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九单元 溶液 综合训练(含解析)


2025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新疆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沙土 D.植物油
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3.某同学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
①在冷水中溶解蔗糖 ②在热水中溶解蔗糖 ③将蔗糖研碎 ④搅拌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如图,向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后,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左边下降右边上升,则加入的固体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5.(2024·湖北武汉中考)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6.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7.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溶液①、溶液③中没有剩余固体,溶液②、溶液④中有剩余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升高温度,溶液②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8.(2024·山东菏泽中考)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指的是Na2CO3,盐指的是NaCl,右图为二者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捞的碱中混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B.t ℃时,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冬天温度低,NaCl比Na2CO3更易从湖水中结晶析出
D.实现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只能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
9.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晶体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10.(2024·广东深圳中考)下面是Ca(OH)2、K2CO3的溶解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 ℃时,琴琴同学将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100.14 g溶液
B.4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40 ℃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D.40 ℃时,Ca(OH)2的溶解度比K2CO3的溶解度大
二、填空题
11.室温下,分别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小,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12.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白糖    
B.花生油       
C.淀粉
(2)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①t1 ℃时,将40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P点表示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③将t2 ℃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      、量筒、胶头滴管。
(4)20 ℃时,向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68 g水,若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     g氯化钠固体。(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三、实验及探究题
13.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这样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查阅资料】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交流与表达】
(1)本实验除了使用下列玻璃仪器外,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密度为1 g·cm-3)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读数如图所示,其质量是     (填字母)。
A.0.2 g B.1.2 g C.2.8 g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实验中是通过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而不是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获取氯化钠晶体,其理由是             。
【反思与评价】
(5)若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3 g,则其产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实验得到的精盐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分析计算题
14.铜锌合金外观形似黄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测合金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注: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根据图示数据进行如下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B 解析:面粉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A项不符合题意;酒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B项符合题意;沙土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C项不符合题意;植物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D项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A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B项不符合题意;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C项符合题意;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D项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在冷水中溶解蔗糖,溶解速率小;升高温度、将蔗糖研碎及搅拌等,都能加大蔗糖的溶解速率,选②③④,D项正确。
4.A 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气体受热膨胀,U形管中液面左边下降右边上升,A项符合题意;氯化钠与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U形管中液面无明显变化,B、C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气体遇冷收缩,U形管中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应该用药匙,A项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时,应“左物右码”,B项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项正确;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D项正确。
6.A 解析: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不断加入硝酸钾时,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大,但溶液饱和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了,不再随加入硝酸钾质量的增大而增大,A项正确。
7.B 解析:溶液②、溶液④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A项正确;溶液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的状态不能确定,B项错误;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C项正确;溶液②中有固体,升高温度,固体消失,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D项正确。
8.A 解析: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冬天捞的碱(碳酸钠)中混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碳酸钠,A项正确;t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t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Na2C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选项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B项错误;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比氯化钠更易从湖水中结晶析出,C项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实现NaCl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可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方法,D项错误。
9.B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乙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溶解,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KNO3的溶解度:甲<乙,A项错误;甲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没有溶解,乙中锥形瓶底部硝酸钾晶体溶解,乙中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溶剂质量不变,所以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B项正确;乙中的KNO3溶液可能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项错误;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会出现上述现象,D项错误。
10.A 解析:40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4 g,将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恰好完全溶解得到100.14 g溶液,A项正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4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为不饱和溶液,B项错误;40 ℃时,K2CO3的溶解度为117 g,故40 ℃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3.9%,C项错误;40 ℃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4 g,K2CO3的溶解度为117 g,Ca(OH)2的溶解度比K2CO3的溶解度小,D项错误。
11.(1)AB C D (2)B
(3)蒸发水分(合理即可)
解析:(1)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A和B中都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所以都为饱和溶液;由于C中没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所以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D中也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按常规考虑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因为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小,C中可能饱和或不饱和,D中溶质比C中少,所以D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B烧杯中的固体比A烧杯中的固体少,所以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
12.(1)A (2)①饱和 ②等于 ③减小 (3)玻璃棒 (4)28
解析:(1)白糖溶于水后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白糖溶液,A项正确;花生油放入水中,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B项错误;淀粉加入水中,会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C项错误。
(2)①由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40 g,所以t1 ℃时,将40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饱和溶液。②P点是t1 ℃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表示t1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③由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 ℃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 ℃,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用于搅拌,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
(4)设至少需要再加入质量为x的氯化钠固体,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有:×100%=×100%,解得x=28 g。
13.(1)玻璃棒 
(2)B 
(3)加热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5)86.8% 
(6)混合物
解析:(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及所需玻璃仪器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酒精灯、玻璃棒),故还缺少玻璃棒。
(2)由图可知,称量的粗盐的质量为1.2 g。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通过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而不是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获取氯化钠晶体。
(5)若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3 g,则其产率为×100%≈86.8%。
(6)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14.(1)0.2 g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 g
 x=9.8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 g+50 g-69.8 g=0.2 g。(2)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焦点 02 完形填空(原卷版+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一轮复习之题型特训(江苏盐城)

下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步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