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训练:科普阅读题(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训练:科普阅读题
1.请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家用燃料的变迁和利用
人类自从学会用火之后,燃料就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我国家用燃料经过多代变迁,目前经历了柴薪、煤、液化气、煤气和天然气五个阶段。生活燃料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在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柴薪时代。开始于火的出现,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其燃烧煮食、取暖等。
2.煤炭时代。17世纪之后,人类使用的燃料逐渐变为煤。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
3.液化气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用燃料变成了液化气。液化气是工业制取汽油、柴油等所得到的副产品,制取成本较高。
4.煤气时代。20世纪80年代,管道煤气开始使用,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剧毒、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提醒用户煤气是否泄漏,国家规定在煤气中加入乙硫醇。
5.天然气时代。2000年左右,天然气开始使用,这是一种热值高的洁净能源。
随着世界燃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燃料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1)从燃烧条件分析,生火时木材比煤容易点燃的原因是 。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有 (写一种)。
(2)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在煤气中加入乙硫醇,请你推测乙硫醇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条)。
(3)在厨房中,发现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A.关闭阀门 B.开窗通风 C.打开排风扇 D.多放几盆水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作为未来家用燃料的物质应具有的特点是 (写一条)。
2.阅读下面短文,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则磷元素化合价是 。
(2)锂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锂元素活泼的原因: 。
(3)锂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锂(),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锂电池轻便、比能量高,可用于手机电池
B.石墨烯可以提高电池性能,电池中石墨烯越多越好
C.废旧电池不可随意丢弃,应该回收再利用
D.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点为A点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天然金刚石较少。人工合成金刚石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近期,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气体,硅()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和石墨(C),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其转化过程如图1和图2。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 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金刚石由 构成。
(2)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1生成石墨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阅读下列材料。
石头纸是以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原料在地球上储量丰富,来源广泛且对环境友好。与传统造纸相比,无需砍伐树木,避免了森林砍伐带来的生态破坏,造价仅为传统植物纤维造纸的三分之一。生产过程不需要添加强酸、强碱、漂白剂等,不排放废水、废渣和有毒有害气体,不会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而且产品使用后可自然降解,即使被当作垃圾处理,在自然环境中也能较快地分解为无害物质,不会产生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具有防水、防潮、防蛀、无毒、耐折、耐撕、耐油等特点。但是,石头纸的厚度偏差和稳定性均比传统植物纤维纸差,易变形,使得难以大宽幅和高速生产,因此难以完全替代传统植物纤维纸。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头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石头纸”有哪些优点? (答一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传统纤维纸会受潮,“石头纸”不会 B.“石头纸”原料造价比传统纤维造纸高
C.“石头纸”不宜在高温条件下生产 D.“石头纸”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纤维纸
5.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2023年5月,工程累计调水量超过6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南水北调进入穿黄段(如上图)时,对工程质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该段的隧洞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和高强度钢丝加固而成。
千里迢迢风雨路,万丝甘甜济北方。在以露天水渠输水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水渠常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将长江水保质保量运达北方,实现长江水源合理调配。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长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是 (写名称)。
(2)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 。
(3)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如 。
(4)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和 。
(5)为输送优良水质,向水源地加入适量生石灰,作用是 。
6.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阅读上文,分析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的名称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过程1发生的变化 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 。
(2)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 (填离子符号)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7.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氢能技术与应用
202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绿电”泛指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产生的电力。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氢能技术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鼓励类产业方向。
【步骤1】光伏发电制氢:利用太阳能产生的余电,将水分解并转化为氢气,可以得到“绿氢”。
【步骤2】固态储氢:利用固体与氢气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作用,可以把氢气储存起来。如镁镍合金储氢原理之一是镁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
【步骤3】固态氢能发电:在一定条件下将固态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直流电,实现能量的转化,为我们提供“绿电”。
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存储、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绿电”与“绿氢”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1)光伏发电制氢中太阳能转化为 能。
(2)镁镍合金储氢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
(3)在高压条件下,氢气能被压入电池中,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压加注时氢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
(4)固态氢能发电工作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
(5)氢能源站的优点是 (写一点),除了“绿氢”“绿电”,化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贡献还有 (写一点)。
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木糖醇
木糖醇()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
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也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木糖醇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木糖醇的代谢不同于一般糖类,主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被人利用。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木糖醇本身能护齿”“含量越高效果越好”。而有关专家则指出,木糖醇只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糖代用品,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的护齿作用主要源于唾液。也就是说,具有护齿作用的是咀嚼无糖口香糖而增加的“唾液”,而非木糖醇本身。木糖醇的含量多少并不影响口香糖的护齿作用,过量摄取木糖醇会引起健康问题,如腹泻、肥胖等。
