶液。
(3)B与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Mg2+<N3-(用离子符号表示)。
(4)E与D可以按原子个数比为2∶1、1∶1形成两种化合物X、Y,区别X、Y这两种物质的实验方法为分别加入MnO2,有大量气泡产生的为H2O2,E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N,所含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请写出M的电子式:H︰︰H,N的化学式:N2H4。
(5)在上述五种元素中,选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甲,甲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甲的化学式为NH4H。
解析:①A的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相差一个氯原子,A具有可变化合价,且其常温下遇冷的浓硝酸钝化,故A为Fe,两种氯化物分别为FeCl2和FeCl3。工业上用CO还原Fe2O3而制得铁;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溶液与胶体。②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则B为12号元素Mg。③N原子较活泼,形成的N2却很稳定,因为含有一个氮氮三键;Mg2+和N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半径:Mg2+<N3-。④通常情况下,D无正价,但可以与Fe、Mg、N相结合,则应为O元素。⑤H有负一价,故可以排在ⅦA族,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故可排在ⅣA族。以此解答各题。(4)H2O2中加入MnO2可产生O2。NH3和H2O均为10电子,N2H4和H2O2均为18电子。(5)N为阳离子,H-为阴离子,N中含有共价键。
7 / 7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