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 ,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乙图是用 ,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在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s/t,这种方法与 图方法相同.
2.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
3.科学研究发现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时,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v(其中k为常数)。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力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 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设雨滴的质量为m,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g,求雨滴的收尾速度为 (用字母m、k、g)。
4. 如图所示,用手指猛力抽出杯子下的纸条时,上面的杯子不会翻倒且在原位置未动,这是由于杯子具有 ;将器材放回原位,接着用手缓慢抽出纸条,杯子会左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5.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甲与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 30s 内的运动情况,由图可知甲物 体后 2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30s 时两物体相距 m。(保留两位小数)
6.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甲中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N。图乙中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二、单选题
7.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进站的火车 D.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8.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用手拉弹簧的另一端,弹簧在弹性范围内伸长了一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墙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和弹簧对墙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对墙的拉力使弹簧伸长了一段距离
9.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对接了天和核心舱,实现了对接技术的新跨越。如图所示,对接时飞船和核心舱一起高速绕地球飞行,同时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我们说飞船缓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地球 C.神舟十三号 D.月球
10.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哪两个图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11.5月7日,在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河南姑娘芦玉菲获得了个人全能冠军。如图是芦玉菲在比赛中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器械前,她在手上涂滑石粉是为了减小摩擦
B.腾空跳起后,她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C.单脚站立在平衡木上,她对平衡木的压力和地面对平衡木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单脚站立在平衡木上,她所受的重力和平衡木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如图所示,A和B两个正方体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放置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分别在推力F1、F2、F3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关系是v1
②F1
④三种情况中B物体下表面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多选题
13.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四、双选题
14.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楔形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下运动,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受平衡力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受非平衡 D.抛物线
五、计算题
15.小林乘车回泉州时,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警示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到泉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16. 在一次龙舟赛上,某龙舟队以1min40s的成绩夺得500m比赛冠军。求该队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六、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实验时小车每次都自斜面顶端从静止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物体表面时运动的 相同;
(3)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 (选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4)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实验时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这个小车将一直保持 。
七、综合题
18.单位换算:
(1)1.2×10-6 cm= μm
(2)1.2 h= s
(3)72km/h= m/s
19.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但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更普遍的运动形式.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称之为匀变速运动,可以表示为 不变(△表示变化量),在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它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若用v0表示匀变速运动的开始速度,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v1,则物体的加速度a= =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
(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时的速度是2m/s,运动2s后速度变为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m/s2.
20.在物理学中,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v-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我们就说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1,试证明在0~t时间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八、科普阅读题
21.阅读并回答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其中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有一种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运动、苹果落地时的运动等;
匀减速直线运动,如飞机着陆时在平直的跑道上减速滑行、子弹击入木块时的运动等。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如: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 v0=5m/s、1s 后速度为 7m/s、2s 后速度为 9m/s…其中速度的增加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 a 表示,,公式中 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 t 时间后的末速度。a的国际单位是 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a 越大表示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越大,反之,a 越小表示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越小,加速也有正负之分,它的正负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
(1)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发生”或“没有发生”)改变。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本文中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当甲物体的末速度为 24m/s 时,则甲物体从出发后共运动了 s。
(4)如图是一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0﹣2 秒的加速度 m/s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甲
2.【答案】伽利略;牛顿
3.【答案】匀速直线;
4.【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5.【答案】0.50;0.75;2.50或42.50
6.【答案】0;1.2;0.6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D
14.【答案】A,B
15.【答案】解:交通警示牌的“60”是指限速60km/h,“泉州30”是指到泉州的距离为30km.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到泉州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
答:该车到泉州至少需要0.5h.
16.【答案】解: 龙舟队比赛所用的时间t =1min40s=100s
该队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7.【答案】(1)D
(2)速度
(3)远;小;慢;受非平衡力
(4)匀速直线运动
18.【答案】(1)1.2×10-2
(2)4320
(3)20
19.【答案】(1)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2
20.【答案】如图3.26所示,
AB段为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t时间内的位移为图中梯形OABC的面积,图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DE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矩形ODEC表示其在t时间内的位移。若矩形ODEC的面积等于梯形OABC的面积,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就等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当矩形ODEC的面积与梯形OABC的面积相等时,容易得出,△ADF与△BEF全等,因此F为AB的中点,有。又因为F点所对应的时刻为因此还可得。证毕。
21.【答案】(1)匀减速
(2)发生
(3)0;2;9.5
(4)7.5
()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