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物理课本质量约 B. 中学生跑的时间大约为
C.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D. 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住宅安装中空玻璃 B. 学校周围植树
C. 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 人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耳塞
3.滴一大滴酒精在手背上,一会儿酒精不见了,对于现象和感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是升华
B. 该现象的发生也和晶体的熔化一样需要一定的温度
C. 手背发热
D. 滴上后,抹平一下,消失得会更快
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镜花水月 B. 立竿见影 C. 波光粼粼 D. 空中楼阁
5.光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彩色电视机的多彩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 超市营业结束后用紫外线灯消毒,灯会发出淡紫色的紫外线
C.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
D.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的真伪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大
B. 水从升高到的过程中,密度变大
C. 神舟十九号航天器外壳材料的特性有熔点高、密度大
D. 把气稍弱的篮球充成鼓鼓的弹性较好的篮球,球内空气的密度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7.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同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B. 白霜的形成是凝固
C. 白霜的形成放出热量
D. 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形成的白霜的多少与空气中水蒸气的多少无关
8.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被成像的发光物体
B. 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天花板与投影仪间的距离
D. 若不小心手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屏幕上的像仍然完整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
9.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经______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______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强。
10.小王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了至少三次,任选其中的一次,数据是,她所用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运动的描述这节课中,小王和同桌做了如下的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笔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分别以课桌和课本为标准,观察和思考笔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所选的______。
1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不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______选填“”、“”或“”瓶,生活中类似这种瓶盖的透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12.如图,小聪把焦距较长的凸透镜放在前面,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后面,正在模拟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使用,其中,目镜的使用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制作望远镜时,在选择两块凸透镜时,除了满足焦距的要求,物镜的直径比目镜的直径要______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13.年月日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壤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的预定区域,嫦娥六号探月取得圆满成功。这些月壤样品从月球来到地球上,它的质量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如果在今后的研究中,用去了月壤样品的一半多,则剩余月壤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水蒸气”在我们八上物理教材中出现较多,许多同学习惯上把水蒸气理解为“雾气”。为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增加了一个如图的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时,直角弯玻璃管口附近会冒“雾气”,在“雾气”中点燃一盏酒精灯,酒精灯上方的“雾气”马上消失。由此同学们认识到水蒸气是______选填“看见的”或“看不见的”,在液化的“雾气”中点燃一盏酒精灯,酒精灯上方的“雾气”马上消失。请解释原因: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自行车尾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请你在图上画出两次的反射光路。
16.鱼缸的下面不小心压了个证件,将鱼缸的一端微微垫高后照光去取,如图,水面平静后,请根据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画出它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另一支外形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表中。
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______的改变而变化。
换用______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像的大小和蜡的大小是否相同。
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时你是如何验证的______。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在测量选用凸透镜焦距时,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光斑,如图甲所示。要验证光屏上的光斑是否最小最亮,可以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左右来回”稍稍移动光屏并观察。
同学们猜想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请你写出能够支持猜想的一个现象:______。
实验过程中,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承接了清晰的像,则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像的正倒、大小、虚实,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在图乙的基础上,把凸透镜调换焦距为的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有同学在实验中把蜡烛换成灯,同时在光屏上画出方格如图丙所示。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至少写出一条
19.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被称为中国大粮仓。科学选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环节,而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选小麦种子所需盐水的密度在之间。小冰想检验大伯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出,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______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后,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______,然后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为______,则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为符合要求,她应该向配制的盐水添加适量的______选填“盐”或“水”。
小冰回家后看到家里的电子秤,发现利用它、空瓶和水等也能完成盐水密度的测量,请你帮她把测量步骤补充完整。
A.先测出空瓶的质量;
B.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出总质量;
C.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______,测出总质量。
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用、、和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记录的数据如下:间的距离,间的距离,从运动到所用时间。求:
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到整数位?
若小车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小车从运动到所用的时间?
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黄河岸、绿长廊,苹果脆甜任你尝,说的是有着多年悠久历史的中牟县雁鸣湖镇朱固村的红富士苹果。小亮想:家乡苹果的密度是多少呢?
于是他将苹果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杯子来测量苹果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苹果的质量是,测得装满水的杯子的总质量是,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苹果浸没在杯中,当杯子停止排水后再取出苹果,接着用抹布把杯子外壁的水擦净,再测得杯子和剩下水的总质量是。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大?
这个苹果的密度是多少?
小亮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苹果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物理课本质量约,故A错误;
B、中学生跑跑步的速度约为,故跑的时间大约为,故B正确;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故C错误;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中学生的体积约为,故D错误。
故选:。
2.
