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练 深挖教材类试题(含解析)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练 深挖教材类试题(一)
(选择题1~11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主要用Na2O和H2O制备NaOH
B.用Cl2和石灰乳制备漂白粉
C.NH3和较强酸制各种铵态氮肥
D.黄铁矿可以制备硫酸
2.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线规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i能在N2中燃烧
B.BeO属于两性氧化物
C.Be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Be(OH)2
D.B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3.(2023·辽宁名校联考)汽车尾气常用三效催化剂处理,其表面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催化剂是Ba(NO3)2
B.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C.还原过程中每生成0.1 mol N2,转移2 mol电子
D.三效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
4.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H3 B.验证SO2的酸性和漂白性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
5.(2023·山东烟台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与C、H形成结构如图所示的离子液体。已知阳离子中的环状结构与苯环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Z>X>Y
B.第一电离能:Y>X>Z
C.阳离子中存在大π键:
D.X2Y2电子式:
6.(2024·河南三门峡检测)《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季树叶色彩的变化与叶绿素、叶黄素等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素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叶黄素属于高分子
C.叶绿素、叶黄素均能使溴水褪色
D.叶黄素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7.(2024·河北保定检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团队在Cu6Sn5合金催化剂上电催化NO还原反应合成氨,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发生还原反应
B.工作时,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由b极向a极迁移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4H2O+5e-===NH3+5OH-
D.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生成NH3的体积和气体R的体积相等
8.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和有关信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苯甲酸 1.08 122 249 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乙醇 0.79 -114.1 78.5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苯甲酸乙酯 1.04 -34 212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A.先在三颈烧瓶内加入浓硫酸,再缓慢加入苯甲酸和乙醇
B.当分水器中水层高度不再上升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a
D.反应结束后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来除去产物中的酸性杂质
9.常温下,用0.1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 mL 0.1 mol·L-1的三种一元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Ka为曲线对应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已知≈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A为强酸,HB、HC为弱酸
B.M点存在:2c(H+)+c(HB)=2c(OH-)+c(B-)
C.强碱滴定弱酸,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D.HB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中c(OH-)≈7×10-5 mol·L-1
10.已知:298 K时,Ksp[Mn(OH)2]>Ksp[Cu(OH)2]。Mn(OH)2和Cu(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X2+表示Mn2+或Cu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表示Mn(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Ksp[Cu(OH)2]=10-21
C.N点为Mn(OH)2的不饱和溶液
D.向P点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组成由P点向M点移动
11.在无水环境中,醛或酮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醇发生反应,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考虑催化剂)为+2ROH+H2O
B.甲醛和聚乙烯醇()发生上述反应时,产物中可能含有六元环结构
C.加入干燥剂或增加H+的浓度,可提高醛或酮的平衡转化率
D.在有机合成中,将醛转化为缩醛可保护醛基,缩醛再与水反应可恢复醛基
12.(11分)Ca3(PO4)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常用作抗结剂、营养增补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Ca3(PO4)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该平衡的Ksp可表示为    。
(2)Ca3(PO4)2难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写出Ca3(PO4)2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将足量Ca3(PO4)2固体分别溶于:①100 mL蒸馏水;②100 mL 0.1 mol·L-1的Na3PO4溶液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c(Ca2+):①    (填“>”“<”或“=”)②。
13.(18分)亚硫酸盐是一类很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食品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人体如果摄入过量的亚硫酸盐会影响身体健康。国家标准中对银耳中亚硫酸盐的规定为以SO2计,不高于50 mg·kg-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蒸馏滴定法测定银耳中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
Ⅰ.分别取贮存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同一密封包装中银耳样品10.00 g。
Ⅱ.将每份样品剪成碎末后置于仪器A中,加入25 mL水(不考虑加入银耳对溶液体积的影响),装上冷凝装置,锥形瓶中含有50.00 mL 0.100 0 mol·L-1 NaOH溶液,向仪器A中加入10 mL稀硫酸,立即盖塞,加热蒸馏。
Ⅲ.当蒸馏完成并冷却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插入NaOH溶液的装置部分。
