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测试
九年级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 a -23 ;C-135.5 ;Cu- 64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工序或工艺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水的电解 C.高炉炼铁 D.氧焊铁轨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水银、干冰 B.化学性质:挥发性,稳定性
C.溶液:冰水、澄精石灰水 D.缓授氧化:人的呼吸、醋的酿造
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检验CO2
4.水是宝贵的白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转化为水蒸汽后水分子变大 B.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海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得到淡水 D.只有水做溶剂才能形成水溶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5~17题。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青朝器的典型代表,《考工记》中记载钟的合金成分为“六分其金(纯铜)而锡居一”。经测定,曾侯乙青铜编钟为铜锡铅三元合金。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我国拥有悠长的治铜历史:夏商时期出现火法炼铜技术,最早用于火法炼铜的矿石为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矿石受热分解后得到黑色围体,再与木炭高温反应生成粗铜。西汉时期首创世界最早的湿法治金技术一湿法炼铜。
5.铅存在多种原子:铅一206,铅-207,铅-208。结合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原子的中子数为82
B.在反应中,金属铅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C.上述三种铅原子在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D.金属铅具有滑腻感,因此铅笔芯有助于打开生锈的铁锁
6.曾侯乙编钟具有极高的声学价值,其音色与材料的硬度密切相关,经现代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发现含锡量为12%到14.5%,含铅量为1%到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侯乙编钟材料的硬度比纯铜大
B.曾侯乙编钟所用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C.改变锡、铅含量比例不会改变编钟发出的音色
D.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
7.曾候乙编钟的出土印证了我国悠长的治钢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式碳酸铜是Cu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得到的产物
B.黑色固体转化为粗铜的过程中,木炭发生还原反应
C.除铁外,金属锡、铅也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D.火法炼铜和湿法炼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8.海冰是海水冻结而成的成水冰,海水冻结时,部分米不及流走的盐分(设以NC1为主)
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盐泡”(设1个盐泡含1个NaCl单元),其大致结构如图所示。若海冰的冰龄达到1年以上,融化后的水为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泡”内的盐分主要以NaCl分子的形式存在
B.海冰内层“盐泡”越多,密度越小
C.海冰冰龄越长,内层的“盐泡”越多
D.若冰的密度为0.9g cm-3,则海冰内层NaC1的浓度约为0.00065%
9.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测其性能变化,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序号 物质 组成和结构变化 性能变化
A 水 通入CO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木炭 增大孔隙结构 吸附性增强
C 石墨 将石墨片层卷成碳纳米管 具有高强度
D 生铁 减少含碳量 延展性减弱
10.由CH4制备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制备CH3OH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个数的CH4和CO2所含碳原子数:CH4比CO2多
B.等质量的CO2与CH3OH所含碳原子的质量:CO2大于CH3OH
C.制备合成气时,若生成28gCO,则同时生成4gH2
D.理论上通过上述三步转化,16gCH4可制备32 g CH3OH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1.(7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现有四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示
意图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化学符号),碳和硫两元素可形成CS2,该
化合物读作__________。
(2)与氧气反应时,每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使一个氧原子成为稳定结构,则生成的氧化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3)碳与氧比较,较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右图表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图。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
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氯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用电石流(主要成分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氯酸钾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氯化过程中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②氯酸钾加热到400℃以上开始分解并放出氧气。
(1)“氯化”前将电石渣进行“打浆”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氯化”过程中Cl2和Ca(OH)2最终转化为CaCl2和Ca(C1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后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转化”后“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烘干的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3.(11分)火车和汽车动力装置经历了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池驱动的三次革命。
I.初期的蒸汽机为外燃机,一般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燃烧使得液态水变成水蒸汽,从而推动活塞运动,活塞连接的连杆使飞轮转动。
