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物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 30 分)
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步速为 4km/h B.中学生课桌高度为 120cm
C.成年男性发出的声音频率为 15Hz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
2.2024年 9月 6日 2时 30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
火升空,以一箭十星的方式,成功将吉利星座 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
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是火箭上升的情景,关于此刻的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D.以携带的卫星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吹笛子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B.烧水的时候靠近壶口的位置产生的白气更多
C.水沸腾前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小
D.在用真空罩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真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能够全部被抽出
4.“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事关生态建设和百姓生活。如图是种基坑气膜,是由
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料制成的,可以将施工机械全部罩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施工
时产生的噪声,就很难散发出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列防治
噪声措施中与此相同的是( )
A. 禁止鸣笛 B. 防噪耳罩
C. 隔音隧道 D. 消音器
5.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
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
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液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6.下列有关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肉在冷冻室内长时间存放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B.冷冻室的内壁附着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水蒸气
D.蔬菜在冷藏室保存几天不会变蔫,主要原因是冷藏室温度低,减慢了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7.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浅水处觅食,在水中形成了两个“影子”。关于这两个“影
子”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子”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影子”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当白鹭飞起来时,两个“影子”的大小都不变
D.“影子”甲不是像,“影子”乙是虚像
8.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里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并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
客厅上方吊灯的像,这时吊灯的像相对于人( )
A.静止不动,大小变大 B.静止不动,大小不变
C.向左移动,大小变小 D.向左移动,大小不变
9.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像之间距离是 5m。如图所示是钟同学用一平面镜
来检查视力,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钟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视力表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为 6m
C.钟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1m
D.钟同学到视力表的距离为 2m
10.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二、多选题(共 8分)
11.(本题 4分)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
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
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共鸣现象
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 a
12.(本题 4分)某同学在预习时,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分析得出
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不同的物质,密度也可能相等
C.铁的密度是7.0 103kg/m3,表示1m3铁的质量是7.0 103kg
D.水银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水银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 8分)
13.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军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一个木块的长度,五次测量所记录的结果分别为 2.31cm、
2.322cm、2.29cm、2.30cm、2.32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本次测量所测得的木块
的长度为 cm。
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
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
在 减弱噪声。
15.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冷却成型。
四、实验题(共 33 分)
16.(本题 7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 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 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斜面应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是便于测量 ;
(3)小车通过 AB所用时间 tAB=1.6 s,则 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若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
计时,则测得 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4)对实验进行分析:
①若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A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
为 ;
v v
② (选填“能”或“不能”)用 AB AB 计算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2
17.(本题 7分)小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如图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
(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在烧杯中倒入温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4)在水温升高到 90℃后,小凤每隔 1min观察 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持续几分
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小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填“C”或“D”);
②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这些气泡里面是 (选填“空气”、“二氧
化碳”或“水蒸气”);
(6)如图戊所示,小凤同学将密封固体碘的“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碘的升华”实验。已知
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500℃,实验用水浴法加热是因
为 ,避免碘熔化成液态。
18.(本题 6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提供四块玻璃板供选择,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玻璃板;
A.较薄茶色 B.较厚茶色 C.较薄无色 D.较厚无色
(2)如图甲,小芳把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小芳应在
(选择“A”或“B”)蜡烛一侧观察像的位置。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 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从现象可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实验中,改变蜡烛 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 B,发现 B总能与 A的像完全重合,过了一段时回,
蜡烛 A变短,则 A的像和原来比将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4)小芳将蜡烛 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 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 A的像偏低且倾
斜。你认为在图丙所示的 1、2、3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5)本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19.(本题 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 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甲
所示.
(1)在 a、b、c、d四点中,模拟照相机原理时,蜡烛应置于点 .国庆节期间,遂宁市在安居
七彩明珠举行了“首届金秋菊花展”小明用相机拍摄了一朵黄色菊花的照片,这朵菊花呈现黄色的原因是,它
反射 .为了使菊花的像更大些,小明应 (填“增大” “减小”)镜头与菊花的距离, (填“增大”
“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2)老师在给一个疑似感染水痘的同学测量体温时,使用了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
它的分度值为 ℃. 读数时分别沿 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乙所示.其中沿 方向
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甲图中蜡烛放在 点时成像的原理.
