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九年级化学试题 2025.01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为 100 分,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胶带纸、修正液。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 (H)=l Ar (C) =12 Ar(O)=16 Ar (S) =32 Ar (Cl) =35.5
Ar (N)=14 Ar (K) =39 Ar (Mg) =24 Ar(Ca)=40 Ar (Zn) =65 Ar (Fe) =56 Ar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水落石出 B.五谷酿酒 C.沙里淘金 D.清风徐来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珍珠奶茶 B.酒酿圆子 C.罐罐酸奶 D.葡萄糖液
3.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4.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 1所示,下列关于镓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 Ga
C.相对原子质量 69.72g
D.镓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图 1
5.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了防止骨质疏松,提倡适量补钙
C.为了使西瓜更甜,大量使用增甜剂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6.以下是“铜绿性质实验”的操作抓拍,规范的是
A.塞紧瓶塞 B.取用铜绿 C.处理废液 D.加热铜绿
7.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纲目)”部分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
用器承取滴露……”这种方法是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8.欲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16.9%的生理盐水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氯化钠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酒出
D.用量简量取水时,读数俯视液面
9.科学家与其对应称呼关系错误的是
A.稀土之父——徐光宪 B.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
C.原子之父——道尔顿 D.电子之父——卢瑟福
10.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灰,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1.学习化学要用化学观念认识世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与探究:将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团靠近浓氨水,棉花团很快变红
B.模型与推理: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变化与守恒:依据 2K2O2+2H2O==4X+O2↑可知,X是 KOH
D.宏观与微观: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也相同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赤铁矿 B.干冰 C.碘酒 D.石灰石
13.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一步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H2O2→H2 B.CH4→C C.Al→Al2O3 D.CO→CO2
1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错误的是
A. B. C. 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将水通电电解一定时间
16.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该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
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萘胺分子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B.萘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0:9
C.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3g
D.每个萘胺分子由 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 1个氮原子构成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海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B.将饱和石灰水升温,溶液变浑浊
C.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子 D.吹灭蜡烛瞬间,会看到一缕白烟
18.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或操作 实验目的
A 验证 Cu、A1、Fe 的活动性 铜丝、铝丝和铁丝与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实验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鉴别 O2和 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配制 50g 6%的 NaCl溶液 称取 3.0gNaCl加入 50g水中完全溶解
A.A B.B C.C D. D
19.某太阳能技术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高能量太阳能,以太阳
能为热源经由 Fe3O4循环分解水,其过程如图 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理论上只要增加 Fe3O4的质量,就可以提高 H2的产量
B.反应Ⅱ中仅涉及 H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2种
D.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FeOx 的大
20.已知:在 650℃时,CuSO4分解为 CuO与一种气体,在 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4CuO高==温=2CuO+O2↑。现将 16gCuSO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 CuSO4完全分解,冷却后称量剩
余固体为 7.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于 B.剩余固体用足量 CO 还原,可产生 3.3gCO
C.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 8:13 D.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1%
二、(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
21.(4分)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氢气;③活性炭;④葡萄糖酸锌;
(1)可预防侏儒症的是________。 (2)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_。
(3)可用于水的净化的是________。 (4)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22.(4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探测器在运行系统中使用了铜丝作电线,是因为铜
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性和延展性。
(2)第 24届冬奥会纪念币的材质为黄铜合金,若将少量黄铜合金投入足量稀盐酸中,________ (填
“有”或“没有”)固体剩余。
(3)“嫦娥五号”使用的记忆合金再次让全世界关注新合金材料。Mg2Cu 是种能够储存氢能源的合金,
它吸氢后生成MgCu2合金和 MgH2,而MgH2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MgH2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从微观角度(图 3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微观上看,该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
的个数_______(填:“有”或“没有”)增减。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类型角度
①图 3表示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②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填化学式)。
(3)从能量变化角度
根据图 4,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宇航员在“天宫课堂”利用醋酸钠(CHCOONa)过饱和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过饱和溶液是指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超过该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但溶质未析出的溶液)
(1)“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______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2)在相同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醋酸钠的溶
解度如下表 1所示,将醋酸钠过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 5中取 239gM点对应的溶液降温到 20℃,理论上最多析出______g醋酸钠。
(4)一定条件下,利用乙酸(CH3COOH)和碳酸钠制备较纯净的醋酸钠晶体反应原理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反应时向乙酸溶液中持续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再将所得液进行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醋酸钠晶体。洗涤时,为了减少晶体损失,最好选用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 .饱和醋酸钠溶液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25.(9分)在实验室选用下图中 A~G的装置制取气体。
