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活动8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跨学科实践活动8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1.(2024·烟台中考)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2024·重庆中考A卷)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
C.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
3.(2024·扬州中考)海洋是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海水经过滤可获得饮用水
C.海水经蒸发可获得粗盐
D.利用海洋潮汐能可以发电
4.(2024·滨州中考)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5.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请写出文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 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①60 ℃将10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然后降温到40 ℃,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36.1 g。
②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20~30 ℃ 。
③如图所示,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 C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6.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的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海洋强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参观场馆、采访专家、实验模拟等形式,就“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海洋资源
【参观场馆】同学们走进贵州XX海洋馆,认真学习了有关海洋资源的知识,参观结束时海洋馆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赠送了海水样品。
【归纳总结】
(1)海洋除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外,还可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 化学资源(或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写一种)。
(2)海水中的氯、钠、镁、钾、溴等11种 元素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质量的99.8%以上,从中可以提取50多种化学物质。
活动二:了解海水淡化
【采访专家】同学们来到XX大学,聆听有关专家介绍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除盐率可高达96%。
【交流心得】
(3)将海水蒸发淡化的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
(4)淡化后的海水属于软水,其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活动三:模拟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NaCl。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海水样品模拟海水晒盐。
【实验模拟】取少量海水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海水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海水,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
【实验分析】同学们利用海水中两种主要物质的溶解度表(如表所示),对海水晒盐的过程进行分析。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
(5)海水晒盐利用的原理是 蒸发 结晶。
(6)海水晒盐过程中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氯化钠 ,原因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蒸发过程中结晶析出,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蒸发过程中,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不易析出 ;剩余海水为这种物质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7)实验停止后,剩余海水温度恢复至20 ℃,此时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26.5% (精确到0.1%)。
(8)若将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盐,原因是 若将海水完全蒸干,氯化钙等杂质会留在所得氯化钠固体中,导致得到的盐不纯,增加了分离它们的难度和成本 。
【成果分享】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真正认识世界,合理开发资源,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跨学科实践活动8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1.(2024·烟台中考)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2024·重庆中考A卷)海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关于海水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绝大多数
C.蒸馏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相同条件下海水的导电能力比纯水弱
3.(2024·扬州中考)海洋是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海水经过滤可获得饮用水
C.海水经蒸发可获得粗盐
D.利用海洋潮汐能可以发电
4.(2024·滨州中考)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5.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请写出文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 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①60 ℃将10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然后降温到40 ℃,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②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
③如图所示,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6.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的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海洋强国。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参观场馆、采访专家、实验模拟等形式,就“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海洋资源
【参观场馆】同学们走进贵州XX海洋馆,认真学习了有关海洋资源的知识,参观结束时海洋馆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赠送了海水样品。
【归纳总结】
(1)海洋除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外,还可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 (写一种)。
(2)海水中的氯、钠、镁、钾、溴等11种 (填“元素”“原子”或“单质”),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质量的99.8%以上,从中可以提取50多种化学物质。
活动二:了解海水淡化
【采访专家】同学们来到XX大学,聆听有关专家介绍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除盐率可高达96%。
【交流心得】
(3)将海水蒸发淡化的过程属于 变化。
(4)淡化后的海水属于软水,其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活动三:模拟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NaCl。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海水样品模拟海水晒盐。
【实验模拟】取少量海水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海水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海水,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
【实验分析】同学们利用海水中两种主要物质的溶解度表(如表所示),对海水晒盐的过程进行分析。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
(5)海水晒盐利用的原理是 结晶。
(6)海水晒盐过程中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原因是 ;剩余海水为这种物质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7)实验停止后,剩余海水温度恢复至20 ℃,此时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8)若将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盐,原因是 。
【成果分享】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真正认识世界,合理开发资源,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2平行线(判定与性质)同步练习(含详解)

下一篇:广东省江门市七校联考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数学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