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 ℃时,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
B.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
C.在20 ℃时,把136 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得到36 g氯化钠
D.在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
2.(2024·四川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瓶盖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子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3.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演示“冰雪”实验时用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如图是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后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C.将40 ℃的100 g醋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0 ℃,析出晶体29.4 g
D.0 ℃时,20 g醋酸钠可以完全溶于50 g水中
能力提升
4.(2024·青海中考)眺望茶卡盐湖,水天相映,阳光照射下,一朵朵盐花熠熠生辉。盐花中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
思维拓展
6.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升温”或“降温”)。
(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C 解析: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A项错误;描述溶解度时需指明温度,B项错误;20 ℃时,136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 g氯化钠,蒸干可以得到36 g氯化钠,C项正确;在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D项错误。
2.C 解析: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A项错误;产生气泡是因为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致,B项错误;将碳酸饮料倒入冰中,温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项正确;将碳酸饮料倒入冰中,温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图中现象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D项错误。
3.A 解析:2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属于易溶物质,A项正确;P点表示醋酸钠的不饱和溶液,醋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不会变为饱和溶液,B项错误;165.6 g醋酸钠的饱和溶液由40 ℃降温至0 ℃才会析出29.4 g晶体,C项错误;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36.2 g,50 g水中最多溶解醋酸钠的质量为18.1 g,小于20 g,所以0 ℃时,20 g醋酸钠不能完全溶于50 g水中,D项错误。
4.(1)< 
(2)硝酸钾
(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解析:(1)根据图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5.(1)乙 
(2)T2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3)增加溶质乙(或蒸发溶剂)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乙。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交点C的含义是T2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A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说明B点对应的溶液为T1 ℃时乙的不饱和溶液,A点对应的溶液为T1 ℃时乙的饱和溶液,则T1 ℃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增加溶质乙或蒸发溶剂。
6.(1)70 g 
(2)降温
(3)蒸发结晶
(4)乙、甲、丙
解析:(1)t2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可溶解20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 g+20 g=70 g。
(2)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通过降温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3 ℃时,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为乙>甲>丙,则溶剂质量大小为乙<甲<丙,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仍为乙<甲<丙。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音频无原文)

下一篇: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