(1)某同学选用装置 A和 F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H操作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 B或 C,与装置 B相比,C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若用装
置 G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 NH3,请把图“G”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5)若用 6.5g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已知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密度为
0.089g,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 1位)
26.(10分)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Ⅰ.铁的应用
“纳米 a-Fe 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Ⅱ.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高温下用 CO作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探究炼铁原理: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
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 6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请按要求填空:
(1)A 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_(填序号)。
①CO 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 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④停止加热后防止 B中的溶液倒吸入 A中
⑤对 B中反应物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便于 CO2与反应液充分反应
(3)装置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准确称取 4.8g纯净的 Fe2O3固体按图 6进行实验,当固体全部变黑后,继续通入 CO 直到
玻璃管冷却。向得到黑色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a.铁的氧化物在足量的稀盐酸中均能全部溶解。
b.Fe2O3与 CO 反应的固体生成物可能情况如下:
根据“无气泡”猜想,黑色粉末可能是:①Fe3O4;②FeO;③_____________,若测得反应后的固体为
4.64g,则黑色粉末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7.(9分)MnO2是合成工业、实验室常用的催化剂。
I.MnO2的制备
以 MnSO4为原料生产 MnO2的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时,要保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中除碳酸氢铵、氨水外,其余主要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空气中煅烧 MnCO3会生成不同的
锰氧化物,各锰氧化物质量分数随煅烧温
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7所示。
①温度控制在 450℃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至 370℃~410℃间,二氧化锰质量
分数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MnO2的利用
(5)某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展开实验探究。
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 MnO,分别加入到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
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催化剂(MnO2) 操作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混合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分钟
块状 不振荡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分钟
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某兴趣小组利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展开实验探究。
①其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氧气的质量)
(已知:产氧率= 100%,结果精确到 0.1%)
m(氯酸钾的质量)
②加热一定质量MnO2与 KClO3的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发现实际产氧率高于上述数值,可能的
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28.(12分)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 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我国力争在 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一)“碳”排放
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下列措施合
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全面禁止燃烧煤和汽油 b.研发新能源汽车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二)“碳”吸收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 CO2捕捉器,捕捉 CO2的流程如图 8所示。
(1)写出喷雾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 CaO与水反应后生成 Ca(OH)2可循环利用,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碳”利用
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 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1)阶段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9所示。
①写出甲醇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 CO2全人工合成淀粉的流程中,从 CO2到甲醛(化学式 CH2O)的转化过程中碳元素的转化率为
80%,则 4.4kgCO2可生成甲醛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2)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图 10所示。反应 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 1。
①甲醇与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醇____________甲醛(填“>”、“<”或“=”)。
②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 b需补充 H2O2。理论上需补充的 H2O2与反应 a中生成的 H2O2
n(需补充的H O )
的分子个数比(即 2 2 )≥___________________。
m(反应a生成H 2O 2 )
化学参考答案 2025.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D 3.A 4.B 5.C 6.B 7.C 8.D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C 16.D 17.A 18.C 19.D 20.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共 20 分。
21. (4分)
(1)④(1分) (2)① (1分) (3)③(1分) (4)②(1分)
22. (4分)
(1)导电(1分) (2)有(1分) (3)MgH2 +2HCl=MgCl2+2H2↑(2分)
23. (6分)(1)分子(1分);没有(1分);1:3或 3:1(1分)
(2)①化合反应(1分);②Fe(1分)
(3)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水温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1分)
24. (6分)
(1)放热(1分)
(2)升高温度/加水(1分)
(3)92.5(1分)
(4)不再产生气泡(1分);降温结晶(1分); c(1分)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0 分。
25. (9分)
(1) 2KClO3 2KCl+3O2↑(2 分)
(2)分子间有空隙,温度升高,分子间空隙变大(1分)
(3)可控制反应速率(1分)
(4)
(1分)
(5)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Zn + H2SO4==ZnSO4 + H2↑
65 2
6.5g x (1分)
65: 2 = 6.5g : x (1分)
X = 0.2g (1分)
V(H2)=0.2g/0.089g/L=2.2L (1分)
答:产生氢气得体积为 2.2L。
26.(10分)Ι. 氧气和水(1 分)
Ⅱ. (1)Fe2O3+3CO 2Fe+3CO2;(2 分)
(2)提供热量,维持炉温(1 分)
Ⅲ.(1)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1 分)
(2)①②③④⑤(2 分,漏写 1 个扣 1 分,漏写 2 个不得分)
(3)点燃尾气中剩余的 CO,防止污染空气(1 分)
(4)③Fe3O4和 FeO(1 分); ①(1 分)
27.(9分)
(1)防止 NH4HCO3分解(答到氨水也得分)(1分)
(2)漏斗(1分)
(3)(NH4)2SO4(1分)
(4)①得到较纯的MnO2(1分)
②部分Mn2O3、MnO转化为MnO2(1分)
(5)催化剂的表面积/催化剂的聚集状态(1分)
(6)① 39.2% (2分); ②MnO2受热分解产生氧气(1分)
28.(12分)
(一)bc(2分,选 1个且正确得 1分,有错选不得分)
(二)(1)Ca(OH)2+CO2==CaCO3 ↓+ H2O (2分)
(2)碳酸钙高温煅烧,耗能较多(1分),此转化最终没有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1分)
(三)(1)①CH4O(1分)
②2.4kg(2分)
(2)①<(1分)
②1(2分)
说明:1.凡合理答案均相应给分。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有错不得分;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有错、计量数不是最简
比、没画“=”(有机反应除外)等扣 1 分。
3.解计算题格式必须规范。解题过程中,无设和答步骤、设未知量带单位、运算过
程中物理量的数值不带单位、解得未知量的单位带括号等共扣 1 分。
4.最小得分值为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