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 测试题(答案) 2024-2025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章《酸、碱、盐及其应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各溶液中,呈碱性的溶液是( )
A.pH<7的溶液 B.不能使酚酞变色的溶液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 D.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
2. 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
A.CaO B.CO2 C.HCl D.NaCl
3.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min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4.下列物质盛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食盐水
5. 下列气体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
A.氧气 B.氯化氢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6. 下列盐中不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
A.CuSO4 B.FeSO4 C.MgCl2 D.ZnCl2
7. 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有原子团 D.都是化合物
8.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浓硫酸滴到蔗糖、纸张上,蔗糖、纸张会变黑 D.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9. 下列关于常见盐的用途,错误的是( )
A.食盐用作调味品 B.纯碱用于除水垢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10.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使气球逐渐变大的是( )
A.氯化钠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生石灰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11. 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Y>X>Z B. Z>Y>X C. X>Y>Z D. X>Z>Y
12. 现有锌粉、银粉和铜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它们的活动性顺序,需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氯化铝溶液 C.硫酸锌溶液 D.硫酸铜溶液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Ag+H2SO4=Ag2SO4+H2↑ B.Fe+Zn(NO3)2=Fe(NO3)2+Zn
C.CuCl2+2NaOH=Cu(OH)2↓+2NaCl D.Na2CO3+2KNO3=K2CO3+2NaNO3
14. 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a(H2PO4) 2 B.KNO3 C.KCl D.NaNO3
15.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H2SO4→HCl B.CO2→O2 C.Na2CO3→NaOH D.KNO3→NaNO3
16.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17.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18.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 B.Na+、NH4+、NO3-、OH-
C.H+、K+、NO3-、SO42- D.Ag+、Ba2+、NO3-、Cl-
1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O2(H2O)—用生石灰 B.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C.K2SO4溶液(K2CO3)—加适量稀硫酸 D.CaO(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
20.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是CaCl2与Na2CO3
的反应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
量大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d克时,溶液呈碱性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8分)盐酸和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原因是分子的______发生了改变。
(2)碳酸钠俗称______,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3)在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固体充分反应。
①此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pH______7(填“>”“=”或“<”)。反应后的图中R代表的离子是______。
(4)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A.Pb B.NaHCO3 C.KOH D.NaNO3 E.A12O3
22.(4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排列。
①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a.氢氧化钙 b.碳酸钙 c.氯化钙 (填序号)。
②溶液的pH:a.蔗糖溶液 b.肥皂水c.食醋 ((填序号)。
(2)将操作的“先”与“后”填入下列空格内:
①稀释浓硫酸时:向烧杯内, 加浓硫酸, 加水。
②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上,应该 用水冲洗, 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23.(8分)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24.(12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色;
(2)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
(3)图1中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1中选用合适的物质验证性质⑤,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图3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____;
(7)不同酸具有相似的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却能与其反应,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某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回答下列问题:
(1)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是____________。
(2)a点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b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Na2CO3和 NaHCO3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 。
26.(12分)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Na2CO3 NaHCO3 Ca(OH)2 Ba(OH)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____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
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 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7.(10分)市售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某实验小组对市售纯碱样品进行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已知:①部分银盐的溶解性如下表
NO3- Cl- CO32-
Ag 溶 不 不
②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1)验证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实验Ⅰ、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得溶液X,测得溶液pH约为12。
实验Ⅱ、取溶液X,滴加过量试剂Y,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Ⅲ、向实验Ⅱ后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①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___________相比较。
②实验Ⅱ中所加的试剂Y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稀盐酸 b. 稀硝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③由上述实验推断,溶液X中含有的阴离子除Cl-外,还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测定样品中碳酸钠含量
准确称取2.000g干燥纯碱样品,加水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含碳物质全部转化为CO2),消耗盐酸体积为37.00mL。(该盐酸的密度近似等于1g·mL-1,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①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的等级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无水碳酸钠等级规定如下: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碳酸钠质量分数 ≥99.2% ≥98.8% ≥98.0%
②实验发现,当滴入盐酸体积略少于37.00mL时,溶液pH就降至7以下(约为5),溶液pH小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_。将此时的溶液煮沸,pH会略有升高,其原因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2025届高三寒假开学检测历史答案!

下一篇: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新中考模式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