Ⅳ.向取下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0.00 mL浓盐酸、2~3滴淀粉溶液。摇匀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确认锥形瓶中NaOH过量的操作是       。
(3)步骤Ⅳ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每次每个样品进行三次平行滴定实验,记录所用碘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进行相应计算的结果如表所示,其中c(S)为步骤Ⅱ中25 mL银耳-水混合物中S的浓度。
存放时间t/月 2 4 6
V(碘标准溶液)/mL 12.50 7.14 5.00
c(S)/(mol·L-1) 2.50×10-3 1.43×10-3 m
c-1(S)/(L·mol-1) n 700 p
①表格中m=    。
②c-1(S)=kt+b,已知:k、b均为常数,则b-1的含义是       。
③用存放3个月的该批次银耳做平行实验,该银耳样品中SO2含量约为    (结果保留1位小数)mg·kg-1,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5)在滴定实验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该实验测得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14.(16分)(2024·南昌统考二模)硅是信息产业、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的基础材料。
(1)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表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C—C C—H Si—Si Si—H
键能/(kJ·mol-1) 356 413 226 318
硅与碳同族,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
(2)锌还原四氯化硅是一种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制备硅的方法。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
反应1:400~756 ℃,SiCl4(g)+2Zn(l)Si(s)+2ZnCl2(l) ΔH1<0
反应2:756~907 ℃,SiCl4(g)+2Zn(l)Si(s)+2ZnCl2(g) ΔH2<0
反应3:907~1 410 ℃,SiCl4(g)+2Zn(g)Si(s)+2ZnCl2(g) ΔH3<0
①对于上述三个反应,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会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还原过程需在无氧的气氛中进行
c.ΔH1<ΔH2<ΔH3
d.Na、Mg可以代替Zn还原SiCl4
②实际制备过程选择“反应3”,选择的理由是                   。
(3)工业上也可用SiHCl3制备高纯硅。25 ℃时,SiHCl3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2SiHCl3(g)SiH2Cl2(g)+SiCl4(g) ΔH1=+48 kJ·mol-1 K1
3SiH2Cl2(g)SiH4(g)+2SiHCl3(g) ΔH2=-30 kJ·mol-1 K2
4SiHCl3(g)SiH4(g)+3SiCl4(g) ΔH3 K3
①则该温度下,ΔH3=        kJ·mol-1;K3=    (用K1和K2表示)。
②对于反应4SiHCl3(g)SiH4(g)+3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T1和T2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则T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T1时平衡常数K=   (结果保留2位小数)。
③在T2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精析
1.A [Na2O来源少,成本高,因此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A错误;石灰乳的化学式为Ca(OH)2,Cl2和石灰乳反应可以得到漂白粉,B正确;NH3可以和硫酸、硝酸等反应制备(NH4)2SO4和NH4NO3等铵态氮肥,C正确;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高温条件下生成的S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SO3,SO3与H2O反应生成硫酸,D正确。]
2.C [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则Be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H)4],故选C。]
3.D [根据题图可知,催化剂是BaO,而Ba(NO3)2是中间产物,故A错误;转化过程中,NOx被O2氧化得到Ba(NO3)2,氮元素被氧化,Ba(NO3)2被还原生成N2,氮元素被还原,故B错误;还原过程中,Ba(NO3)2转化为N2,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变为0,故每生成0.1 mol N2,转移1 mol电子,故C错误;根据题图中循环反应进入的物质和出来的物质判断,三效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4.D [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得的NH3中含有水蒸气,NH3会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故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NH3,可利用碱石灰干燥NH3,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SO2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故不能验证SO2的漂白性,常利用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验证SO2的漂白性,B错误;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使得反应时间过长,增大热量损失,C错误;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O4、CO2和H2O,CO2、H2O和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由“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H2SO4>H2CO3>H2SiO3,结合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知,非金属性:S>C>Si,D正确。]
5.D [由题图可知,X形成3个或4个共价键,整个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X为N;Z形成6个共价键,且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Z为P;Y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小于P,则Y为F。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P>N>F,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整体呈增大的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第一电离能:F>N>P,B正确;已知该阳离子中的环状结构与苯环类似,故该阳离子中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为5,电子数为6,则该阳离子中存在的大π键为,C正确;N2F2的电子式为,D错误。]
6.C [观察题图,叶绿素中含有酯基和酮羰基2种含氧官能团, A错误;叶黄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 000,不属于高分子,B错误;叶绿素、叶黄素均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产物,故二者均能使溴水褪色,C正确;叶黄素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即(*表示手性碳原子的位置),D错误。]
