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2025.01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Fe56 Cu64 Sn119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 B. 空气 C. 生铁 D. 酱油
2. 镇江被誉为“美的让人吃醋的城市”。下列醋的酿造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精选五谷 B. 清洗五谷 C. 入坛发酵 D. 成品装瓶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 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 用汽油除去物体上的油污 D. 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4. 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为,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5.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B 带电微粒 质子,电子,钙离子
C 常见合金 焊锡,硬铝,磁铁矿
D 常见溶液 盐酸,碘酒,蒸馏水
A. A B. B C. C D. D
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制取氢气 D. 收集氢气
7.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50mL量筒量取6.85mL水
B. 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中的CO
D.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8. 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顺序:
B.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D. 金属材料的熔点:
9.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粉燃烧:
B. 高炉炼铁CO还原剂的产生:
C. 黑火药爆炸:
D. 某铜器上铜绿形成:
10. 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制取原理为:(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有4种元素
B. 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C. 制取可用双氧水制的发生装置
D. 闻到气味说明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11. 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
B. 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汞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
D. 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8
12. 以甲为原料合成清洁燃料成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②属于化合反应
B. 戊中、、的质量比为
C. 甲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D. 转化①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用下图模拟炼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前要先通CO排空气防爆炸
B.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
D. 装置A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B增加的质量
14.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观察现象
B 除去KCl中少量 加入适量,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C 比较、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放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D 检验中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6. 如图为NH3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转化①中氨分子间空隙变小
B. 转化②中与的质量比为
C. 转化③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D. 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观: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因此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元素观:分别取少量葡萄 ,面粉灼烧,有黑色固体产生说明两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C. 能量观: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结构观: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
18. 在空气中煅烧会生成不同锰的氧化物,其质量分数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最高温度可达以上)
A. 温度在时,的产率最高
B. 煅烧时主要生成、
C.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D. 用酒精灯加热和的混合物,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转化为
19. 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铜粉,铁钉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取少许铜粉置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无现象。
实验②:向实验①的试管中持续通入并加热,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③:向实验②的蓝色溶液中加入铁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可知,常温下铜粉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B.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为
C. 实验③中只发生1个置换反应
D. 通过本实验探究可以得到金属活动性:
20. 已知:。现将和的固体混合物m g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得到11.2g Ca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的范围是
B. 生成的质量为8.8g
C. 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8.0g
D. 若,则生成气体中和CO的质量之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 用化学用语表示:
(1)硅元素___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
(3)2个钠离子___________;
(4)缺___________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22.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氦气 B.活性炭 C.青铜 D.洗洁精
E.氮气 F.氯化钠 G.干冰 H石灰石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2)用于探空气球的是___________;
(3)厨房中作调味品是___________;
(4)生活中作乳化剂的是___________;
(5)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___________;
(6)高炉炼铁用于造渣的矿石是___________。
23.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吸收: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吸收。
(2)“碳”排放:当下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绿色出行
24. 下图为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
(1)柴草燃烧时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2)家庭用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如图),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原来使用管道煤气的灶其改用天然气,进气管的风门不变,则应将进空气管的风门调___________。(选填“大”,“小”)
(5)掺氢天然气能改善天然气的品质。某掺氢天然气(假设该混合气仅含和)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比)。
(6)未来家用燃料在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5. 镀锡覆铜板中金属Sn占,Cu占,回收处理的简易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和玻璃棒。