依据上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木糖醇是由 (填元素名称)三种元素组成的。
(2)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有 ;木糖醇入口有清凉感觉的原因是 。
(3)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经常食用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9.一氧化二氮
一氧化二氮(N2O),室温下为无色、气味微甜的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乙醚、浓硫酸,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又称之为“笑气”。最常用作吸入麻醉剂,尤其是在牙科和微创手术中,以提供短暂的镇痛和放松效果。吸入高纯一氧化二氮会迅速引起麻醉状态和窒息,因此,必须与氧气混合使用。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力氧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它能高效地分解成氮气和氧气,可用作火箭和赛车发动机的氧化剂,提高氧气含量从而增强燃烧反应和输出功率,增加燃料的喷射量,使发动机产生更大的动力。与其他氧化剂相比,它的优点是毒性小得多,而且由于在室温下稳定,也更容易储存,在飞行中携带也相对安全。食品工业中,一氧化二氮常用于制作奶油冷冻瓶中的奶油发泡剂。实验室可用氧气和氨气(NH3)来制备一氧化二氮。
与二氧化碳相比,虽然一氧化二氮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也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氧化二氮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并可输送到平流层,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臭氧空洞,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下,对人体皮肤、眼睛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一氧化二氮浓度的增加,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在未来将越来越显著,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1)请写出一氧化二氮的一条物理性质: 。
(2)相比于火箭发动机的其他氧化剂,它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3)实验室用氧气和氨气(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二氮和一种液体,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还有 (写一种即可)。
10.阅读下面材料,请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呈碱性,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易液化成无色的液体,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实验室常用铵盐与碱反应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是将浓氨水滴到固体NaOH上(或加热浓氨水)。
氨气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碳铵、硝酸、铵盐、纯碱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等领域。
(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液氨可用作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3)氨气可用于制造氨水、尿素、碳铵等化学肥料,施用这些化肥主要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碳铵、氯化铵等肥料不宜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原因是 。
(4)储存浓氨水的方法是 。
11.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湿巾是主要由水、水刺无纺布和丙二醇制成的用于擦脸、擦手或皮肤的纸巾。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可起到消毒作用的。湿巾的主要成分有:水——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80%左右,而药液中9成以上是水;保湿剂——丙二醇是一种溶剂,也是保湿剂,可以帮助药液中的有效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挥发出去,并起到抗菌防腐作用,所以几乎所有的湿巾中都有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用来除去污垢和油脂,达到清洁作用;防腐剂、抗菌剂等。
在众多湿巾中,以低浓度过氧化氢(H2O2)溶液为消毒成分的消毒湿巾最安全,腐蚀性也非常低,对人体无刺激无伤害。
(1)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 。
(2)常用的消毒湿巾中,起消毒作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石墨烯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新型纳米材料,它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其微观结构如图1所示。工业上可采用甲烷气体()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并产生氢气。
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另外石墨烯还能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茵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不同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的抗菌效果如图2所示。
(1)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说明石墨烯具有 性。
(2)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填化学式)。
(3)纺织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具有的优点有 (任写一条)。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弱
b.面料的抑菌率与面料种类、菌体种类均有关
c.石墨烯纺织面料的抗菌性能比普通面料强
(5)工业上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金、银是贵金属,古人常把金银用于货币、装饰及宗教仪式。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金光灿灿、十分夺目。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我国古代铜的冶金史上,有一项重大的发明,就是湿法炼铜,即用铁锅熬胆水(硫酸铜溶液)炼铜,此法炼铜到宋朝时发展到顶峰。铁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磁铁矿(主要成分是)。锡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如锡时,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如黄锡矿,主要成分为)的形式存在,锡制成的锡箔常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三星堆遗址中的黄金制品能保存完好且未被腐蚀,说明金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锡制成的锡箔常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3)铁制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 (填名称)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用一氧化碳将赤铁矿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溶液反应,将光亮的铁钉放入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二氧化碳是自然界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体吸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淀粉等糖类,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海洋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其过程类似于陆地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海洋中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可导致海水酸化。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不能被海洋和植物吸收而留在大气中,因此人工捕集成为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1)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填序号)。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温上升 C.雾霾天气
(2)大量植树有利于“碳中和”的早日实现,这是因为 。
(3)海洋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碳,反映了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4)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可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图反应Ⅰ利用CaO捕集,反应Ⅱ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请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6)为体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_____。
A.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B.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
