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纯碱 火碱 烧碱 B.盐酸 氯酸 食盐
C.熟石灰 消石灰 氢氧化钙 D.硫酸 氢硫酸 亚硫酸
2.梳理和归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NaHCO3的描述错误的是
A.俗称:苏打 B.用途:可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C.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D.化学性质:可与稀HCl、稀H2SO4反应
3.下列有关碳酸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俗名:小苏打 B.性质: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用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生产:侯氏制碱法获得
4.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
A.A与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与D的质量比
B.若C、D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B是酸溶液,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水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5.对化学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不一定有水
B.若C为MgC12,则A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C.C为盐、D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中和反应
D.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
6.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丙和丁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丙是铜,丁是二氧化碳,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甲是酸溶液,则丙和丁一定有一种是盐
7.糕点制作时所用的发酵粉中含有小苏打,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
A.NaCl B.NaHCO3 C.Na2CO3 D.CaCO3
8.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9.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C.氯化钾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D.化肥的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10.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在稀硫酸中有H+和,所以稀硫酸能导电
C.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草木灰和碳酸氢铵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将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肥效
11.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水能够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C.“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开发利用新能源,将逐步代替化石燃料
12.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3.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下列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常用钠单质与二氧化碳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B.性质: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C.用途: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D.组成: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
14.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X+酸=盐+水;(2)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氧化铜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1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16.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
17.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aO+H2O===Ca(OH)2 B.Na2SO4+BaCl2===BaSO4↓+2NaCl
C.2H2O22H2O+O2↑ D.Zn+H2SO4===ZnSO4+H2↑
1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1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20.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
1.C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火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属于同一种物质,故A不合题意;
B、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二者与氯酸不是同种物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和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同种物质,故C符合题意;
D、硫酸、亚硫酸和氢硫酸是三种不同的物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A
A、俗称小苏打,A错误。
B、碳酸氢钠可作发酵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B正确。
C、碳酸氢钠白色固体,C正确。
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故选:A。
3.D
A、碳酸钠俗名苏打,故A错误;
B、碳酸钠与氯化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钠碱性较强不适宜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C错误;
D、碳酸钠可由侯氏制碱法获得,故D正确。
故选D。
4.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C与D的质量,说法错误;
B、产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等,说法正确;
C、若B是酸溶液,则C和D不一定有一种是水,如硝酸银与稀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银和硝酸产物中无水生成,说法错误;
D、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说法错误;
故选:B。
5.C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是酸,B不一定是碱,可以是金属,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水,A正确;
B、若C为MgC12,可能是Mg和稀盐酸反应,可能是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可能是Mg和FeCl2反应,Mg(OH)2和稀盐酸反应,故A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B正确;
C、C为盐、D为水,该反应不一定为中和反应,比如CuO和H2SO4反应生成CuSO4和H2O,C错误;
D、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就生成两种沉淀,D正确。
故选C。
6.D
A. 若丙和丁分别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 若丙是铜,丁是二氧化碳,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 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可知,若甲是酸溶液,则丙和丁一定有一种是盐,符合题意。
故选D。
7.B
A、NaCl俗名为食盐,不符合题意;
B、NaHCO3的俗名是小苏打,符合题意;
C、Na2CO3俗名苏打或纯碱,不符合题意;
D、CaCO3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雷电(放电)时,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落到大地,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可溶性硝酸盐,含有氮元素,为植物提供了氮肥,故选A。
9.C
A、化肥能提供农作物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故正确;
B、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故正确;
C、氯化钾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料,磷酸氢二铵是氮磷复合肥料,故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故正确。
故选C。
10.B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在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故稀硫酸能导电,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碳的氧化物,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显碱性,能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不能将二者混合施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
B、碳酸钾能够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和水,会造成氮素的损失,选项B正确;
C、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不能等到蒸干,选项C错误;
D、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预防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污染,选项D正确;
故选C。
12.A
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不是烧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是白色固体,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A、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得到碳酸钠,故A符合题意;
B、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可以用作玻璃、造纸、可以用来作洗涤剂,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14.C
初中阶段,几种物质反应的特点如下:
物质 与酸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氧化铜 生成盐和水 不反应
盐酸 不反应 不反应
氢氧化钠 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
碳酸钠 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不反应
所以C项正确。
15.A
A中,氯化铵可与氢氧化钾反应放出氨气,氢氧化钾属于碱,乙和丙可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或酸(盐酸、硫酸等),故A正确;B中,三物质可分别为盐酸(或硫酸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等)、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等),这些物质都可以与碳酸钠反应.故X也可以是碳酸钠,B错误;C中,氢气和红磷都属于单质,不合题意,C错误;D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错误.
16.D
A.根据图像及分析,t1时硝酸银有剩余,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错误。
B.t3时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有剩余,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铜,金属单质是铜和银;t5时硝酸银、硝酸铜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硝酸锌,金属单质有银、铜、锌;错误。
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溶液中还有硝酸铜,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0
故选D。
17.B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A.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Na2SO4+BaCl2===BaSO4↓+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C.2H2O2 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18.C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可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除去泥沙,蒸发可得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铜粉,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和生成的银,可得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D
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正确;
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
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正确;
D、利用化学方程式,横坐标是硫酸的质量,金属过量消耗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斜线应重合,错误。故选D。
20.C
A、由图象可知,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开始时没有沉淀产生,滴加一定量时才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酸,且不可能是稀硫酸,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反应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铜,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A正确;
B、b点对应的是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刚好反应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也是生成氯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氯化钡,B正确;
C、c点对应的是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钡,故溶液中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故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C不正确;
D、沉淀出现前,滴加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使烧杯内的盐酸逐渐减少,溶液酸性变弱,故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D正确。故选C。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