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A D A C B C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 3 分,选对一个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11 12 13 14 15
ACD ABD BD ACD BC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每空1分)(1)① N2 ②H2O ③Mg2+ ④C
①10 不属于 ②4:3 O ③不断运动 ④+6
17.(13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①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②过滤 AC(2分,选对1个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③吸附 物理④产生较多泡沫(叙述合理即可)
(2)①氧气 20 可燃性(或能够燃烧) ②氢原子、氧原子 ③水 氢气+氧气(2分) 氢元素、氧元素(或氢、氧元素)
18.(10分,每空1分。)
16.00 8 20 (2)11 (3)3 BC (4)失去 Na+ +1 Na2O
19.(12分,前两个空每空1分,其余每个2分)
(1)试管 锥形瓶 (2) B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防止生成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AE
20.(共13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 ①②③ ④ ⑤
(2)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或乙醇)(2分) (3)三(或3) 3:8 34.8%
(4)(5分)方法一:解:4.6g×16/46×100%————1分
=1.6g————1分
1.6g÷(16×3)/80×100%————2分
≈2.7g————1分
答:与2.7g硝酸铵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方法二:4.6g×16/46×100%————1分
=1.6g————1分
设硝酸铵质量为x
3O——NH4NO3
48 80
1.6g x————1分
48/80=1.6g/x————1分
x≈2.7g————1分
答:与2.7g硝酸铵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化学试题
本试题共8页。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N 14 Fe 56 S 32
Cl 35.5 Zn 65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2.“建设美丽钢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钢城环境质量的是
A.为活跃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为解决垃圾清运问题,就地焚烧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多种植花草树木,搞好城市绿化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试题 第1页(共8页)
4.商场和超市销售钙奶饼干、加锌奶粉、富硒西瓜等商品。钙奶饼干、加锌奶粉、富硒西瓜中的“钙”、 “锌”、 “硒”指的是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自然界中氧循环的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C.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D.工业上依据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氧气等,这个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6.正确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氧气 B.冰水混合物,河水 C. 牛奶, 啤酒 D. 氢气,矿泉水
7.下面是小明同学对“我心目中的分子、原子、离子”的笔记整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8.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组分之间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
B.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C.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食品防腐
D.二氧化碳虽然不是空气污染物,但它的增多加剧了温室效应
9.正确的实验步骤是实验探究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B.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集中加热
C.检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反应容器,后将导管放入水中
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初三化学试题 第2页 (共8页)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该化学反应涉及三种元素
C. 图中的乙物质是一种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12.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语言。下列对符号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2O中的“2”表示两氧元素
B. SO 中的“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 Ca 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13.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 分子大小随之改变
B 通过气味区分氮气(无气味) 和氨气 (有刺激性气味) 不同物质的分子, 性质不同
C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 分子不再运动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初三化学试题 第3页(共8页)
14.如下图为某种家用制氧机内桶的构造示意图。从投料口加入试剂过碳酸钠 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碳酸钠遇水迅速反应生成碳酸钠( 和过氧化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氧气的反应在Ⅱ中发生
B. I和II中水的作用相同
C. 观察I中的气泡能判断生成氧气的快慢
D.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15.如图所示,将等容积(1L)、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关闭弹簧夹a、b,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待两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磷燃烧时产生白雾
B. 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 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C. 若白磷足量,集气瓶甲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0.2L
D. 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流入集气瓶乙中的水比甲中多
初三化学试题 第4页(共8页)
非选择题部分 共 60分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10分) (1)化学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②水分子 ;
③镁离子 ;④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衣:蚕丝可以制成真丝衣料。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状蛋白质,甘氨酸 (C H O N)是构成这种蛋白质的主要物质之一。甘氨酸 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它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②食:我们日常食用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C H O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可用作营养增补剂、抗氧化剂。维生素C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③住: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 (填“质量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隔”之一)有密切关系,甲醛有剧毒且能致癌。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再入住。
④行: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为高铁电池,主要成分为高铁酸钾(K FeO )。高铁电池在释放出电能的同时发生如下反应:
中 Fe的化合价为 价。
初三化学试题 第5页(共8页)
17. (13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小刚取了一瓶浑浊的汶河水,他要在实验室中模拟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最终制得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最常用的A物质是明矾,其作用是 。
②实验过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上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操作②是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小刚取少量最后所得的蒸馏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从宏观、微观视角认识水的分解。
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若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10mL气体,则此时b中应该大约收集到了 mL气体。检验试管b中气体利用的是其具有 的性质。
②由以上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填名称)元素组成的。
初三化学试题 第6页 (共8页)
18. (10分)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以下①、②摘自元素周期表,A—D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根据①、②图示数据回答:氧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序数为 ;钙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
(2) D 中的 X = 。
(3)以上A、B、C、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一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4)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 价。D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 (14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 ;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 (填序号)装置作反应容器,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选用 (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小亮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留少量水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 ,原因是 。
初三化学试题 第7页(共8页)
(4)氨气(N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获得氨气,应选用上述装置 (填序号)来制取并收集该气体。
20. (13分)酒精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对细菌和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①酒精学名乙醇 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②具有特殊气味;
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酒精蒸汽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5%时,遇明火、高热等能引起爆炸;⑤酒精在医疗卫生上常用它做消毒杀菌剂;⑥工业上可采用富含淀粉的农作物(如薯类、谷物等)经发酵制取乙醇,也可用乙烯(C H )和水化合生产乙醇;⑦市售的无水乙醇的纯度一般只能达到99.5%,通常采用向工业制得的乙醇中加生石灰除水,再经蒸馏而制得。
(1)以上叙述中,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描述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酒精用途的是 。
(2)在室内不要喷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汽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由以上可知,乙醇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乙醇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4)4.6g乙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和多少克硝酸铵 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初三化学试题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