(1)从煤炭燃烧到飞轮转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
(2)那时火车锅炉工工作过程中,常用铁纤不断翻动煤炭,且时不时地在火上浇点水,这是由于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炽热的碳過水时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使燃烧更剧烈。写出高温时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物质可作为可燃物的有
________种。
(3)煤炭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工业上一种处理二氧化硫的工艺如图1所示,处理
时需加入石灰石和通入空气。
图1中①对应的物质最好是________ (填”石灰石”或“空气)。
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CaSO3生成CaSO4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由于外燃机效率低下,于是后来人们将外燃机改为内燃机,以汽油、柴油为原料燃烧。再由内部热气流推动话塞运动,通过连杆使飞轮运转。
(1)在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2)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使用乙醇汽油仍然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污染,这是因为来自________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所导致。
III.因为使用时比较环保且充电行驶价格比油车便宜,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使用电动汽车。
(1)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常用的一种电池。已知Li为+1价,则Fe为________价。
(2)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对比了添加1-SP和2-CNT两种导电剂对纯电动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如图2(容量保持率越高,代表电池使用寿命越长)。对比图2中的两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4.(10分)铜器在自然界中保存不当,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锈斑,需要定期除锈、抛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器铜锈成分及抛光过程进行以下探究。
任务一:分析铜锈成分
[查阅资料]①常见铜锈成分有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和CuO(黑色)。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200~220℃)易分解,分解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铜800℃以下不分解,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提出问题]铜器表面锈斑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假设]猜想一:锈斑是碱式碳酸铜;
猜想二:锈斑是氧化铜;
猜想三:锈斑成分是_______。
[实验验证]根据锈斑颜色,可以否定猜想_______。
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22.2g干燥的锈斑固体充分加热,观察到A中绿色物质变黑,C中出现浑浊现象,测得B中反应前后增重了1.8g,证明猜想_______正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酒精灯外焰最高温度519℃)
任务二:探究化学抛光原理
除锈、打磨后的铜器表面仍有许多微小凸起(铜),某环保型化学抛光液中含有H2SO4和H2O2,能够有效除去凸起的铜,使表面平整。
[查阅资料](1)抛光总反应H2O2+Cu+H2SO4=CuSO4+2H2O
(2)H2O2易分解,分解速率与温度、CuSO4(催化剂)和H2SO4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试管 试剂 现象
铜丝+1mL稀H2SO4 无明显现象
铜丝+10mL30%H2O2 铜丝表面产生黑色氧化膜(CuO)
铜丝+10mL30%H2O2+1mL稀H2SO4 铜丝表面变光亮,溶液变蓝
[讨论分析]抛光过程包含过程1和过程2。
过程1:产生氧化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过程2:除去氧化膜。除去氧化膜的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测得:试管③出现蓝色的同时,反应的速率迅速增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任务三:探究抛光过程中,H2SO4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H2O2分解速率与H2SO4的浓度有关,简述实验方案(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10mL30%的H2O2、1mL5%的H2SO4、1mL10%的H2SO4)
15.(6分)葡萄糖((C6H12O6)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可从葡萄干中分离获得,也可由淀粉水解得到:(C6H10O6)n+nH2O→nC6H12O6。
(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输液时,常用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
葡萄糖注射液5% 规格:500mL内含糖25g 适应症:补充能量和体液等 有效期至:2025.8.1 产品批号:18081203
该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②若用40%的葡萄糖溶液配制2000mL上述葡萄糖注射液,需40%的葡萄糖溶液和水分别多少克?
(3)81t淀粉理论上可以生产多少t葡萄糖?(假定产率为80%)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ADBDC 6~10:CCDDD
二、非选择题
11.(7分)
(1)S 二硫化碳
(2)Na2O
(3)O 氧元素 分子
(4)2CO2+2Na2O2=2Na2CO3+O2
12.(6分)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且充分
(2)6Cl2+6Ca(OH)2=5CaCl2+Ca(CIO3)2+6H2O
(3)漏斗Ca(OH)2、CaCO3
(4)降温结晶 氯酸钾加热到400℃以上分解,会降低产率
13.(11分)
I.(1)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2)C+H2O=CO+H2 3
(3)①石灰石 ②分解反应 ③2CaSO3+O2=2CaSO4
II.(1)沸点
(2)可再生
(3)空气
III.(1)+2
(2)电池使用寿命随放电倍率先降低后增大;放电倍率相同时,添加1-sp导电剂的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14.(10分)
任务一:碱式碳酸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二 一CO2+Ca(OH)2=CaCO3↓+H2O
任务二:Cu+H2O2=CuO+H2O H2SO4 硫酸铜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任务三:在同一温度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5mL30%的H2O2,再分别加入1mL5%的H2SO4和1mL10%H2SO4,观察反应速率。(3分)
15.(6分)
(1)6:1:8
(2) 5% 250g 1750g
(3)72t(计算到90t1分,72t1分,共2分)