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选择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64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县(市、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食盐溶解 C.蜡烛燃烧 D.玻璃破碎
2.德州扒鸡是地方特色名吃,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扒鸡中所含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无机盐
3.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下列可用于火箭发射助燃剂、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
A. N B. H C. O D. CH
4.夏天,打开冰箱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化时水分子间隔变小 B.液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小
C.液化时水分子数目减少 D.液化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5.500多年前,中国大量生产的景泰蓝是用蓝色的钴颜料烧制的。如图是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钴原子核内有27个中子
C.在化学反应中钴原子易得到电子
D.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6.化学用语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FeCl ——氯化铁 B.3O ——3个氧元素
C. Cl ——2个氯原子 D.4H ——4个氢离子
7.右图是同学们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卵石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B.活性炭能除去色素和异味
C.简易净水器可使硬水软化
D.通过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8.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某种产品,该反应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 Na CO B. NaOH C. H D. Cl
9.2024年6月 5 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主题相符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C.深埋废弃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D.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10.生活中,我们用关闭天然气阀门的方法熄火。此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1.小聪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则X溶液可能是
A. ZnSO 溶液 B. AlCl 溶液
C. AgNO 溶液 D. MgCl 溶液
12.下列花卉适宜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是
花卉种类 兰花 菊花 君子兰 仙人掌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5.0~6.0 5.5~6.5 6.0~7.0 7.5~8.0
A.兰花 B.菊花 C.君子兰 D.仙人掌
13.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是学习化学的目标要求。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念:氧化镁、二氧化硫、氯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B.守恒思想: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10g水
C.证据推理: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弱
D.宏微结合: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二者分子结构不同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甲、乙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欲使乙从其溶液中结晶析出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50℃时,向50g水中加入32g甲物质可得82g溶液
15.某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均对空气有污染 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16.下列选项中,相应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看颜色,闻气味
B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17.(6分)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环境问题、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当今社会的热点。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使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请列举一例 。
(2)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是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 。
(3)氢气的储存也是关键技术。某种储氢反应是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CH 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6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金属铜被拉成细丝、制成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 性和导电性。
(2)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并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制备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等。
(3)铜和金是人类利用较早的金属。在考古挖掘中,出土的青铜器锈迹斑斑,黄金器物却光亮如新,主要原因是 。
(4)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对于寻找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方法非常重要。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洁净无锈的铁钉在以下三种情况最易生锈的是 (填序号)。
19.(5分)阅读下面材料,请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氨气(N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呈碱性,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易液化成无色的液体,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实验室常用铵盐与碱反应制取氨气: 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是将浓氨水滴到固体NaOH上(或加热浓氨水)。
氨气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碳铵、硝酸、铵盐、纯碱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等领域。
(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液氨可用作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3)氨气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碳铵等化学肥料,施用这些化肥主要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碳铵、氯化铵等肥料不宜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原因是 。
(4)储存浓氨水的方法是 。
20.(6分)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同学们在实验室欲配制 200g上述溶液模拟选种。
【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 mL 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 lg/cm ),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问题交流】
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模拟选种】
经查阅资料可知:
(1)选种的原理是将种子放入16%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空瘪的种子由于密度小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而籽粒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则沉入溶液底部。