20.(本题 5分)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来测某种品牌牛奶的密度。则:
(1)首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110g,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量筒中牛
奶的体积为 cm3;用天平测出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g,由此可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 / m3;
(3)完成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不用天平和量筒也能测量物体的密度,他们的做法是:
将一表面结冰的实心金属块(冰和金属块的总质量为 234g)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的盛水方形容器中,且金
属块和冰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出容器中水的深度从 10cm升高到 12.2cm;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测出水的
深度下降到 12cm处。由此可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kg / m(3 0.9 103kg / m3冰 , 水 1.0 10
3kg / m3)。
五、作图题(共 4分)
21.(本题 2分)请你完成图甲的光路图,并找到发光点 S的像 S′。
22.(本题 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两条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六、计算题(共 17 分)
23.(本题 8分)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 6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
传播速度为340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正对悬崖驶去,经 6秒听到回声,他喊时离悬崖1050m,求汽艇的速度?
24.(本题 9分)如图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A和 B,它们的底面积为 100cm2,高为 8cm,放
在水平桌面上,已知 A容器装有 4 cm深的水,B容器酒精的质量与 A
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
(2)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3)若在 A容器中的水中浸没一个实心铝块,在 B容器的酒精中浸
没一个质量为 3160g的实心铁块,如果将 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 A容器,恰好使 A容器中的液面与杯口
相平,则 A容器中的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不计酒精的损耗,
1g/cm3 0.8g/cm3 3 3水 ; 酒精 ; 2.7g/cm ; 铁 7.9g/cm铝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D D B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BC ABC
13. 0.1 2.31 14. 振动 音调 音调 声源处
15. 吸收 熔化
s
16. v 小 时间 0.25 大 v >v >v 不能
t BC AC AB
17. A 秒表 68 C 水蒸气 控制温度
18.(1)A (2) A ③ (3)变短 (4)3
(5)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19. a 黄色色光 减小 增大 热胀冷缩 0.1 B d
20. 水平 40 48 1.2×103 2.7 103
21. 22.
23.解:(1)由于声音传播到悬崖的距离为声音传播总路程的一半,所以汽艇到悬崖的距离
s 1 v t 1 声 340m / s 6s 1020m2 2
(2)汽艇正对悬崖驶去,经 6秒听到回声,则汽艇行驶的路程与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等于他喊时离悬崖
距离的 2倍,即
s s 2s
艇 声 1
v 6s 340m / s 6s 2 1050m
艇
解得
v 艇=10m/s
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距离为 1020m;
(2)汽艇的速度为 10m/s。
24.(1)已知 A容器中水的体积:
V Sh 100cm2水 4cm 400cm
3
;
m
由 可得,A容器中水的质量:
V
m水 水V水 1.0g/cm
3 400cm3 400g;
(2)由题意可知 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
m m
酒精 水
400g;
m由 可得,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V
m
V 酒精 400g 500cm3
酒精 0.8g/cm3 ;
酒精
(3)A与 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的容积均为:
V容 Sh
100cm2 8cm 800cm3;
3160克的铁块的体积:
m
V 铁 3160g铁 400cm
3
7.9g/cm3 ;铁
由题意可知,铁块浸没在 B容器中有酒精溢出,则溢出酒精的体积:
V溢酒 V V铁 V容 500cm
3 400cm3 800cm3 100cm3
酒精 ;
将 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倒入 A容器,恰好使 A容器的液面与杯口相平,则铝块的体积:
V铝 V容 V溢酒 V水 800cm
3 100cm3 400cm3 300cm3;
则铝块的质量:
m铝 铝V铝 2.7g/cm
3 300cm3 810g;
倒入酒精的质量:
m 3 3溢酒 V溢酒 0.8g/cm 100cm 80g酒精 ;
A容器中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m总 m水 m溢酒 m铝 400g 80g 810g 1290g。
答:(1)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400g;
(2)酒精的体积为 500cm3;
(3)A容器中铝块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129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