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物质的分类(综合测试)——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空气、河水 B.氧化物:高锰酸钾、水
C.单质:铁粉、氧气 D.稀有气体:氦气、氖气
2.下列各框图中的“”、“”、“”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3.《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七氨酸属于有机物
B.三七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C.三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三七氨酸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5:8
4.下表中概念间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 )
选项
A 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
B 非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C 饱和溶液 溶液 混合物
D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5.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6.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B.合成纤维、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均是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用于航天工业的钛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属于金属材料
D.“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的构造部件中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所以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9.归纳和推理是同学们学习化学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归纳和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对有关知识的归纳和推理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非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使用催化剂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10.实验室桌面上有三个集气瓶,依次装有甲、乙、丙三种气体,小南闻过气味后,分别向其中伸入带有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气体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木条复燃 木条熄灭 无变化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甲是氧气 B.乙可用于制造氮肥
C.丙是混合物 D.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成分
D.可加热仪器分类
13.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甲烷
B.乙的化学式为
C.与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X处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14.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为“混合物” B.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的物质为 D.X只能通过与氧气反应生成Y
15.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和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和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和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35分)
16.小杰在劳动实践课做包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请你帮他一起补充完整:
(1)小杰想做牛肉包子,需要的材料有面粉、牛肉、葱,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_____。
(2)在使用调味料食盐的时候,发现成分表里而还含有碘酸钾,它的作用是_____。
(3)小杰发现做包子的过程中竟然用到了小苏打,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
(4)包子快蒸好时,站得很远的同学都能闻到香味的微观解释是_____。
(5)吃包子时,有些同学喜欢蘸醋吃,我们常吃的陈醋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7.《天工开物·作威》详细记载了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金脐,注卤水签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炎意”,回答问题:
(1)长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天然气已成为城市居民家用的主要燃料,为防止爆炸,输入管道之前一定要______。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面让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认识空气。
Ⅰ.从空气的成分角度:
(1)洁净的空气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①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__;
②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
③可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_;
④可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_________。
Ⅱ.从污染角度: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4)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关闭所有厂矿产业、禁止烧煤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19.化学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下列小题。
(1)化学使生活更加美好。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条)。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能量转化是_______。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加碘食盐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其中碘能预防甲状腺肿。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离子”)。
(3)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空气中的_______可用于制作霓虹灯,让世界五彩缤纷,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4)化学揭示微观本质。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水和水蒸气比较,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水:_______。
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上液面的位置做上标记,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该标记:_______。
20.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与生活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__变化。
(2)生活中常在食品袋中充入氮气防止食品腐败,其原因是_______。
(3)氦气的密度很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_______。
(4)电影中展现硝烟弥漫的战场,显示烟火效果所用的药品是镁粉和高氯酸钾()。两者混合遇热后高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而引燃镁粉,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高氯酸钾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或“氧化物”)
②镁条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
Ⅱ.化学与环境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5)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6)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_______(写一条)。
(7)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_______。
Ⅲ.化学与能源
(8)部分环保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做燃料,它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较完全,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9)汽车发生猛烈撞击时,储气罐中的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撞击气袋,此过程中氮气发生的微观变化是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1.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突破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其中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若有4.4g参加反应,最多可生成C物质(甲醇)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河水由水、泥沙、溶解的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故B错误;C.铁粉由铁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都是单质,故C正确;D.氦气、氖气都属于稀有气体,故D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溶液中吸取溶液,防止溶液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而变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A、三七氨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三七氨酸是由三七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氮分子,故错误;C、三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4×2):(16×5)=15:2:7:20,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三七氨酸是由三七氨酸分子构成的,一个三七氨酸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则三七氨酸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5:8,故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不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符合题意;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符合题意;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只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符合图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其他,故A不符合题意;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C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C不符合题意;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构成分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A正确;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用于航天工业的钛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属于金属材料,C正确;火星车的构造部件中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D正确。
7.答案:A
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氧气;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例如水,正确;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例如分子也不带电,错误;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A、单质是指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故推理不正确;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但质子也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故推理不正确,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推理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推理不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A、催化剂可以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碳在氧气中燃烧不需要催化剂,故推理正确;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推理错误;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磷元素,故推理错误;D、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推理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木条复燃,则说明甲中盛放的是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乙中木条熄灭,则乙中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是氮气(氮气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制造氮肥),也可以是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丙中,木条无变化,说明该气体为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应用手煽动气体,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正确。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则不属于化合物,错误。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正确。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占0.03%,故选项错误。D、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用于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上陶土网,故选项错误。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而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正确;B、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物质乙属于酸,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学式可以是,故错误;C、与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D、X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根据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故正确;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是一种纯净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B、X点所示物质是碳的单质,常见的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等多种物质,选项说法错误;C、Y点所示物质是一种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选项说法正确;D、X是一种碳的单质,是二氧化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也能生成二氧化碳,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和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和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和分别是由一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6.答案:(1)面粉
(2)预防甲状腺肿大
(3)
(4)分子不断运动
(5)混合物
解析:(1)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牛肉中富含蛋白质;葱中富含维生素,故其中富含糖类的是面粉;
(2)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的目的是补充微量元素碘,它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甲状腺肿大;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它的化学式为:;
(4)包子快蒸好时,站得很远的同学都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5)陈醋主要是溶质醋酸和溶剂水组成的混合物。
17.答案:(1)有机物
(2)不可再生资源
(3)检验天然气的纯度(检验纯度)
解析:(1)纤维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爆炸,输入管道之前一定要检验天然气的纯度(检验纯度)。
18.答案:(1)混合物
(2)c;a;b;d
(3)D
(4)BD
解析:(1)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气体,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①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填c;
②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填a;
③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故填b;
④酥脆的饼干吸水变软水,说明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故填d;
(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D;
(4)A、目前人类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从化石燃料获取,所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错误;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C、关闭所有厂矿产业、禁止烧煤会影响经济发展,错误;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BD。
19.答案:(1)节约化石燃料;电能转化为动能
(2)混合物;元素
(3)稀有气体;0.94%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等质量的水和水蒸气,含有的水分子个数相同,水蒸气中水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水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降
解析:(1)燃油汽车消耗化石燃料,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优点是节约化石燃料;
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动能;
(2)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中含有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的,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故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
(3)空气中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4)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等质量的水和水蒸气,含有的水分子个数相等,水蒸气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水中水子之间的间隔,所以质量相等时,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降。
20.答案:(1)物理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3)填充探空气球
(4)化合物;
(5)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
(6)使用新能源
(7)保护心脑血管
(8)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9)氮分子间间隔变大
解析:(1)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生活中常在食品袋中充入氮气防止食品腐败,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3)氦气的密度很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4)①高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②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
(5)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6)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外还有使用新能源等;
(7)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保护心脑血管;
(8)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9)汽车发生猛烈撞击时,储气罐中的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撞击气袋,此过程中氮气发生的微观变化是氮分子间间隔变大。
21.答案:(1)(或)
(2)3.2g
解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但并不是所有含碳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都属于无机物,故上述物质中的有机物为:;
(2)解:设最多可生成C物质(甲醇)的质量为x。
解得
答:最多可生成C物质(甲醇)的质重为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