(2)相同条件下,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大。
有的同学尝试用质量分数为26%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发现与使用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变多,原因是 。
21.(7分)“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为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以e点为例,该点表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时,对应的物质属于酸,可以是碳酸(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 。
(3)同种价态、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实验室通常用f点对应的某种物质制取d点对应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不同价态、相同类别的物质也可以转化。c点对应物质燃烧可生成d点对应物质,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5)不同价态、不同类别的物质同样可以转化。b点对应物质可转化为d点对应物质,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8分)下面是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做的改进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验满方法是 。
(3)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14分)通过学习常见的酸,同学们知道如果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善于思考的小明同学提出疑问:如果稀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如何变化呢
于是,小明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两瓶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的稀盐酸,A瓶溶液密封保存,而B瓶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1)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向两个盛有足量锌粒的烧瓶中,分别注入等量A瓶和B瓶中的盐酸,充分反应后两个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原理:等量的两种盐酸和是量的锌粒反应、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气体越多、烧瓶内的压强则越 。
(3)实验结论:稀盐酸敞口放置在窒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反思评价:①烧瓶中的锌粒必须足量,目的是 。
②用图1装置、如果选择其他类别的物质代替锌粒,也能完成探究活动。请写出符合条件的一种物质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1)实验方案:如图3所示,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mL等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均滴入儿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滴管向一个烧杯中慢慢滴入A瓶中的盐酸(以20滴为1ml,计)、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记录所用稀盐酸的滴数。然后,再将B瓶中的盐酸按照以上操作滴入另一烧杯中。
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方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下表是他们在实验时记录的有关数据。
组别 消耗A瓶中盐酸的滴数 消耗B瓶中盐酸的滴数
一组 84 78
二组 82 76
三组 85 80
平均值 83.67 78
(2)实验原理;中和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消耗的量越 。
(3)反思评价:实验中用滴管慢慢滴加盐酸且不断搅拌、目的是 。
【合作交流】
同学们交流分析后、认为还可以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探究。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推测;两瓶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微观探析】
试从做观角度分析,稀盐酸敞口放置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想 。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4.(4分)腈纶极似羊毛,蓬松卷曲而柔软、制成的毛线和毛毯在手感上与天然羊毛几乎一样。腈纶是用丙烯腈(C H N)制得的合成纤维。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腈中碳、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丙烯腈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至0、1%)、
25、(8分)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晋代的《抱朴子内篇》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同学们在实验室根据上述原理制取铜;取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手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1.2g铁、充分反应,最多可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B
3.C
4.A
5.D
6.D
7.B
8.A
9.B
10.A
11.C
12.D
13.D
14.C
15.B
16.D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17.答案(1)石油;酸雨(合理即可)。
(2)2H2O
(3)
18.
(1) 延展;
(3)金的化学性质比铜更稳定;
(4) A。
19.(1)无色(合理即可)。
(2)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3)N;铵盐与碱会发生反应,使肥效降低。
(4)密封保存。
20. (1) 32; (3) 168; 【问题交流】AB;
21.解:(1)c点对应物质为含有+2价碳的氧化物,其化学式是 CO;
(2)b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实验室通常用f点对应的某种物质可以为碳酸钠,d点对应物质为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点对应物质为一氧化碳,d点对应物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多变一”反应特点,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5)b点对应物质为碳,d点对应物质为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 CO;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化合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3.【实验探究一】
(1)锌粒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盐酸浓度越大,生成的气体越多,则烧瓶内的压强越大;
(3)由图2可知,B瓶盐酸和锌粒反应时,压强大,说明产生的氢气较多,则B瓶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较大,而B 瓶盐酸敞口放置;
(4)①加入过量锌粒的目的是让稀盐酸完全反应;
②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气体的是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题目说其他类别的物质,锌粒属于单质,则选择碳酸盐即可,如CaCO ;
【实验探究二】
(1)酚酞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2)盐酸质量分数越大,所含溶质越多,和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稀盐酸越少;
(3)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是为了使氢氧化钠和盐酸充分反应,以防止稀盐酸滴加过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合作交流】对于酸性溶液,溶液浓度越小,pH越大,A瓶盐酸浓度小于 B瓶盐酸浓度,则 A 瓶盐酸的pH>B瓶盐酸的pH;
【微观探析】从图可知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导致稀盐酸敞口放置浓度变大的原因是水分子的蒸发速度比氯化氢分子的挥发速度快,使盐酸浓度变大。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4(1) 3: 1;
(2) 67.9%。
25.设最多可制得铜的质量为x。
56 64
11.2g x
答:最多可制得铜的质量为1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