【解析】、临街住宅安装中空玻璃,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人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3.
【解析】、酒精滴在手背上,一会儿酒精不见了,是酒精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晶体熔化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C、汽化吸热,手背发凉,故C错误;
D、滴上后,抹平一下,增大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加快,酒精消失得会更快,故D正确。
故选:。
4.
【解析】、镜花水月是指花在镜子中成像,月亮在水中成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只在地上树立一个竿子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波光粼粼是指水面反射光,这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楼阁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线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虚像,形成空中楼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5.
【解析】、彩色电视机的多彩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A正确;
B、超市营业结束后用紫外线灯消毒,灯会发出淡紫色的紫光,紫外线人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故B错误;
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故C正确;
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的真伪,故D正确。
故选:。
6.
【解析】、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水从上升到时,其体积变小,由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则密度变大,故B正确。
C、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其质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必须小;耐高温,即它的熔点高,不易熔化,故C错误。
D、把气稍弱的篮球充成鼓鼓的弹性较好的篮球时,球内空气的体积不变,质量增大,由公式知,密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
7.
【解析】、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发现白霜,说明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故A正确;
、白霜是由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形成的白霜的多少与空气中水蒸气的多少和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有关,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多、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越低,形成的白霜越多,故D错误。
故选:。
8.
【解析】、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被成像的发光物体,
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屏幕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错误;
C、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应增大天花板与投影仪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正确。
故选:。
9.振动 空气 振幅
【解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振幅。
10. 参照物
【解析】由测量结果可知,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其单位是毫米,所以她所用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故答案为:;参照物。
11. 近视
【解析】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不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最不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近视。
12.望远镜 放大镜 大一些
【解析】望远镜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由图可知,小聪正在模拟的就是望远镜的使用;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制作望远镜时,在选择两块凸透镜时,除了满足焦距的要求,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
故答案为:望远镜;放大镜;大一些。
13.没有 不变
【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月壤样品从月球来到地球上,它的质量没有变化,如果在今后的研究中,用去了月壤样品的一半多,则剩余月壤的质量与体积减小,但剩余月壤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故答案为:没有;不变。
14.看不见的 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见到的”雾气“实际是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液化的“雾气”中点燃一盏酒精灯,酒精灯上方的“雾气”消失的原因是: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故答案为:看不见的;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15.过反射点作垂直于反射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然后过二次反射点作法线,仍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方向,注意二次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图。最终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利用光的反射将射来的光按照原来的方向再次反射回去,进入自行车后面的汽车司机或摩托车司机眼中,就可以看清自行车,从而避免交通事故。
16.过入射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如图: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7.未点燃 点燃蜡烛的位置 大小 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会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不需要点燃。
移动点燃的蜡烛,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像大小是否随着其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换用大小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未点燃;点燃蜡烛的位置;大小;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8.左右来回 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自己的手指和远方的树木,所成像的特点是不同的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右 实验现象明显或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解析】光屏上出现一个光斑,此时焦点可能在光屏的前方,也可能在光屏后方,则应左右来回移动光屏,直到观察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自己的手指和远方的树木,所成像的特点是不同的;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在图乙的基础上,把凸透镜调换焦距为的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物距,根据,,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蜡烛换成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左右来回;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自己的手指和远方的树木,所成像的特点是不同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右;实验现象明显或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19.游码 平衡螺母 右 盐 再将瓶内装满盐水
【解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左,说明左端沉,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盐水的体积为;
由图丙可知,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则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盐水的密度为:
。
因为现在盐水的密度小于符合要求的盐水的密度,所以应该向配制的盐水添加适量的盐,使其密度增大;
、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
B、用天平测出满瓶水的总质量为;
C、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再将瓶内装满盐水,测出总质量;
根据题意可知,水和盐水体积相等,根据有:
,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故答案为:游码;平衡螺母;右;;;;再将瓶内装满盐水;。
20.【解析】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
;
小车从运动到的距离:,
小车从运动到的时间:;
小车从运动到所用的时间:,
则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
。
答: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是;
若小车在之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小车从运动到所用的时间为;
小车从运动到的平均速度是。
21.【解析】设苹果的质量是为,装满水的杯子的总质量是,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是。
杯中排出水的质量:;
根据知,这个苹果的体积:;
这个苹果的密度是:;
因为从杯子中取出苹果时,它会带出一点水,造成测出苹果的体积偏大,而它的质量是一定的,根据密度的公式可知测出的苹果的密度偏小。
答: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
这个苹果的密度是;
偏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