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一次抽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评分说明:
1.只要考生的答案合理,就可参照评分说明给分。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没配平、没注明反应条件、没有气体符号或没沉淀符号扣1分;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或元素符号出现错误不给分。
3.试题中未明确要求写化学式或名称的,正确写出其一即可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D A B B C C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70分。
11.(5分)
(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合理答案均可) (1分)
(2)“碳海绵”具有纳米级孔隙结构 (合理答案均可) (1分)
(3) C + O2 = CO2 (合理答案均可) (3分)
12.(7分)
(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
②试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2分)
③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合理答案均可) (1分)
(2)b (1分)
(3)铝原子直接构成金属铝
或 氢、氧原子构成水分子 ,水分子构成水 (1分)
13.(12分)
(1)BD (2分)
(2)①光合作用 (2分)
②CaCO3+CO2+ H2O = Ca(HCO3)2 (3分)
化合反应 (1分)
(3)①O2 (2分)
② 缓解温室效应 (合理答案均可) (2分)
14.(11分)
(1)原子 (1分)
(2)导电 (1分)
大 (1分)
(3) 2Al2O3 通电 4Al+ 3O2 ↑ (3分)
(4) +3 (2分)
(5) Fe2O3 + 3CO 2Fe + 3CO2 (3分)
15.(8分)
(1) CaO + H2O Ca(OH)2 (3分)
(2)过滤 (1分)
(3)骨质疏松 (1分)
(4) 2 (1分)
(5) a (2分)
16.(11分)
(1)长颈漏斗 (1分)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分) A (1分)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2分)
(3)瓶口有气泡冒出 (1分)
(4)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1分)
木条复燃 (1分)
(5)C (1分)
17.(10分)
(1)1:1.0 (1分)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越长,制备的PFAC总有效成
分越低 (2分)
不同意 (1分)
由实验②⑥⑦可知,随着过氧化氢的加入量越多,制备的PFAC总
有效成分先增大后减小 (1分)
(4)25 (1分)
(5)消耗水的质量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合理答案均可) (2分)
(6)C、H、O (2分)
18.(6分)解:设得到的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88t x (2分) (2分)
x=64t (1分)
答:得到的甲醇的质量为64t。 (设与答完整给 1分)2024—2025学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一次抽测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友情提示:1.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事实不能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A.为火箭发射研发新型燃料 B.为通信便利编写手机程序
C.为粮食增产生产农药化肥 D.为保持健康研制合成药物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钠离子:Na- B.锌元素:ZN
C.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D.氯化钙的化学式:CaCl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铜片 B.加入铁钉 C.制取氢气 D.放置洗净的试管
4.半导体硅片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是金属元素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灰黑色、质软 B.干冰用作制冷剂—升华吸热
C.氮气用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氧气用于供给呼吸—可燃性
6.食醋中含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1个氧分子 B.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120g醋酸中含有48g碳元素
7.西汉青铜雁鱼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可转动开合调整挡风和光照,燃油(含碳元素)燃烧产生的炭黑等烟气可通过雁脖子进入腹部导入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是一种金属材料
B.烟气是燃油完全燃烧的产物
C.水既能降低灯体的温度,也能吸收部分烟气
D.关闭灯罩,灯火熄灭是因为空气的进入量减少,
不足以支持燃烧
8.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实现了用氧气和水制取双氧水的技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属于化合物
B.“ ”表示氢原子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少
D.参加反应的a、c分子个数比为1:1
9.下图是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实现转化①
B.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②的必备条件
C.转化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 2FeCl3+3H2↑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可用于描述转化④
10.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可推测该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大,可推测溶液的质量变小
C.往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加快,可推测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水之后振荡,软塑料瓶变瘪,无法推测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5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科学家利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都由碳元素组成)制备出一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称为“碳海绵”的全碳气凝胶。“碳海绵”具有纳米级孔隙结构,内部充斥着空气,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吸收量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碳海绵”的物理性质与金刚石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碳海绵”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其吸油能力强的原因是 。
(3)“碳海绵”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7分)兴趣小组开展“认识模型并体验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 制作模型探究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 图1、图2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
① 图1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② 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③ 上述两个实验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点)。
