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
第I卷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为直角三角形是( )
A. B.
C. D.
3. 在中,画出边上的高,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生活实物中,没有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A. 太阳能热水器 B. 活动衣架
C. 三脚架 D. 篮球架
5. 如图,在和中,已知,,再添加一个条件,如果仍不能证明成立,则添加的条件是( )
A. B. C. D.
6. 如图,在中,,,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M,N两点,直线MN交AC于点D,交于点E,若,则AC的长度为( )
A. 9 B. 8 C. 7 D. 6
7. 如图,在中,,点D,E,F分别在边,上,且满足,,则∠FDE的度数为(  )
A. 75° B. 80° C. 65° D. 95°
8. 如图,张华同学用7块高度都是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墙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点C在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的长是( )
A. B. C. D.
9. 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以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的值为()
A. B. C. D.
10. 如图,在中,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过点O作于点D.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点O到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3分)
1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12. 下列几组数:①8,15,17;②1,2,;③0.3,0.4,0.5;④,,;⑤12,16,20.其中是勾股数的有______.(填序号)
13. 如图,阴影部分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若在图中剩余的方格中涂黑一个正方形,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涂法有__________种.
14. 如图已知长方形中,,在边上取一点E,将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上的点F,则的长为________.
15. 如图,已知长方体长,宽,高,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cm.
第Ⅱ卷 (共55分)
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55分)
16. 如图,在△ABC中,∠C=90°,∠ABC=60°.
(1)过点B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标注有关字母,不用写作法和证明);
(2)若AC=9,求点D到AB的距离.
17. 已知∶如图,F、C是上两点,且.
求证∶
(1);
(2).
18. 如图,在中,,,,点D为内一点,且,.
(1)求BC的长;
(2)求图中阴影部分(四边形)面积.
19. 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中有一个,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中作出关于直线对称的;
(2)在直线上找一点Q,使的长最短.这个最短长度的平方值是_______;
(3)图中若有格点P满足是以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格点P有_______个.
20.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翻译成现代文为:如图,秋千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尺,于E),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尺),求秋千绳索(或)的长度.
21. 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C,且,过C作交于点E,连接.
(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
22.
(1)问题发现:
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我们把具有这种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
如图1,和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且,分别连接,.求证:;(请在下面的证明过程中填写上理由或数学式)
证明:
在和中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2,和都是等腰三角形,即,,且,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请判断线段与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如图3,若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中边上的高,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不说明理由.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9.3 安全用电 同步练 2024--2025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下一篇:第19章 生活用电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4--2025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