(2)金属S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2价的化合物,酸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水洗后的洗涤液回收到脱锡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脱锡液经过系列操作转化为,高温条件下与碳粉反应可制备Sn,同时生成有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含锡11.9g的镀锡废铜板完全被酸浸,至少需要7.3%的稀盐酸___________g。
26.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A、E装置制取时,为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发生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利用图-1数字化实验研究,加热氯酸钾时含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已知:氯酸钾的熔点是)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由图2可知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温度低于400℃,试管内O2含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7.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其颜料为各色天然矿石。
【资料】画中颜料主要用石青,石绿两种矿石,其主要成分均为碱式碳酸铜[]。假设矿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受热也不反应。
(1)再作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两种矿石常温时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___。
【实验1】两种矿石中主要成分的性质。
(2)加热石青粉末,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石绿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减少,___________(填现象),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2】两种矿石中主要成分的组成。
(已知: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不能吸收,碱石灰能吸收和。)
(4)分别取石青和石绿的干燥样品,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缓慢通过下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再缓缓通一段时间的,记录实验数据于下表中。
矿石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石青 浓硫酸 120g 121.8g
碱石灰 100g 108.8g
石绿 浓硫酸 120g 121.8g
碱石灰 100g 104.4g
(5)石青主要成分化学式为___________。
(6)两种矿石的主要成分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石青___________石绿。(填“>”或“<”)
【实验分析】
(7)若样品未充分干燥,导致x的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8. 设计实验验证溶液的性质。
(1)现有蔗糖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和稀,呈紫红色的是___________溶液。两种无色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几乎不导电的是___________溶液。
(2)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和温度有关。将固体NaOH、固体NaCl各20g分别溶于水中,测得NaOH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NaCl溶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9. 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
一、铁的冶炼和应用
(1)《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代炼铁的方法:“载土(铁矿石)二千余斤,用木炭,扇炉风箱,土化成铁”①木炭的作用是产生CO和___________。
②用CO还原赤铁矿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铁及其化合物在更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手撕钢”是厚度控制在0.025毫米以下的钢,在折叠屏手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把普通钢制成“手撕钢”是利用金属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导热性 b.延展性 c.硬度大
②碳酸亚铁应用广泛,可做阻燃剂。在空气中灼烧碳酸亚铁生成和,它可以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活性是一种疏松多孔的固体脱硫剂,可除去天然气中的有害气体,其脱硫和再生的原理如图。
①整个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多次“再生”后脱硫剂的活性不断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二、活性的制备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主要含Fe及少量)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4)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目的是___________,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还原时加入Fe粉,使混合溶液中的转化为,同时产生气泡。则混合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填离子符号)
(6)沉淀时投料的质量比应大于理论值,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三、炼铁过程的研究
兴趣小组用CO还原模拟炼铁,对产物进一步探究。称取固体,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当A中固体全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取出黑色固体称其质量为m g,再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资料】
①时完全失去,以上与CO开始反应,生成的固体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②、、都能溶于稀盐酸,且无气泡产生,但只有能被磁铁吸引。
③碱石灰能吸收和。
(7)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
(8)甲同学猜想黑色固体全部为Fe,若___________g,则可证实其猜想。
(9)乙同学经称量得m为40g,否定了甲同学猜想。再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发现黑色固体全部被吸引,推测黑色固体成分是___________,理论上装置B增加___________g。
镇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Si (2)H2O
(3)2Na+ (4)Zn
【22题答案】
【答案】(1)G (2)A
(3)F (4)D
(5)C (6)H
【23题答案】
【答案】(1)光合作用
(2)bc
【24题答案】
【答案】(1)化学 (2)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合理即可)
(3)
(4)大 (5)18:11
(6)安全环保等(合理即可)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漏斗
(2)
(3)防止溶质损失,增大锡的提取率
(4)
(5)100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②.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 将二氧化碳和水隔离开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4) ①. ②. 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高于氯酸钾的熔点,避免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熔化后流到试管口 ③. 温度低于400℃,氯酸钾还没有分解产生氧气,但在受热过程中试管内的空气排出,导致试管内O2含量逐渐下降
【27题答案】
【答案】(1)稳定##不活泼
(2)
(3)有气泡产生 (4)甲
(5)Cu3(OH)2(CO3)2
(6)< (7)偏大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高锰酸钾##KMnO4 ②. 蔗糖
(2)NaOH溶于水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增强
【29题答案】
【答案】(1) ①. 提供热量 ②.
(2) ①. b ②. 碳酸亚铁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3) ①. ②. 多次“再生”后,脱硫剂表面的大部分空隙被S或其他杂质覆盖,使得脱硫剂的活性下降
(4) ①. 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
(5) ①. Fe2+ ②. H+
(6)过氧化氢会分解为水和氧气
(7)防止高温的铁重新被氧化
(8)33.6 (9) ①. 四氧化三、铁 ②.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