任务二 认识模型在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中的作用
(2) 月壤中有丰富的氦He-3资源。He-3原子中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模
型如图3所示。表示中子的是 (填“a”“b”或“c”)。
(3) 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请以铝或水为例,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
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 (写一个)。
13.(12分)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
(1)“碳”排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 (填标号)。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太阳能发电
C.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D.鼓励民众绿色出行
(2)“碳”吸收
①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CO2。
② 风化的岩石粉末(主要成分:CaCO3)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碳”中和
CO2捕捉和再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
葡萄糖。
① 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X,X是一种
常见的气体单质,X的化学式为 。
② 请写出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葡萄
糖的意义: 。
14.(11分)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使用了多种高性能材料建造。
(1)“福建舰”的螺旋桨制造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微观粒子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福建舰”的电缆制造利用了铜合金的延展性和 性,铜合金比纯铜的硬度 (填“大”或“小”)。
(3)“福建舰”的升降机制造用到了铝合金。电解氧化铝生成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福建舰”的相控阵雷达全球第一。该雷达使用了氮化镓(GaN)材料,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5)“福建舰”的舰体制造用到了铁合金。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8分)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常用补钙剂。
Ⅰ.制钙有方
下图是利用石灰石制取超细碳酸钙,从而制得葡萄糖酸钙的实验流程。
(1) 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与“过筛”原理相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是 。
Ⅱ.补钙有度
(3) 人体中缺少钙元素有可能导致 ,如果钙吸收过多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等。
(4) 某品牌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每支含钙110毫克。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需要的钙元素为800毫克。若每日膳食中平均钙摄入量为580毫克,则每日需服用该口服液 支。
(5) 将碳酸钙转化为葡萄糖酸钙的目的是 (填标号)。
a.葡萄糖酸钙易于人体吸收
b.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16.(11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 仪器a的名称 。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 (填标号),选择该装置的原因 。
(3)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收集满的现象是 。
(4) 用实验验证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气体是氧气
(5) 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①确定装置 ②验证气体 ③明确原理。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 (填标号)。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17.(10分)某校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水的净化和组成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
任务一 聚合氯化铁铝(PFAC)的制备和净水性能评价实验。
查阅资料:
①聚合氯化铁铝(PFAC)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之变得澄清,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②PFAC总有效成分含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
Ⅰ.探究影响PFAC制备和絮凝效果的因素。
【实验1】为比较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PFAC总有效成分情况,设计如下实验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聚合氯化铁铝(PFAC)的制备 测定PFAC 总有效成分 / %
温度/℃ 反应时间/h Fe2+和H2O2 (投料比)
① 65 1 1∶1.0 17.64
② 70 1 1∶1.0 17.86
③ 75 1 X 17.45
④ 70 0.5 1∶1.0 17.92
⑤ 70 1.5 1∶1.0 17.44
⑥ 70 1 1∶0.8 16.61
⑦ 70 1 1∶1.2 15.48
【解释与结论】
实验①②③的设计是为了研究温度对制备PFAC的影响,实验③中X
为 。
(2) 由实验②④⑤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 某同学分析了表格中的数据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的加入量越多,产品的絮凝效果越好,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说出理由 。
Ⅱ.测定PFAC的絮凝效果
【实验2】兴趣小组到市污水处理厂取多组相同体积的水样,并加入不同质量的PFAC进行实验,沉淀相同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测定COD去除率、浊度去除率,数据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
①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一般来说,COD
值越高,表示水体污染越严重。
②PFAC对COD的去除率在80%以上,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絮凝效果较好。
(4) 结合图中数据分析,从节约、经济角度考虑,1L污水中PFAC的投加量最佳值约为 mg。
任务二 兴趣小组将生活污水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水用于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3】小组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检验正负极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
(5) 甲同学认为: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乙同学认为此观点不够严谨,还需进一步证明电解水只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设计方案证明: 。
【模型建构】通过电解水实验建立研究化合物组成元素的一种思维模型:
【类比应用】
(6) 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利用上述模型分析,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符号)。
18.(6分)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88 t二氧化碳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