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B A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C B D A B C
Ⅰ(1)元素 (2) 18 得到 (3)3:16
Ⅱ(1)CO2 CO2 + Ca(OH)2 = CaCO3↓ + H2O +4 (2)过滤 引流 Ⅲ(1)FeCl3 (2)吸附
小于 肥皂水 (4)臭氧/O3 (5)混合物
22.(1)酒精/C2H5OH (2)2H2O2 MnO2 2H2O + O2↑
(3)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4)H2O2 溶液体积越大 (5)>
(6)5 mL2%的碘酒、20 mL水(2分,体积和浓度必须写。对一个得1分)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2分,棕黄色没写也可以,只写变蓝得1分)
23.Ⅰ(1)电 (2)CO2+3H2CH3OH+H2O
(2)制取甲醇消耗的二氧化碳等于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Ⅱ(3)CaCO3高温CaO+CO2↑ B
Ⅲ(4)不产生CO 等质量甲醇可以释放更多氢气 (5)氢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1)大 (2)隔绝氧气和水 (“氧气”和“水”答一个不得分) (3)碳
Li+ (5)产物是水,无污染 (6)原子 丙、丁
(7)隔热 (8)4 (9)催化
25.一、(1)锥形瓶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C、F (4)113.5 (5)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 CaCO3
二、(1)C2H6O+3O2点燃 2CO2 + 3H2O (2)b、a (3)使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被c、d完全吸收(H2O和CO2 少一个不得分) (4)CO+ CuO高温Cu + CO2
(5)不能 (6)2.56扬州树人学校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 2025.01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不一致的是
A.钠(Na) B.钙(Ca) C.镁(Zn) D.锰(Mn)
2.下列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3.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铁 B.碳 C.氢 D.氧
4.已知碳 14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 6个质子和 8个中子,则碳 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2 D.14
5.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 2FeCl3+Cu=CuCl2+2X。X的化学式是
A.Fe B.FeCl2 C.Fe(OH)2 D.Fe(OH)3
6.宁宁体检时发现骨密度偏低,下列保健品可以补钙的是
A.碳酸钙 D3颗粒 B.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C.维生素 C泡腾片 D.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
7.实验室用 KMnO4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 O2。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
理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B.先向试管中加入 KMnO4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C.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CO2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 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检验 CO2
1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S + O2 SO2 B.NH4HCO3 NH3↑ + H2O + CO2 ↑
C.4CO+ Fe3O4 3Fe + 4CO2 D.2Al +3H2SO4 = Al2(SO4)3 +3H2↑
11.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先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然后将 400g稀硫酸分 4次依次加入,充
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 第①次 第②次 第③次 第④次
参加反应的锌粒质量/g 1.30 m1 m2 m3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生成的氢气体积/L(标准状况下) 4.48 4.48 2.24 V
A.m1=1.30 B.m2=1.30 C.m3=0.65 D.V=2.24
12.已知:(1)20℃时,溶解度在 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 1~10克
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 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 0.01克的物质为难溶
物质。(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 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1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
C.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切割玻璃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14.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 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 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
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20℃=0.02L/L水,SN.40℃=0.02L/L水。则在 101kPa、30℃时,M、
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SM < SN B.SM = SN C.SM > SN D.无法比较
15.甲烷裂解是制备碳纳米管的重要步骤,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生成物均为单质
D.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 6:1
16.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常见合金 黄铜、硬铝、孔雀石
B 常见溶液 盐水、碘酒、石灰水
C 常见氧化物 干冰、过氧化氢、赤铁矿
D 带电的微粒 质子、原子、电子
2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17.兴趣小组进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查气密性 B.加入铜绿 C.加热铜绿 D.检验气体
18.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用水鉴别 NH4NO3和 NaOH固体 B.用过滤法将硬水软化
C.用 100mL量筒量取 6.3mL水 D.用灼热的炭粉除去 CO2中的 O2
19.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 A的原料,工业上利用金属钠和液氨(NH3)生产氨基钠
的主要原理如图 1,现用 120mL液氨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金属钠的投加量越多生成氨基钠的量
越多
C.其它条件相同时,控制温度能提高氨
基钠产量
D.控制温度在 50℃时,2.0g金属钠与
120mL液氨反应,液氨有剩余
20.日化用盐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如沐浴盐。产品中盐的含
量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人员向硬度为 150mg/kg的硬水中加入 NaCl,配制不
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硬水溶液。测试NaCl的质量分数对三种表面活性剂(CAB、MES、
AESA)的发泡性能和去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表面活性剂中 CAB的初始泡沫高度受 NaCl浓度影响最小
B.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
C.在 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5%的范围内,发泡性能受 NaCl含量影响最大的表
面活性剂是 AESA
D.相同条件下,三种表面活性剂中 AESA的去油率最佳
3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16分)扬州绿杨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其特质为“汤色翠绿、味香醇厚”。
Ⅰ.好茶看茶叶。茶叶中含有多种成分。
(1)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 ▲(填“元素”或“单质”)。
(2)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x ▲ ,硒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
C6H6O2,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Ⅱ.好壶配好茶。
(1)紫砂壶的原料是黏土,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
CaCO3+SiO2 CaSiO3+X↑。
①X的化学式为 ▲ ,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aSiO3中 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
(2)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依据 ▲ (填一种实验操作)原理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
