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023·苏州中考改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2.(2024·湖北中考)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下列有关铜锡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材料
B.熔点高于纯铜
C.硬度低于纯锡
D.铜、锡均能与稀硫酸反应
3.(2023·自贡中考)现有体积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4.钯(Pd)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钯镍合金在电子工业等有广泛应用。已知钯、铜、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Ni>Cu>Pd,下列可以验证三者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在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 )
A.Ag和Fe B.Ag
C.Ag和Zn D.Fe和Zn
6.下列有关金属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细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铁
B.实验②可以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C.③中有气泡产生
D.④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7.(2023·贵州中考)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高铁电传输系统的材料主要含铜,是利用了铜良好的 性。
(2)高铁轨道、车厢、附属设施使用大量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小组同学探究合金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Cu、Fe、Al和Mg的四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如图1所示。
①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丙、丁烧杯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其理由是 。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Al放入刚反应结束的乙烧杯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
③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一、二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Fe>Cu
B.实验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AlCl3
C.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变小
D.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
(3)某铝合金可能含有Al、Mg、Cu中的两种或三种。现提供n g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请设计实验确定该铝合金的成分,写出依据实验获取的证据和合金可能的成分: 。
(4)目前,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CO反应生成Fe的化学方程式: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Fe>Cu>R;
猜想三: 。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项目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① 猜 想 一 正 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②
【实验反思】将金属丝插入稀盐酸前先打磨金属丝的目的是 (填字母)。
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
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
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
【拓展应用】已知一种金属加入两种比它弱的金属盐溶液的混合液中,会先置换出最弱的金属,再置换出第二种金属。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种;BC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活动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023·苏州中考改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C)
2.(2024·湖北中考)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其主要成分为铜锡合金。下列有关铜锡合金说法正确的是(A)
A.属于金属材料
B.熔点高于纯铜
C.硬度低于纯锡
D.铜、锡均能与稀硫酸反应
3.(2023·自贡中考)现有体积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D)
A.X>Y>Z   B.X>Z>Y
C.Y>Z>X D.Z>Y>X
4.钯(Pd)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钯镍合金在电子工业等有广泛应用。已知钯、铜、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Ni>Cu>Pd,下列可以验证三者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组合是(A)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在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A)
A.Ag和Fe B.Ag
C.Ag和Zn D.Fe和Zn
6.下列有关金属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
A.①中细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铁
B.实验②可以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C.③中有气泡产生
D.④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7.(2023·贵州中考)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高铁电传输系统的材料主要含铜,是利用了铜良好的 导电 性。
(2)高铁轨道、车厢、附属设施使用大量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小组同学探究合金中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和外形相同的Cu、Fe、Al和Mg的四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如图1所示。
①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的实验现象是 甲烧杯中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②在丙、丁烧杯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其理由是 镁完全反应的时间小于铝完全反应的时间 。
【实验二】把一定质量的Al放入刚反应结束的乙烧杯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
③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由实验一、二可知,金属活动性:Mg>Al>Fe>Cu
B.实验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AlCl3
C.实验二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变小
D.实验一,若丁中固体有剩余,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
(3)某铝合金可能含有Al、Mg、Cu中的两种或三种。现提供n g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请设计实验确定该铝合金的成分,写出依据实验获取的证据和合金可能的成分: 取n g铝合金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若固体全部溶解,则铝合金含有Al、Mg,若有未溶解的红色固体,则铝合金含有Al、Mg、Cu或Al、Cu 。
(4)目前,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CO反应生成Fe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Fe>Cu>R;
猜想三: Fe>R>Cu 。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项目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① R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猜 想 一 正 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② 红热,不燃烧 
【实验反思】将金属丝插入稀盐酸前先打磨金属丝的目的是 A (填字母)。
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
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
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
【拓展应用】已知一种金属加入两种比它弱的金属盐溶液的混合液中,会先置换出最弱的金属,再置换出第二种金属。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在A点时,溶液里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3 种;BC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NO3)2===Cu+Zn(NO3)2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知识清单+考点精讲) 2024-2025五年级下册英语 人教PEP版(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4-2025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