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末测试
考试时间 40分钟 分值 50分
一、 选择题(共 20分)
【1~14 每题均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1 分,共 14 分。】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发人工智能 B.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C.研发新物质 D.使用清洁能源
2.空矿泉水塑料瓶应投入的垃圾箱上的标识是
A.湿垃圾 B.有害垃圾 C.可回收物 D.干垃圾
3.下列仪器的名称正确的是
A.萄土网 B.坩锅钳 C.椎形瓶 D.燃烧匙
4.下列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氢 H,碳 C,氧 O,硫 S B.碳 C,磷 P,硫 S,硅 SI
C.钠 Na,铝 Al,汞 Ag,镁 Mg D.氮 N,氯 Cl,钙 CA,氧 O
5.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A.氦气:He2 B.水:HO C.氧气:O D.二氧化碳:CO2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
7.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某同学提出“84 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A.建立假设 B.获得结论 C.提出问题 D.收集证据
8.75%医用酒精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毒液,在运输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A.易燃液体 B.有毒 C.腐蚀品 D.爆炸品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氧化汞 点 燃 汞+ 氧气 B.硫 + 氧气 点 燃 二氧化硫
C.锌 + 盐酸→氢气 + 氯化锌 D.二氧化碳+水→碳酸
10.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液态氧 B.医用酒精、高锰酸钾
C.人体呼出的气体、食盐水 D.冰水共存物、二氧化碳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1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鉴别红磷和二氧化锰固体 取样,观察固体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检验 CO2 C.过滤 D.滴加液体
13.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中绿色植物发挥着重要作用
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D.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14.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
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加热铜丝约 20s 左右白磷开始燃烧
B.反应时,集气瓶内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C.该实验中白磷未将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
D.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等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15~17 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6 分。有 2 个正确选项的,选对 1 个得 1 分,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5.如图是柠檬酸分子模型示意图,有关化学模型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模型可以精确预测所有化学反应的结果
B.化学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C.化学模型总是能完全反映真实世界的化学过程
D.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或预测物质具有的性质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2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
1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实验
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集气瓶中的水,排
集气瓶中的水,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
出空气,收集更纯 软塑料瓶中的水,作反
解释 吸收产物和放出 溅落熔融物,防止集
的气体;方便观察 应物
的热量 气瓶炸裂
收集情况
选项 A B C D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做完实验后,废水直接倒入水池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六、简答题(共 30 分,每空 1 分)
18.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等现象。小丽提出问题: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一定是
化学变化吗?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作出猜想】猜想一:(1);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 由 a 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① 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 新物质(2),蜡烛燃烧为(3)
b.用手触摸烧杯,微热
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由现象可知白炽灯通电发光
观察通电前、中、后的 b.通电中:发出白光,用手触 (4)(填“有”或“没有”)新物
②
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摸灯泡,感觉热; 质生成,是(5)(填“物理”或
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3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
将干冷的
玻璃片放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玻璃片上 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物质,属
③ 在试管上
有(6)。 于物理变化。
方,加热试管中水至沸
腾
向大理石 块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了新
④ 上滴加稀 且石灰石变小,烧杯中澄清石
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盐酸 灰水(7)。
【实验结论】猜想(8)(填“一”或“二”)正确。
【交流反思】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9)。
19.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
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10) 。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选择 B 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文字表达式为(11);若
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12)(填序号)。
(3)用装置 E 收满一瓶氧气后,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气体,水应从(13)(选填①或②)端进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与 B 相比,选用 C 装置的优点是(14);反应文字表达式为(15);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16)(选填“D”或“F”或“G”),验满方法是(17)。
(5) )将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如图装置相连接,一段时间
后,三通管(18)(填“上”或“下”)方火焰先熄灭。这一现象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19)。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4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
20.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自制简易净水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作品展示】:
(1)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的泥沙等难溶杂质,与实验室中(20)操作作用相同;
【原理探究】小明同学利用如下图 1 所示装置对浑浊的河水(已经静置)进行过滤。
请回答相关问题:
(2)图 1 中还缺少的仪器是(21),图 1 中,还存在的错误是(22)。
(3)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 2 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23)(填序号)。
(4)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24)(写出一条即可)。
【评价作品】
(5)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评价不合理的是(25)。
A.得到的净化水是纯净物 B.制作材料廉价易得
C.制作简单,操作简便 D.作品设计简洁美观
21.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同学们对蔗糖的成分展开探究。
【分析生活实例】
生活实例: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物质(炭黑)。
(1)资料: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含碳酸根的化合物等除外),有
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26)(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初步猜想:蔗糖中除含有(27)元素,还含有其他元素。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5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在空气中点燃蔗糖,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 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液体(可确定为水),
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观察现象。
方案二 将蔗糖放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 容器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炭黑),容器
观察现象。 壁上有液体(可确定为水)。
(3)结论和反思:蔗糖是由(28)三种元素组成的。
(4)你会选择(29)(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实验方案,原因是(30)。
八年级化学 共 6 页 第 6 页
{#{QQABJQA9xgg4gBRACa5rUQEAC0uQkJERJSoGRVCWqAxqAQNAFIA=}#}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A C D A D A C A B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C D C D BD B B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0分。每空1分)
18. (1)一定都是化学变化(2)水(3)化学(4)没有(5)物理
(6)水雾 / 水滴 / 水珠(7)变浑浊(8)二(9)有无新物质产生
19. (10)长颈漏斗(11)(12)A(13)①
(14)可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获得平稳气流
(15)碳酸钙+盐酸
(16)F(17)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集满
(18)下(19)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 (完整得分)
20. (20)过滤(21)玻璃棒(2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内壁
(23)③①②
(24)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 滤纸破损 / 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25)A
21. (26)化学性质(27)碳(28)碳、氢、氧(29)方案二
(30)方案一是在空气中点燃蔗糖,空气中也含有氧元素,无法证明产物中的氧元素来自蔗糖还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