Ⅲ.好茶需好水。某品牌矿泉水简易生产流程如图 1所示。
(1)沉淀池中往往加入明矾或氯化铁作絮凝剂,氯化铁的化学式为 ▲ 。
(2)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颜色、异味等杂质,具有 ▲ 作用。
(3)利用膜法净水的主要过程如图 2所示。超滤膜的孔径 ▲ (填“大于”或“小于”)
蛋白质的微粒直径,经过超滤膜净化后的水可以用 ▲ 区分硬水和软水。
(4)图 1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 。
(5)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灌装水是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2.(10分)溶液变色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下列溶
液混合后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4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资料:碘酒为碘(I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 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 I2是否
存在。
【实验】第一步:向烧杯 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 3%H2O2溶液、水和 2mL 1%淀粉溶液。
第二步:向烧杯 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 2%碘酒、水和 2粒维生素 C片。
第三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烧杯 A 烧杯 B 变色
序
时间
号 H2O2溶液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碘酒体积/mL 溶液总体积/mL /s
① 10 32 2 25 595
② 10 32 5 25 193
③ 10 32 10 25 39
④ 5 32 5 25 399
⑤ 20 32 5 25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碘酒中溶剂是 ▲ 。
(2)H2O2溶液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 ▲ 。
(4)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碘酒体积等其他条件相同时,
▲ ,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越短。
(5)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 1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 ▲ (填“>”“<”或“=”)595s。
【继续实验】
(6)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 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
A中加入 20mL 3%H2O2溶液、10mL水和 2mL 1%淀粉溶液;向烧杯 B中加入 ▲ 和
1粒维生素 C。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 78 s
不同。
(7)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 I2与维生素 C能发生反应,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
淀粉溶液,再加入维生素 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
23.(10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甲醇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
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利用废气中的 CO2热催化加氢合成,
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Ⅰ.电解制氢
(1)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 能,如图 CO2
高温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甲醇被认为是“零碳”燃料,甲醇燃烧能产生二
氧化碳,试分析“零碳”燃料中“零碳”的含义 ▲ 。
5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Ⅱ.捕集 CO2
(3)以石灰石为原料的钙循环捕集废气中 CO2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
②图中,CO2含量较高的是 ▲ (填“A”或“B”)处。
Ⅲ.甲醇可以直接燃烧,也可以将甲醇转化为氢气再燃烧,甲醇转化为氢气通常有以下
两种方案:
方案 1:CH3OH+H2O CO2+3H2↑ 方案 2:CH3OH CO↑+2H2↑
(4)对比上述两种方案,从环保和氢气产率的角度分析方案 1的优点是 ▲ 、 ▲ 。
(5)氢气可以直接加压储存在储氢罐中,从微观视角解释氢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 ▲ 。
24.(10分)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块一:【化学★新材料】
2024 年 12月 28日,中国海军“福建舰”出海开展第六次航行试
验。“福建舰”使用了许多特种合金钢、铁合金等高性能材料。
(1)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 (填“大”或“小”)。
(2)舰艇外壳常年浸泡在海水中,容易生锈,在舰艇表面喷漆可防锈,其防锈原理是
▲ 。
(3)锰钢冶炼原料为铁矿石、锰矿石、焦炭等,锰钢中除了含有铁、锰元素外,还一定
含有 ▲ (填“元素名称”)。
板块二:【化学★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按照电池种类的不
同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
(4)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为 LiCoO2,其中钴元素化合价为+3,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 。
(5)氢气燃料电池汽车能实现交通“零排放”的原因是 ▲ 。
(6)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
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填“分子”或“原子”)。
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填序号)。
板块三:【化学★新工艺】
2024 年 10月 30日,神舟十九号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实现“太空会师”。彰显我
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
6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7)太空中温差极大,所以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氯酯橡胶需具有 ▲ (填“隔
热”或“导热”)性能。
(8)航天服可避免宇航员受到高能α粒子(含 2个质子和 2个中子)的伤害,该α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是普通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 ▲ 倍。
(9)飞船太空舱中,NiFe2O4可促进航天员呼出的 CO2转化为 O2,而 NiFe2O4的质量
和化学性质不变,在此转化过程中 NiFe2O4起 ▲ 作用。
25.(14分)回答下列问题:
一、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足量大理石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1)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写出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 。
(3)为了控制反应速率,选择的发生装置和量气装置是 ▲ (填序号)。
(4)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37%,密度为 1.19g/mL的浓盐酸,需要配制成 16%的
稀盐酸 200g。则需要加入水 ▲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中除了有氯化钙,还有稀盐酸。为了除去废液中的稀盐
酸,可以加入过量的 ▲ (填化学药品),过滤,可获得氯化钙溶液。
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某物质 R(CxHyOz)中氧元素的质量。
【资料】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具有吸水性;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物质
R(CxHyOz)燃烧会生成 CO2、H2O、CO。
【知识回顾】
(1)乙醇和 R的组成元素相同,乙醇(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步骤】
(2)①将装有 4.72g某物质 R和一定质量的 CuO放入石英管中,先通入一定量的 O2,
而后将已经称重的 U形管 c、d与石英管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通入 O2,依次点燃煤气喷灯 ▲ (填“b、a”或“a、b”),进行实验。
7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
③待物质 R样品反应完全后,依次熄灭煤气喷灯 a、b,继续通入 O2至石英管冷却到室
温。
④取下 c、d管称重,分别增重 2.16g、7.04g。
【交流讨论】
(3)实验步骤③中继续通入 O2的作用是 ▲ 。
(4)CuO的作用: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c和 d中所装药品的顺序 ▲ (选填“能”或“不能”)颠倒。
【形成结论】
(6)该物质 R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g。
8
{#{QQABAYYQgggAABBAARgCEQGyCAAQkBECCYgGAEAcsAAAS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