7.C [b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A错误;a极上,N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到NH3,则a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O+4H2O+5e-===NH3+5OH-,C正确;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则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由a极向b极迁移,B错误;气体R为O2,结合a极、b极的电极反应及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NH3)∶n(O2)=4∶5,D错误。]
8.B [浓硫酸被稀释时会释放大量热,应该先在三颈烧瓶内加入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苯甲酸,故A错误;苯甲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当水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故B正确;球形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为下进上出,即从b口进水,故C错误;苯甲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结束后不能用过量的NaOH溶液来除去产物中的酸性杂质,故D错误。]
9.D [HA溶液初始浓度为0.1 mol·L-1,c(H+)=10-1 mol·L-1,HA完全电离,故HA为强酸,0.1 mol·L-1 HB、HC溶液中c(H+)<10-1 mol·L-1,HB、HC为弱酸,A正确;M点为等浓度的HB和NaB,此时存在电荷守恒:c(Na+)+c(H+)=c(B-)+c(OH-)、元素守恒:2c(Na+)=c(B-)+c(HB),联立两式可得:c(HB)+2c(H+)=c(B-)+2c(OH-),B正确;由图可知,强碱滴定弱酸,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处于酚酞的变色范围,故可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C正确;HB溶液在NaOH溶液加入20 mL时恰好中和,此时NaB溶液浓度为0.05 mol·L-1,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H2OHB+OH-,忽略水的电离,c(HB)≈c(OH-),则常温下Kh(B-)===10-9.0=≈。因为B-水解较弱,忽略水解消耗的B-,c(B-)≈c(NaB)=0.05 mol·L-1,则c2(OH-)=10-9×0.05( mol·L-1)2,即c(OH-)= mol·L-1≈7×10-6 mol·L-1,D错误。]
10.B [-lgc越大,c越小,结合常温下Ksp:Mn(OH)2>Cu(OH)2可知,a表示Cu(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错误;R点坐标为(6,15),则c(Cu2+)=10-15 mol·L-1,c2(OH-)=10-6 mol2·L-2,Ksp[Cu(OH)2]=c(Cu2+)·c2(OH-)=10-21,B正确;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N点为Mn(OH)2的过饱和溶液,C错误;向P点溶液中加入NaOH,c(OH-)增大,Mn(OH)2(s)Mn2+(aq)+2OH-(aq)逆向移动,c(Mn2+)减小,溶液组成由P点沿MP线向左上方移动,D错误。]
11.C [根据以上反应机理可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OH+H2O,A正确;甲醛和聚乙烯醇()发生上述反应时,产物可能为,含有六元环结构,B正确;加入干燥剂除去生成物水可提高醛或酮的平衡转化率,H+是催化剂,增加H+的浓度,不能提高醛或酮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根据上述反应机理,在有机合成中,将醛转化为缩醛可保护醛基不被氧化,缩醛再与水反应可恢复醛基,D正确。]
12.(1)Ca3(PO4)2(s)3Ca2+(aq)+2P(aq) Ksp=c3(Ca2+)·c2(P) (2)Ca3(PO4)2+6H+===2H3PO4+3Ca2+ (3)>
解析 (2)Ca3(PO4)2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和H3PO4,Ca3(PO4)2为难溶物,H3PO4为弱酸,不可拆分,根据守恒原则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13.(1)圆底烧瓶 (2)提前向NaOH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反应结束后溶液红色不褪去,则NaOH过量 (3)当滴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时,待测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且30 s内不恢复原色 I2+S+H2O===2H++S+2I- (4)①1.00×10-3 ②当t=0时,b-1=c(S),即b-1为用刚装袋的银耳配制的银耳-水混合物中S的浓度 ③290.9 不符合 (5)产生的SO2未被完全吸收(或部分亚硫酸盐被氧化等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2)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指示剂来观察。
(4)①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与c(S)成正比,可得m=1.00×10-3。③由第2个月和第4个月的数据可得,=2k+b,700=4k+b,解得k=150,b=100,则②中c-1(S)=150t+100,则t=3时,c(S)= mol·L-1,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10.00 g该批次银耳样品中释放的SO2的质量为 mol·L-1×25×10-3 L×64 g·mol-1= g,其含量为≈290.9 mg·kg-1>50 mg·kg-1,不符合国家标准。
14.(1)Si—Si的键能比C—C的键能低,难以形成较长的硅链;Si—H的键能比C—H的键能低,使得短链硅烷也不稳定
(2)①bd ②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更易于硅的分离
(3)①+114 ·K2 ②大于 0.11 ③及时分离出产物
解析 (2)①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SiCl4的转化率降低,a错误;锌、硅都会和氧气反应,故还原过程需在无氧的气氛中进行,b正确;液态锌单质变为气体,为吸热过程,导致反应放热增多,放热的焓变为负值,故ΔH2>ΔH3,c错误;Na、Mg均为活泼金属,可以代替Zn作为还原剂,还原SiCl4,d正确。②反应3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且生成的硅为固态,而氯化锌为气体,与硅分离更容易,所以实际制备过程选择“反应3”。
(3)①已知:
Ⅰ:2SiHCl3(g)SiH2Cl2(g)+SiCl4(g) ΔH1=+48 kJ·mol-1
Ⅱ:3SiH2Cl2(g)SiH4(g)+2SiHCl3(g) ΔH2=-30 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3×Ⅰ+Ⅱ得反应:4SiHCl3(g)SiH4(g)+3SiCl4(g),则该温度下,ΔH3=3×(+48 kJ·mol-1)+(-30 kJ·mol-1)=+114 kJ·mol-1;K3=·K2。②反应4SiHCl3(g)SiH4(g)+3SiCl4(g)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SiHCl3的转化率增大,结合图可知,T1大于T2;T1平衡时,SiHCl3的转化率为50%,假设投料SiHCl3 1 mol,则:
     4SiHCl3(g)SiH4(g)+3SiCl4(g)
起始/mol  1     0     0
转化/mol  0.5    0.125   0.375
平衡/mol  0.5    0.125   0.375
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其浓度,则平衡常数K=≈0.1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电磁学检测卷(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