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1-16”选择题标准卷(六)(含解析)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1-16”选择题标准卷(六)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
A.聚酰胺纤维 B.金刚砂陶瓷轴承
C.硬铝 D.酚醛树脂
2.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
A.HF分子中σ键的形成示意图为
B.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NH3分子的VSEPR模型:
D.2,4,6 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和保存方式,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HNO3见光易分解,浓硝酸用棕色瓶保存
B.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BaSO4难溶于稀盐酸,医学上常用作“钡餐”
4.已知反应3I+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的空间结构是平面三角形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3 mol I反应时转移5 mol电子
D.I可能会与H2SO3反应
5.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相符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草酸:H2C2O4+2OH-C2+2H2O
B.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铁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4NaOH+3NaClO+2Fe(OH)32Na2FeO4+3NaCl+5H2O
C.工业制取高纯硅:SiO2+CSi+CO2↑
D.尿素与甲醛反应生成某线型脲醛树脂:+
+nH2O
6.用KMnO4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实验方法:将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过滤,将含有苯甲酸钾(C6H5COOK)和甲苯的滤液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操作Ⅰ是分液,操作Ⅱ是蒸馏
B.无色液体A是甲苯,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
C.为了得到更多的白色固体B,冷却结晶时温度越低越好
D.浓盐酸的作用是+HCl+KC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
B.蛋白质受某些因素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一级结构不变),引起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此时发生了蛋白质的盐析
C.苯酚与甲醛在碱作用下可得到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属于热塑性塑料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常用于生产肥皂
8.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Na、Al通常用电解法冶炼 Mg可用电解法冶炼
B PF5和PCl5均为三角双锥结构的分子晶体 两者的沸点:PF5C 三氟乙酸(CF3COOH)的酸性强于乙酸 三氟化氮(NF3)的碱性强于氨气
D 在相同条件下,水解能力:C 在相同条件下,水解能力:Al3+>[Al(OH)]2+
9.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xCuCO3·yCu(OH)2·zH2O,为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称取a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
A.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增重b g
B.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 g
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逸出气体,得b mL气体
D.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液中,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10.BAS是一种可定向运动的“分子机器”,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存在顺反异构
B.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C.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D.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
11.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相符的是 (  )
A.用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观察到生成白烟:2NH3+3Cl2N2+6HCl
B.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3ClO-+SO2+H2OS+Cl-+2HClO
C.2 丁烯和氢气加成:CH2CHCHCH2+2H2CH3CH2CH2CH3
D.氯化银溶于过量氨水:AgCl+3NH3·H2O[Ag(NH3)2]OH+NH4Cl+2H2O
12.X、Y、Z、M和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中核外电子有8种运动状态,Y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Z与M元素相邻,M和Q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熔点:晶体Z>晶体ZX2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C.气态MQ3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YQ晶体中与Y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Q离子有6个
13.古代青铜器的出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青铜器埋藏会产生多种锈蚀产物,其中Cu2(OH)2CO3结构致密,可以阻止内部青铜继续被腐蚀,而Cu2(OH)3Cl结构疏松膨胀,可使锈蚀很快蔓延。青铜锈蚀过程大致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青铜锈蚀Ⅰ过程属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u+Cl--e-CuCl
B.青铜锈蚀Ⅰ过程中Cl-浓度越大,腐蚀趋势越大
C.青铜锈蚀Ⅲ生成Cu2(OH)3Cl的方程式为Cu2O+HCl+2H2OCu2(OH)3Cl+H2↑
D.青铜器修复可用碳酸钠溶液浸泡一段时间,使其保存更长久
14.标准状态下,CH2CHCH3(g)与HCl(g)反应生成CH3CHClCH3(g)和CH3CH2CH2Cl(g)的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E2-E3=E4-E5
B.其他条件不变,往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Cl-(g)可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C.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加成产物中CH3CH2CH2Cl的比例
D.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HCH3(g)+Cl-(g)CH3CHClCH3(g) ΔH=(E2-E3) kJ·mol-1
15.实验小组设计实验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并进行定性检验。
已知:Ksp[Mg(OH)2]=5.6×10-12,Ksp(BaSO4)=1.1×10-10,Ksp(BaCO3)=2.6×10-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调节溶液的pH>12,可使滤液中c(Mg2+)<1×10-5 mol·L-1
B.加入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Ba2++CCaCO3↓
C.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2H++CCO2↑+H2O、H++OH-H2O
D.若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进行过滤,可以避免白色沉淀M的生成
16.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往Cu2O固体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蓝色溶液 不能说明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 往Fe2(SO4)3溶液中通入SO2,再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具有还原性
C 往CuSO4溶液中通入H2S 产生黑色沉淀 H2S酸性强于H2SO4
D 往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参考答案
“1-16”选择题标准卷(六)
1.B 2.C 3.C 4.D