C.上下班出行用自行车代替汽车 D.提倡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15.甲醇是一种绿色、清洁的燃料。这种燃料既符合环保要求,又具有高效、安全、稳定的特性。甲醇可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每生产1吨甲醇消耗1.375吨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所以被简称为“零碳”燃料。如图1是我国通过光伏发电制得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此外,研究发现,甲醇的产率与催化剂CuO的质量分数有关,其关系如图2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图1中“步骤2”使用CuO作为催化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 。
(3)由图2可知当CuO的质量分数为 ,的产率最高。
(4)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有利于缓解 (填一种环境问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生产生活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常用于熏蒸、消毒和漂白。
材料二:西汉青铜雁鱼灯及其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灯体中空,腹部贮水,使用时燃烧产生的烟气(含SO2)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
材料三:东晋《抱朴子》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
材料四:“打铁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下图2所示:“打铁花”时将铁熔化为铁水,再用处理过的柳木勺舀出高温铁水向空中泼洒,铁水变成微小铁屑在空中燃烧,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
(1)“材料一”中二氧化硫的用途有 (写一条)。
(2)“材料二”中青铜雁鱼灯腹部贮水的目的是 。
(3)“材料三”中丹砂(HgS)“烧之”分解生成水银(Hg)及另一种单质,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材料四”中微小铁屑在空中燃烧,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通过上述短文可知,臭氧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 性。
(2)二氧化硫遇到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的理想方法。写出与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从物质与氧结合的角度看还应该是 反应。
18.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首舱“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9月18号顺利返航。空间站内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在这五个月中,宇航员们喝的水从何而来?一般来说太空水的制取主要有:
水循环法:水循环法是目前最主要的制取太空饮用水的方法,它是利用反渗透膜技术,循环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水,经过系列净化变成纯净水。
化学法:航天业上使用的主要是氢氧燃料电池,这种燃料电池通过氢和氧的反应为航天器提供电能,同时生成副产物水。
生物法:生物法是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技术——浮萍湿养。浮萍科植物是一类以漂浮为主的水生被子植物,主要是无性繁殖。人类尿液中所含的物质是浮萍所需的较好的营养物质,在促进浮萍生长的同时又可以将尿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从而转化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的净化:目前,国际空间站对太空饮用水的净化是模仿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从动物体内排出,经过自然界的作用重新变成干净新鲜的水。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H2O、CO2和CH4同属于 。
(2)请标出循环系统中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3)水的净化法用到颗粒活性炭,目的是去除水体中的 。
(4)萨巴蒂尔反应器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9.为应对全球变暖这一重大环境问题,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碳封存”与“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每一位公民都应加入低碳行动的行列,某校实践活动小组实施了下列低碳行动方案。
(1)了解碳封存。CO2地质封存技术是当前缓解CO2排放最有效的措施,图1是利用不可采用煤层封存CO2过程。注入CO2前先将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从微观角度分析,压缩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封存原理是利用煤对气体吸附能力的不同,用CO2驱替CH4气体,则煤对两种气体的吸附能力CH4 CO2(填“>”、“<”或“=”)
(2)梳理碳循环。CO2的循环存在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等。科学家设想利 用碳酸钙与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太阳能加热器的作用下“捕捉”与“释放” CO2,实现碳的循环转化(如图2)。捕捉CO2发生的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释放CO2过程放出的CO2可回收利用,举出它的一种用途 。
20.科普阅读
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光伏发电制氢: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的余电将水分解并转化为氢气,得到“绿氢”。固态储氢:利用固体与氢气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作用,可以把氢气储存起来。如镁系合金储氢原理之一是镁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
固态氢能发电:其形式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态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注入燃料电池。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直流电,实现能量的转化,为我们提供“绿电”。
能源站通过氢能的制取、储存、发电、加氢一体化,实现“绿电”与“绿氢”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过程中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光伏发电得到的“绿氢”,主要利用 发电产生的余电将水分解而获得。电解水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镁系合金通过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储存氢气。氢化镁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过程中氢化镁与氢气的微粒个数比为 ;据此推测,镁系合金储氢装置储氢时需要注意 。
(3)该技术帮助能源站解决了新能源发电过程中 的难题。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训练:科普阅读题》参考答案
1.(1) 木材的着火点低于煤 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
(2)有特殊气味、无毒等(合理即可)
(3)AB
(4)环保、安全、热值高(合理即可)
2.(1)+5/+5价
(2)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3)
(4)AC
3.(1) C、H 碳原子/C
(2)化学变化
(3)
4.(1)混合物
(2)原料来源广泛(合理即可)
(3)AC
5.(1)钙离子/镁离子
(2)坍塌(合理即可)
(3)私自取水用水(合理即可)
(4)减少水分蒸发(合理即可)
(5)降低水的硬度
6.(1)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 蒸发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和
(3) 水氢气+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1)化学
(2)有新物质氢化镁生成
(3)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
(5) 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 研制高效低毒的农药(合理即可)
8.(1)碳、氢、氧
(2) 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 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
(3)
(4)腹泻、肥胖等
9.(1)室温下,为无色微甜气体(或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乙醚、浓硫酸)
(2)毒性小(或室温下稳定,易储,或安全性高)
(3)2NH3+2O2N2O+3H2O
(4)臭氧(或甲烷、氟利昂)
10.(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
(2)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3) N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氨气,使肥效降低
(4)密封保存
11.(1)丙二醇
(2) 分子构成不同
12.(1)导电
(2)CO2
(3)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 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4)bc
(5)
13.(1)不活泼
(2)良好的延展
(3)水/水蒸气
(4)
(5)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置换反应
14.(1)B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
(3)能
(4)
(5)
(6)D
15.(1)化合物
(2) 水/H2O
(3)50%
(4)温室效应
16.(1)熏蒸/消毒/漂白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分解反应
(4)
17.(1)氧化/不稳定
(2) 化合 氧化
18.(1)化合物
(2)-4价
(3)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氢气水+甲烷
19.(1) 分子之间的间隔 <
(2) 灭火等(合理即可)
20.(1) 太阳能(合理表述即可)
(2) 化学 1:2 保持环境干燥
(3)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单元重难点易错点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单项选择六年级英语下学期(译林三起).docx

下一篇: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