5.B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草酸生成草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C2O4+OH-HC2+H2O,故A错误;B.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铁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铁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氯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反应方程式为4NaOH+3NaClO+2Fe(OH)32Na2FeO4+3NaCl+5H2O,故B正确;C.工业制取粗硅的方程式为SiO2+2CSi+2CO↑,故C错误;D.尿素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某线型脲醛树脂:++(n-1)H2O,故D错误。]
6.C [将含有苯甲酸钾(C6H5COOK)和甲苯的滤液分液得到有机溶液和水溶液,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生成苯甲酸,冷却结晶后过滤得到苯甲酸晶体,有机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干燥过滤,然后蒸馏得到甲苯。A.操作Ⅰ分离出有机溶液和水溶液,操作方法为分液,操作Ⅱ是分离有机溶液中甲苯,故操作为蒸馏,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无色液体A为甲苯,白色固体B为苯甲酸,B正确;C.温度太低杂质溶解度降低,可析出杂质,导致产物不纯,C错误;D.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原理,加入浓盐酸将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苯甲酸,发生反应为+HCl+KCl,D正确。]
7.A [A项,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单元中均含有-OH,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A正确;B项,蛋白质受某些因素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一级结构不变),引起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此时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项,苯酚与甲醛在酸性作用下可得到线型结构的酚醛树脂,属于热塑性塑料,C错误;D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得到高级脂肪酸盐,该反应属于皂化反应,常用于生产肥皂,D错误。]
8.C [A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递减:Na>Mg>Al,Na、Al通常用电解法冶炼,则Mg也可用电解法冶炼,A合理;B项,五氟化磷和五氯化磷是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五氟化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五氯化磷,分子间作用力小于五氯化磷,沸点低于五氯化磷,B合理;C项,氟元素的电负性强于氮元素,所以三氟化氮中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小于氨气,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弱于氨气,碱性弱于氨气,C不合理;D项,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分步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一级水解抑制二级水解,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同理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一级水解抑制二级水解,所以铝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Al(OH)]2+,D合理。]
9.D [A.充分加热样品,用碱石灰吸收逸出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选项A错误;B.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得其质量为b g,该固体为氧化铜,但氧化铜来自CuCO3和Cu(OH)2的分解,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选项B错误;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选项C错误;D.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来自CuCO3与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Ba(OH)2溶液中,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可根据碳酸钡的质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最终求出CuCO3的质量和质量分数,选项D正确。]
10.D [A.分子中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存在顺反异构,该物质不含有碳碳双键,不存在顺反异构,A错误;B.—NH2具有碱性,没有酸性基团,B错误;C.中间产物结构简式为,C错误;D.①反应为加成反应,氨基破坏了碳氧双键;②反应为消去反应,羟基发生消去,脱去了水,D正确。]
11.B [A.白烟为NH4Cl,则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A错误;B.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2 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C错误;D.氯化银溶于过量氨水,化学方程式为AgCl+2NH3·H2O[Ag(NH3)2]Cl+2H2O,D错误。]
12.A [X、Y、Z、M和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中核外电子有8种运动状态,则X为O元素;Y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则Y为Na元素;Z与M元素相邻,M和Q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3∶1,则M为P元素,Z为Si元素,Q为Cl元素,据此分析。A.晶体Si和SiO2均为共价晶体,Si—Si的键长大于Si—O,Si—Si的键能小于Si—O,则熔点:晶体Si<晶体SiO2,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i13.C [A.青铜锈蚀Ⅰ过程属于电化学腐蚀,Cu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CuCl,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u+Cl--e-CuCl,故A正确;B.青铜锈蚀Ⅰ过程发生电极反应:Cu+Cl--e-CuCl,Cl-浓度越大,腐蚀趋势越大,故B正确;C.青铜锈蚀Ⅲ过程中Cu2O和空气中的O2、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OH)3Cl,化学方程式为2Cu2O+O2+2HCl+2H2O2Cu2(OH)3Cl,故C错误;D.青铜器修复可用碳酸钠溶液浸泡一段时间,使CuCl转化为难溶、致密的Cu2(OH)2CO3,能使其保存更长久,D正确。]
14.C [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大则活化能越大,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A项,E2-E3、E4-E5对应两者的反应物、生成物均不同,故反应的焓变不同,故E2-E3≠E4-E5,A错误;B项,由图可知,历程Ⅰ、历程Ⅱ的决速步均为第一步,故其他条件不变,往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Cl-(g)不会有效提高反应速率,B错误;C项,由图可知,反应历程Ⅱ的最大活化能更大,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故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加成产物中CH3CH2CH2Cl的比例,C正确;D项,由图可知,历程Ⅰ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HCH3(g)+Cl-(g)CH3CHClCH3(g) ΔH=(E3-E2) kJ·mol-1,D错误。]
15.B [A.调节溶液的pH>12,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10-2 mol·L-1,则滤液中c(Mg2+)<=5.6×10-8 mol·L-1<1×10-5 mol·L-1,A正确;B.由题意可知,加入Na2CO3溶液还会存在部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故还有反应:BaSO4(s)+C(aq)BaCO3(s)+S(aq),B错误;C.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2H++CCO2↑+H2O、H++OH-H2O,C正确;D.流程中加入碳酸钠会将部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沉淀同时生成硫酸根离子,故若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进行过滤,可以避免样品中混入硫酸根离子,避免白色沉淀M的生成,D正确。]
16.A [A.在该反应过程中,+1价铜发生歧化反应生成+2价铜离子和单质铜,硫酸中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不能体现稀硫酸的氧化性,A正确;B.硫酸铁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错误;C.硫化铜难溶于水和酸,故CuSO4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化铜和硫酸,不能证明酸性的强弱,C错误;D.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D错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进联考]广西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

下一篇:Unit 2 Last weekend 专项训练:句型转换(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